2021年6月27日 星期日

正欲

日本小說家朝井リョウ的長篇小說作品。作者為1989年出生,在23歲時就已經獲得直木賞,而本書則是其「作家生活10周年記念作品」。作者在本書故事中挑戰一個很難處理的主題,即有關多樣性主張的虛妄與偽善,以及少數族群是否真的能見容於主流文化價值中,或應該如何為自己找到安身立命之處等。即使一樣米養百種人,但是人類社會的群體生活還是會區別可以接受或容忍的「常態」以及必須矯正或排除的「病態」,只是這個區別是人為且通常帶有權力宰制的關係。作者筆下會因為噴水或水花而感到興奮的人們,因為其難以被理解與認同的性慾而感到孤立與痛苦,甚至被一般人誤解並歸類成戀童癖或精神異常。只是作者透過挑戰常識或社會通念的敘事情節設定,是否真的可以引導讀者去省思,如何與不同共存、如何對不同見怪不怪、如何能避免成為迫害少數的多數等課題,自己在讀完本書後並沒有得出肯定或確信的答案。

雖然是自己的偏見,但是作者的年少得志或許會讓其生活經驗的深度或廣度受到局限。因此,其筆下的少數只能與無知而傲慢的多數處於對立與對抗的關係,其只會因為性慾無法讓別人理解或認同而選擇自我封閉,其對於他人所強加在自己身上的主流價值只會感到嫌惡與壓力,其完全不會嘗試去探索讓自己的性慾變得更具彈性的可能性。本書故事讀來就像是用手握住帶刺的玫瑰,會一直感覺到痛楚,但也失去在欣賞美麗事物時所能獲得的感動。然而,少數在自己無法融入的群體中求取生存的方式,或許並不只有把自己封閉起來,與世隔絕而後怨天尤人,人也有可能被現實所馴化,有可能為了適應環境而擬態,甚至有可能用有限的資源為自己建築可以安身立命的處所。作者在本書故事中所書寫出的悲觀,或許就是作者因為自我設限而走得太過極端的一種體現。

舉例來說,因為外型而成為異性追求目標的男大學生,或許其從來沒有因別人對其表達好感而動心,只是一味厭惡著別人將之客體化的有色眼光。然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否只能以對彼此具備性的吸引力為基礎而成立呢?就算只能對水花感到興奮,但是剛淋浴完、渾身還溼答答的人類,就完全沒有可能成為其性幻想的對象?作者筆下的少數沒有與多數妥協或求取相容可能的彈性,其只會顧影自憐與作繭自縛,卻沒有為自己生存可能做點努力或突破現狀的意志力或韌性。當然,要求少數去妥協、去隱藏或甚至是改變自己。其實都是種多數暴力,也是讓少數痛苦的根源,但是做出這些掙扎,即使無法盡如己意還是努力活出自我或讓自己苟活著,或許才是少數所身處的日常。

不過前述觀點只是自己在雞蛋裡挑骨頭,自己對於本書的評價其實可以說還是正面的。多數族群無法容忍異己,會假借出自友好善意的關心或呼朋引伴的熱情,要逼迫少數暴露自己的身分或歸化,除了不斷透過透露自己的生活瑣事來洗腦少數去接受這才是社會上的常態外,也透過不斷刺探少數不願公開的隱私來為其貼上非我族類的標籤,這或許是自己在閱讀本書後所觸發的省思。只是多數族群是否只能是一個單數的集體,是否有可能其會是個複數小集合的聯集,而少數是否可以採取與所有小集合都抱持若即若離的距離,但在異中求同,尋求自己與每個或至少部分小集合可以共存的最大公約數,則是自己覺得作者在本書中沒有探討到的可能性。

2021年6月24日 星期四

雷神

日本推理小說家道尾秀介的長篇小說作品。自己會購入本書閱讀,一開始可以說是因為受到其宣傳手法所吸引。作者說本書是其「自信作」、是「これから先、僕が書く作品たちにとって、強大なライバルにもなりました」,這樣的宣傳文案就會讓自己好奇,作者到底是構思與書寫出怎麼樣曲折而複雜的敘事情節,讓其願意做出前述發言來為本書宣傳。

