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31日 星期五

君のクイズ

日本小說家小川哲的作品,目前為2023年本屋大賞ノミネート作以及第76回日本推理作家協会賞長編および連作短編集部門候補作。本書故事以發生在益智節目上、導致參賽者被懷疑有作弊嫌疑的謎團事件為題材,讓自己想起獲得2009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電影獎的電影,雖然自己沒有實際看過那部電影,卻透過當時的介紹而對其內容有印象。在本書故事中,作者闡述了益智問答競賽參賽者不僅需要博聞強記、勤奮吸收新知,很多時候其之所以能回答出正確答案,乃是因為其被要求回答的問題與其過往生活經驗有某種程度的關聯。這樣的敘事手法,讓登場人物的過往生活經驗片段,因為牽連到一題題的冷門知識題而可以被敘述出來,似乎又有前述電影內容的一些影子。不過既然自己沒有實際的觀影經驗,同時本書故事的敘事內容也不僅限於此,則或許自己也不用執著在探究本書故事是否受到前述電影的啟發等課題。

本書故事的主角反思其參與益智問答競賽的經驗,指出益智問答也是一種競技,參賽者除了要有豐富的知識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在按鈴搶答上搶得先機,在問題還沒問完之前就能從微量的訊息中推敲出答案。因此,從逐漸增加的資訊量中找出蛛絲馬跡、藉以推導出問題想要問的事物與正確答案,這樣的技能其實就是一種推理能力,只是對益智問答參賽者來說,建立完整厚實的證據基礎、形成縝密嚴謹的推論脈絡等並非首要追求的目標,重要的是能用最精簡的資訊量,當機立斷、甚至大膽猜測出可以搶到分數的答案。如何限縮可能選項、如何判斷可能選項成為正確答案的機率高低,或許是益智遊戲參賽者所進行之推理的獨特之處。

然而,如果在一次益智問答的競賽中,一名參賽者在主持人念出題目前便按鈴搶答並答出正確答案,則此時就算這名參賽者如何博聞強記,也很難不被人懷疑是有作弊。本書故事鋪陳出這樣一個謎團事件,讓因此落敗的參賽者成為主角,開始蒐集各種資訊,希望能解釋前述參賽者,如果不是跟競賽主辦單位有勾結的話,如何能做到在沒有聽到問題之情況下卻能正確回答的不可能任務。

當然,作者最後給了前述謎團事件一個合情合理的解釋,特別是其還讓這個解釋之所以合情合理,乃是因為被放在益智問答競賽是透過電視轉播的情境中。電視節目的製作單位為了不在競賽過程中做假,但又要顧及不會有因為參賽者答不出來的狀況而讓節目變得不好看的要求,所以其所出的題目是平衡地考慮每個參賽者的情況,交替地出現個別參賽者應該能夠回答的題目,例如其在過去參與的其他競賽中曾經回答的題目,或許跟其背景或經歷有關的題目。只是,如果這個小手段被某個參賽者識破,而這名參賽者還因此先把其他參賽者的背景與經歷都澈底調查過的話,則這名參賽者能推敲出下一個題目應該是輪到分配給其回答的題目,然後還能從極微量的資訊中猜到這個題目可能會是什麼內容,或許也就不是完全不可能。作者用其埋進敘事情節展開中的設定,做為其所設計出之謎團事件能被解釋的基礎,這樣的自圓其說或許就是本書故事的巧妙與有趣之處。

做為本書故事主角的參賽者,在理解對手如何化不可能為可能,並得知對手下一步的盤算後,認定其與對手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其還是想要堅持其為何要參與益智問答的理念與熱情,而不是只是把參與益智問答當成是獲取知名度的一種手段。或許之所以人會知道一些冷門知識,能夠回答出其他人可能回答不出來的問題,是因為其過去曾有機緣接觸到這個冷門知識,而透過記住這個冷門知識來珍惜這段過去,或許也是一個透過參與益智問題競賽所能獲得的附加價值吧!

2023年3月26日 星期日

名探偵のいけにえ 人民教会殺人事件

日本推理小說家白井智之的作品,目前為2023年第23回本格ミステリ大賞以及第76回日本推理作家協会賞長編および連作短編集部門候補作。雖然是自己沒有什麼根據且過於淺薄與偏頗的觀察與認知,但仍不免感覺本書故事是體現了,作者想要突破推理小說已經變不出什麼新花樣之困境的企圖心,同時作者是採取了近年來對日本推理小說家來說算是主流的策略,亦即是構築出一個有自成一格之論理邏輯與價值體系的世界觀,然後讓發生在其中的謎團事件,在真相被揭露的過程中有翻轉數次的敘事轉折。對自己來說,採取這樣的策略是推理小說家的自虐,同時也會帶給讀者壓力,因為要將繁複而曲折的敘事處理得妥當且不會漏洞百出,以及要消化繁複而曲折的敘事,兩件事都不算是簡單的事。