自己在讀完本書後並無法斷言,本書故事在敘事上的複雜度,是否設下一個作者之後創作很難超越的標準。然而本書故事以一個家庭中父母、姐弟以及弟弟的女兒等五人為核心,並以具備氣候、物產與信仰文化等特色的小鎮為背景,發展出跨越30年以上的複數起殺人或意外事件,且牽涉其中的人性情感不全然是惡意或貪婪,反而更多是出自善意的自我犧牲、隱瞞與誤解,這樣的敘事情節可以被沒有太多瑕疵或疏漏地鋪陳出來,在維持敘事節奏平穩與架構工整的情況下,製造出讓人意想不到的情節轉折,這或許就可以說,作者在創作本書時是使出渾身解數在展現其想像力與敘事功力。

不過,太過用心在編織與交纏複數的敘事軸線,進而讓複數敘事軸線的接點因為出人意料而產生戲劇張力,可能就會無法顧及,讓讀者可以因為對故事情節的某個環節產生共鳴,而觸發出更多的想像或體悟。作者讓本書故事有種離世、非日常生活感的氛圍。雖然主要登場人物們看似平凡普通的市井小民,但是以常常打雷而聞名的小鎮,因為敬畏雷電而發展出來的宗教信仰與祭典習俗,在鎮上享有特權的四大家族,長在山中的野生有毒蕈菇,像是受到報應般地被雷擊並失去記憶的人,喝了被放入有毒蕈菇的湯而身亡的人等,這些敘事元素讓本書故事情節變得有些脫離現實,參雜更多的幻想成分。因此,即使本書故事因其繁複而曲折的敘事情節而讓人讀來感覺有娛樂性,但是其太過出於想像、太過沒有現實感,還是讓其無法更深入或更具力道地觸動人心,讓人在讚賞其情節展開的迂迴曲折時,無法有更多、更深的感想或觸發。

要用不將敘事切分成片段的敘事結構來鋪陳出複數的敘事軸線,或許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任務。要讓同一組登場人物在線性進展的敘事中,接觸、消化與整合涉及發生在不同時間點之複數謎團事件的線索或資訊,或許也很容易讓敘事讀來感覺有點鬆散、迷失方向或拖泥帶水。作者寫出一個不能說不會發生、且即使發生也不會讓人預想其影響會如此深遠的誤會,並用之來將發生在過往但真相並未大白的懸疑,與發生在時隔多年後之當下的事件連接起來。雖然這樣的構思可以製造出出人意料的情節轉折,但卻無法解決,用簡單敘事結構來處理繁複敘事情節所可能產生的問題,即為了要能鋪陳出足夠的資訊來闡明所有謎團事件的全貌,便會讓敘事展開變得有點延宕,好像只是一直讓登場人物說明事件細節與藏在事件背後的人際關係,卻沒有讓敘事有進一步、實質的發展。

讓真相公諸於世或許不見得會帶給人們幸福,但是一直把所知道的真相藏在心裡,然後讓自己的時間停滯不前,或許只是一種作繭自縛,時間一久就會連自己當初為何要選擇不說出真相的原因都不再能清楚想起。不要去背負會讓自己活得辛苦的擔子,不要用秘密絆住自己的腳,放下然後跨出下一步,或許就能柳暗花明,發現自己守住秘密的偏執有多虛妄。

2021年6月15日 星期二

黒牢城

日本推理小說家米澤穂信的長篇小說作品。本書是以日本戦国時代史實為基礎所構思並寫出的虛構推理小說,所以自己一開始會期待,本書是走向類似作者另一部作品《折れた竜骨》的風格,即具備特殊設定的推理小說,在非現代或非當下現實的背景環境中,以特別設定的邏輯與理論為條件,設計出在前述條件下得以成立的推理謎題。然而自己在讀完本書後卻發現,本書其實更像是歷史小說,作者透過在史實中加入自己所想像的虛構敘事情節,來描繪與反思特定歷史人物的心理、情感、思維與行動,並進而帶出自己的歷史觀、價值觀以及對人性心理的體察。作者在本書故事中所鋪陳出的謎團事件,表面上看似離奇,但其實並不複雜或曲折。而讓謎團事件發生的幕後黑手,與其說是作者寫出來要讓讀者去猜想,還不如說是作者想要讓讀者去理解與反思,在特定歷史情境中,人性心理會如何作用,人會採取怎麼樣的行動,而這樣的行動又是反映出什麼樣的價值觀。

選擇與情勢對抗並堅守孤城的將領,面對在閉鎖的城內逐漸不穩的軍心與民心,以及外部勢力的滲透與策反,其堅持就會看起來像是一種困獸之鬥的偏執,並讓其因為騎虎難下而做出許多不智甚至是錯誤的決定。前來勸說將領順應時勢的軍師,被將領囚禁起來,但是每當在城裡發生讓人無法釐清其背後真相的謎團事件時,將領還是會去尋求軍師的協助,而軍師不只是安樂椅偵探,為將領點出謎團事件被忽略的盲點,其更是幕後黑手,為了私人恩怨操弄人心,讓事態往自己想要的方向進行。將領變得多疑,半是被迫、半是自找地讓自己陷入孤立無援的孤獨狀態,即使其最後為所有謎團找出答案,卻無法讓自己擺脫必須隻身離開困住自己之城池的命運,也無法改變讓許多人無辜犧牲的悲劇結局。

製造出看似不可解的謎團事件,讓一切看起來像是神明或佛祖所降下的懲罰,這麼做的目的只是要利用宗教信仰的力量來安撫人心,讓終將迎接悲慘遭遇的弱勢百姓們,相信神會遂行其意志,是自己無法改變的必然。選擇如此做的人是因為其放棄了改變局勢,所以只能為其他人製造出一個心靈的避風港,給大家一個可以用來解釋自己命途多舛的說法或理由。但是人是否就應該如此輕易地選擇屈從或逃避呢?堅持要對抗而不向強大勢力投降的人,是否就是罔顧其他人的利益,因為自己的信念或執著而製造不必要的犧牲與不幸?那些不想太多、單純相信並追隨別人信念的人,以及那些總有自己盤算,不論是出自利己或利他的考量,總會使用謀略將局勢搞得更複雜的人,又到底是孰優孰劣呢?在動盪的時局中,怎麼做才是正確、有益或善良的,可能是個瞎子摸象的問題,每個個體只能依循自己的價值觀選擇自己的處世之道。

如果將本書認定是一本推理小說,則其表現可能不能說是很突出或很精彩,相較於作者的過往作品也有所不及。然而自己在讀完本書後,卻很欣賞與認可作者積極嘗試並變化自己寫作風格的努力。或許本書是作者想要用自己的觀點去解讀在歷史上某一年所發生的事件,雖然其加油添醋了許多虛構的敘事情節,但是其敘事的核心是在抒發其對人性心理的體悟,鋪陳出謎團事件與解謎過程只是為其敘事增色而已。

2021年6月11日 星期五

ぜんしゅの跫

日本小說家澤村伊智「比嘉姉妹シリーズ」的作品,收錄5篇故事。描寫因為超自然力量而發生的謎團事件,雖然還是需要為所描寫的超自然力量構想出能夠自圓其說的型態與成因,但是在敘事上,與其說是著重在陳述解謎過程的論理性與邏輯性,不如說是著重在營造讓人讀來會感覺驚悚或費疑猜的氛圍。也就是說,在故事中登場並作祟的超自然力量,不論是妖怪、鬼魂、怨念、或聚集特殊能量的物品或場所,雖然其為何能以及為何要作祟的理由,還是必須被鋪陳出來且說明清楚,但是對讀者來說,前述理由即使天馬行空或光怪陸離也沒關係,甚至越天馬行空或越光怪陸離越好,更重要的是故事要讀來感覺曲折離奇、詭譎怪誕、氣氛緊張或甚至是恐怖。

舉例來說,在〈鏡〉中,妻子懷有身孕的男子受邀參加婚禮,卻遭遇到像是做惡夢般的離奇事件,在婚禮上飽受冷嘲熱諷的新娘竟然是自己的女兒。而原來這一切都是因為男子被一面鏡子所吸引,進而透過其鏡像看到,甚至是身歷其境般地進入虛實曖昧難辨的幻象。只是這個幻象是給男子的預言或警示,還是只是要讓男子陷入混亂、甚至害其險些喪命的假象,就留給讀者自行想像。故事好像沒有說完而留下沒有答案的問題,而也因為這樣沒有說完而要讀者自己去發想與補充,就會產生一種效果,讓讀者用自己的想像來嚇自己。

都市傳說因為口耳相傳所以總是會有內容版本的變化,其中加油添醋的成分也會讓原本還有點真實性的傳聞,變成完全是虛構來騙小孩子的謠言。過去曾經發生過、駭人聽聞的慘案或懸案,總是會因為其所涉及的違背倫常或泯滅人性,而具備發展成都市傳說的潛力。〈わたしの町のレイコさん〉講述在一則都市傳說的背後,或許存在著一個被殘忍犯罪行為所破壞的家庭,但是畢竟這是一篇驚悚小說,所以其最後還是用一個傳聞來暗示讀者,或許都市傳說並非空穴來風,有人會因為太接近真相而受傷。