人會為了讓信仰不會受到質疑或反駁,而選擇對矛盾視而不見,或甚至對所體驗到或經歷過的現實做出曲解,這是作者在本書故事中所設定的特殊條件。被富豪派到新興宗教信徒們遺世獨立聚居的聚落裡、調查新興宗教到底是不是一場詐欺的調查團,成員接連被殺害,而這數起看似並非人力所能做到的不可能犯罪事件,其背後真相被推理出三個版本,而每個版本的基礎都或多或少有扣合到,為了維繫信仰的不可侵犯性而做出扭曲事實的行為,或為了保持認知的平衡而自我催眠地扭曲對現實的認知。

舉例來說,因為相信新興宗教的教主具備神力可以治癒百病,所以信徒會認為在聚落裡不會存在疾病或殘障。因此,明明是需要依賴輪椅方能行動的人,卻被信徒們認為是雙腳健全,其只是把輪椅當成伴侶而不忍捨棄,而明明因為生病導致身體無法長大的人,卻被信徒們看成是沒有異常的成人。在這樣的特殊條件下,許多跟不可能犯罪事件有關的證詞便變得不能被盡信,不是因為證人刻意說謊,而是因為證人是活在一個透過相互主觀來維繫的集體幻覺之中。作者透過這樣的手法,來為看似沒有合理解釋的謎團構築出可以自圓其說的說明,而讀者在理解並接受特殊條件的情況下,便可以欣賞到,作者同時設計與操弄遊戲規則的創作功力。

或許可以這麼說,在作者自圓其說的虛構世界中,讀者也必須是信徒,相信並接受作者的設定,而不能用在其所身處現實中通用的常識或價值觀,來理解登場人物的所作所為。在本書故事的最後,作者讓為謎團事件推理出真相的偵探,變成阻擋教主所規劃、要讓信徒誤以為其是經歷死而復活之騙局,並實際下毒殺害數百名信徒的人,而偵探之所以會做出這樣已超過冤有頭、債有主之復仇範圍的凶惡行為,乃是為了成就其心中所信奉之名偵探的完美形象。當在本書故事中讀到登場人物為了信仰而自欺欺人、睜眼說瞎話、甚至作奸犯科時,讀者就必須接受讓本書故事敘事得以成立的前提,亦即是信仰會讓人性扭曲至此、理智不再運作,否則可能無法進入敘事所構築出的世界,進而覺得閱讀這個故事是有趣的。

不論是死者陳屍在由內上鎖的房間中而鑰匙被留在室內,或者是四人隨機選擇茶杯來飲用紅茶卻只有一人死亡,本書故事所鋪陳出的謎團或許是已經變不出新把戲的似曾相識,而作者嘗試翻出新意的方式,便是把前述信仰扭曲理智與人性的敘事元素,融入謎團事件的設計中,並試圖窮盡玩弄這個元素的各種可能。作者破除了某些可能曾經被奉為圭臬的推理小說理應如何如何,用其自行設定的前提做為基礎,構築敘事展開得以成立的脈絡。採取這樣的做法,或許是推理小說家在面對創新的可能已經山窮水盡時,所做的困獸之鬥,而對自己來說,本書故事做為一場嘗試突破的奮鬥,表現得算是還不錯。

2023年3月17日 星期五

方舟

日本推理小說家夕木春央的作品,目前為2023年本屋大賞ノミネート作以及第23回本格ミステリ大賞候補作。本書所具備、讓其得以入圍前述獎項的特質,對自己來說或許不難點出或理解,但自己在沒有閱讀過其他入圍作品的情況下,仍會主觀認定本書最後應該只是陪榜而已。自己會如此認定的原因是,本書故事是將其所鋪陳出的謎團,建立在自圓其說的特殊設定之上,但這個特殊設定卻完全與社會現實脫節。更重要的是,作者集中火力在構築謎團與製造讓讀者猜想不到的敘事情節轉折,卻因此無暇兼顧,或甚至是刻意放棄,對登場人物做任何性格特質的勾勒,也幾乎不對登場人物間人際關係或情感變化做任何描寫。或許可以說,本書故事徹頭徹尾就是作者構思出一個頭腦體操問題,在其所設定的特殊規則下,提供一個讓讀者無法預料到的解答。而這樣的故事,讀來雖然會感覺有趣,但卻也會感覺其太過單薄與膚淺。