〈鬼のうみたりければ〉所描述的事件有兩個不同版本的真相:一是不堪照護婆婆之壓力的妻子殺害了丈夫,另一則是妻子所宣稱,丈夫失蹤多年的雙胞胎哥哥回家,丈夫因為害怕被其取代而動手殺人,卻發現應該被殺死的哥哥會在隔一段時間後復活,並若無其事地回到家中,迫使丈夫最後只好跟妻子共謀將哥哥分屍,但在殺人後返家的妻子,卻發現丈夫不知去向。前者雖然合理而簡單直接,但是後者卻是驚悚小說所應該鋪陳出的敘事內容。

因為發生車禍事故而徘徊在生與死之間的男子,被困在應該是間醫院的建築中,而住在同一病房中的其他人,陸續在看到穿著紅色學生制服的女生後身亡。在〈赤い学生服の女子〉中所鋪陳出的謎團是,造成多人死亡的妖怪到底是什麼樣子,而即使這個謎團的答案不是一開始就能預想得到,但是整體來說,描繪發生在與世隔絕的醫院中、詭異難解的連續死亡事件,或許本身就已經是一篇氛圍營造有到位的故事。

書名同名作可說是轉化畫龍點睛之典故所寫成的故事。在夜裡出沒,看似隨機殺害路人的超自然力量,其實是透過某種手段來突破封印的畫作,而其在何時出現、選擇要殺害誰,也都是有其意義,並非恣意妄為。因為太過栩栩如生而讓畫作有了自己的生命,甚至成為威脅人身安全的恐怖存在,這樣的題材雖然不算特別,但是因為作者有加入一些新意,所以讀來也就會感覺還算有趣。

2021年6月7日 星期一

息子のボーイフレンド

日本小說家秋吉理香子的長篇小說作品。自己在讀完本書後心情是矛盾而複雜的,不是因為本書故事觸發自己去重新審視或思考很多不同的事情,而是因為自己對於應該要以什麼樣的標準、要著眼在什麼部分去評價本書,有一些掙扎與舉棋不定。

在本書故事中登場的人物們,其情緒起伏與心境轉變或許都可說是被描繪得還算細膩與深入,但是自己卻對於部分登場人物被設定具備的性格特質,會想提出質疑,認為其被過度美化粉飾而有點缺乏現實感,也過於淺薄而有點流於複製某種刻板印象。作者很有企圖心地想要去描述,同性戀者在現實生活中所可能面對的壓力與阻礙,例如隱藏在「接納」一詞中的傲慢、差別化與權力關係,他人因為事不關己所以可以擺出一副看似包容實則偽善的姿態,以及他人以擔心為由所施加的壓力或甚至暴力等,但是對自己來說,即使可能是因為自己過於偏激或戴著有色眼鏡,卻認為作者可能還是無法跳出局外人的框框來貼近同性戀者的日常,也可能還是基於商業考量,所以讓本書在某種程度上是為了滿足腐女族群之想像而寫成的作品。

說作者是要滿足腐女族群的想像,倒不是因為本書故事的美好結局,因為同性伴侶向其中一方的父母坦白彼此的關係,在現實生活中也還是會有「開明」的父母,在其內心仍有掙扎、擔憂與不情願的情況下,會接受眼前不如其所期待的一切,即使這個「開明」仍帶有權力關係,是種被給予的認同而不是種應受尊重的權利。對於本書故事自己比較不能移入情感的部分是,陽光俊美的高中生與同樣陽光俊美的大學生幾乎是一見鍾情地喜歡上對方,並發現自己過去曾交往過的女友都不是真愛,是自己還在摸索或不願正視自己的性向,才會隨波逐流地想要擁有一段不會被人指指點點的關係。姑不論在同性戀的世界裡,長相好又性格好的人到底是不是稀有動物,一旦愛上彼此就義無反顧,對於突然要面對自己的性向沒有太多遲疑或困惑,這樣像是BL劇般的超現實展開,是即使作者加入一些對深櫃同性戀者的描述也無法平衡的過度天真與不切實際。

不過,作者還是很有企圖心地想要書寫出一些可以讓人反思現實的橋段,而這也是自己對於要如何評價本書會有困惑的原因。

期待透過配偶間人工生殖來傳宗接代並維繫讓自己可以繼續深櫃下去之婚姻關係的男子,即使偶然遇到可以坦白說出一切並稍稍求得認同或安慰的機會,但是人生很長,必須將真實的自己匿名化,用一個符合社會通念的形象生活下去,這樣的壓力如何一路背負過來,又要如何一路背負下去,或許不是被迫做出相同選擇的人所能真正體會或想像。

當要求復合的前女友得知自己被分手的原因是因為對方愛上另一個男人時,其會感到憤怒、羞愧甚至是噁心,或許是可以理解或體會的心情。而與異性交往之同性戀者會有罪惡感或愧疚感,是因為自己對對方說謊、沒有真正愛上對方而感覺自己欺騙對方的感情,還是因為自己到最後還是移情別戀而覺得自己辜負或背叛了對方,或許是種複雜甚至矛盾的心情,雖然可以想像卻很難說明或釐清。然而同性戀者與異性交往後因為性向曝光而分手,跟異性戀者移情別戀後分手,如果兩者所承受的責難與批判有程度上與內容上的不同,那或許還是反映出,同性戀者所背負之不被認同的原罪吧!

2021年6月6日 星期日

Hallowe’en Party

英國推理小說女王Agatha Christie的作品。本書為推理小說家Sophie Hannah所選出、10本「underrated Agatha Christie novels」之一,而這便是自己購入本書閱讀的原因。Sophie Hannah認為,在本書故事中被鋪陳出的線索是「one that seems obvious and unmissable only once the solution has been revealed」。儘管自己或許並不太能完全贊同前述評價,卻還是相當肯定作者在本書中鋪陳出線索後再收束成讓人無法預期之結局的敘事手法。作者純熟而高明的敘事手法,讓本書故事的敘事節奏平穩,卻沒有因此在敘事展開上少了起伏或轉折。前述手法亦讓自己在閱讀時會一直被吸引著要去猜出藏在謎團事件背後的真相,但又像是被牽著走,一直在不斷被拋出的資訊中繞圈圈,直到最後讀到故事結局才發現,這些資訊都跟真相相關,而即使自己可以很事後諸葛地看出其間存在著簡單明瞭且脈絡清楚的關係,但是在閱讀的過程中卻不太能理出一個頭緒。

一名青少女參加一場萬聖節派對,卻在派對結束時被發現溺斃在有蘋果漂浮其中的盆子裡。碰巧到小鎮來拜訪友人並順道參加同場派對的女性小說家,請託Hercule Poirot來找出凶手。被殺害的青少女在派對中聲稱自己曾目擊一起謀殺事件,而小說家懷疑此番言論是否為青少女引來殺機,但是參加派對的人或鎮上認識青少女的人,都認為青少女只是在虛張聲勢地說謊,因為其生前就被大家認定是放羊的小孩,會為了引起關注而吹牛不打草稿。無法確定青少女的發言是真是假,也不知道其所聲稱目擊的殺人事件是否確有其事,但為了要讓在當下所發生之殺人事件的真相水落石出,就還是需要去調查過去發生在小鎮上、可能背後有隱情的懸案,並試圖找出當下事件與過去事件間所存在、不為人知的關聯。

而青少女的發言的確為其招來殺身之禍,但卻不是因為其難得地說了一次沒有加油添醋的實話,而是因為其把別人說給她聽的故事當成是自己的故事大肆宣揚,並進而讓凶手誤認其是目擊自己過去犯罪行為的人。一度突然行蹤不明而被鎮上的人認定是畏罪潛逃的外籍女子,其實已被人殺害並棄屍,而無意間目擊到前述犯案過程的青少女,為了在朋友面前表現自己,便將前述經歷告知後來被殺害的青少女,卻因此間接引發後續事件的發生。外籍女子因為照料有錢老婦人的生活起居,進而被老婦人選為其所有遺產的唯一繼承人,然而這卻也讓其陷入被懷疑偽造遺囑的困境中,甚至最後讓其喪命。將前述發生在不同時間點卻相互牽連的複數事件,以充滿懸疑效果、難以預想後續發展卻敘事條理分明的方式,書寫成讓人讀來感覺相當有趣的故事,或許就是作者不愧其推理小說女王稱號的寫作功力展現。

作者在本書故事中所描繪出的角色人物形象,其實頗為生動與立體,例如不被周遭的人所信任、總是虛張聲勢與誇大其辭的青少女,以及一直堅持自己的信念、透過讓真相大白來實踐正義的名偵探等。然而,對自己來說最能留下印象或最具衝擊性的角色人物是,為了建造出符合自己美學想像的庭園而必須蓄積大量財富,進而鋌而走險、犯下泯滅人性之罪行的美男子,其自戀的性格,讓其眼中沒有其他人的存在,更遑論對其他人懷有關愛或疼惜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