一群人被困在詭異的建築物中,因為突如其來的地震而讓唯二的出入口被封閉,在地下水水位持續上升的情況下,必須有人犧牲去操作能移動在其中一個出入口外之岩石的器具,方能讓其他人逃出。正當大家在苦惱著要如何決定犧牲誰來讓其他人獲救時,有人被殺害,而眾人此時便打起如意算盤,想著如果能找出凶手,就可以要求凶手透過捨己救人的方式來贖罪。之後第二個與第三個被害人接連被殺害,而原本在第一起殺人事件中沒有遺留任何謎團來讓其他人抽絲剝繭的凶手,此時卻做出一些讓人看不透其為何如此做的行動,進而提供一些蛛絲馬跡給擔負起偵探角色的登場人物,讓其可以推理出凶手是誰。

然而,凶手謀害原本就算其不做任何事、也會一起死在密閉建築物中的被害人們,其真正的動機是要抓住唯一一個可以獲救的機會,不僅耍手段讓其他人不去注意到這個機會、避免大家來爭奪,更誤導大家以為被留下來操作器具的人是犧牲,而不是可以藉此得到唯一一個逃出生天的機會。前述真相的揭露不僅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敘事情節轉折與本書故事最後高潮,更讓原本擔負起偵探角色之登場人物所做出、其實有些漏洞與牽強的推理,得以被修正成更合情合理。這樣的收束有著強大的戲劇張力,展現作者構思敘事情節的縝密思考以及豐富的想像力,同時也增強了本書故事的娛樂效果。即使作者所鋪陳的特殊設定與現實嚴重脫節,登場人物也沒有什麼可以讓讀者鑑別與觀察的形象或特質,但前述抽絲剝繭找出凶手的過程,以及凶手最後反將一軍的翻轉,還是成為本書故事得以獲得正面評價的特點。

或許應該說,本書故事就是作者發揮不自我設限之想像力所製作出來的產物,而因為如此,作者也就可以在其中插入一些純粹是理論層次上的議題討論。例如如果要讓某個人涉險來救其他人,這時候大眾或許會選擇那些沒有人愛的人,而不是那些有愛著誰也被誰所愛的人,例如派單身而非有家室的專業人士去有危險的地方救災等,因為這樣就只需要犧牲當事人,而不用連累之後被留下來的人,為了當事人的犧牲飽受煎熬。非常殘酷的論理,卻不盡然沒有說服力,同時也不必然不會是自己在陷入這樣極端的困境時所做出的選擇。

有了為什麼會這樣或為什麼要這樣的疑點,或許才能讓人找到突破口去揭開犯罪案件背後的真相,就像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沒有起疑,也就不會有進一步探查與思考的可能。如果沒有必須應付的突發狀況,或做出什麼畫蛇添足的舉動,或許人是有可能讓行動變得無法被追蹤,只是人要如何做到完全不會讓其他人起疑的程度呢?有時候最簡單質樸的布局,反而不會因為把事情搞得複雜而變得漏洞百出。

2023年3月5日 星期日

名探偵のままでいて

2023年第21回「このミステリーがすごい!」大賞受賞作。對自己來說,本書故事充分展現作者想要透過獲獎來得到出版作品機會的企圖心,因為作者把本書故事處理得非常「花團錦簇」,滿滿的各種推理小說用來吸引讀者與樹立風格的敘事元素,例如一章完結的日常生活之謎(可能不是很精確的描述,因為有些謎團事件已經涉及到殺人)加上發生在主角家庭裡的謎團、有強烈異於常人且不落入俗套之特質的安樂椅子偵探、偵探小說史評析、甚至是主角與兩名男性登場人物之間的戀情展開等。作者的野心很大,雖然結果仍有瑕疵,但尚可說是用實力證明了可以把繁複多元的敘事元素處理得還算平衡而不紊亂。只是太過用力的結果,還是讓本書故事讀來不免讓人有種匠氣與炫技的感覺,少了一點讓人可以進入其中找到共鳴或觸發省思的細膩或深刻。

本書故事所鋪陳出的謎團,或許不夠複雜或困難,甚至沒有太多能讓人拍案叫絕或懊悔被誤導的細節。作者或許太過依靠設計所謂「叙述トリック」來製造敘事轉折,但一直在字裡行間玩著誤導讀者的把戲,或許還是會讓人讀來逐漸感覺彈性疲乏。不過,作者用自己的設定去合理化,在本書故事裡登場的偵探,破解謎團的方法不是立基於嚴謹邏輯辨證的推理,而是從想像甚至是幻覺出發的說故事,這樣的設計與安排對自己來說是有趣同時也讓本書故事變得精彩之處。

舉例來說,在〈プールの"人間消失"〉中,突然在游泳課下課時像是蒸發一樣地失蹤的小學女老師,其之所以能夠失蹤,乃是因為被誤導認為是男性但實則為女性的校長,扮成女老師並為其製造出脫逃通路。或許作者利用讀者先入為主觀念來製造錯覺的手法並不特別高明,但是其讓安樂椅子偵探像是在構思敘事情節般地,想像出不同的人物關係設定與事件展開,這點卻讓自己感覺還算有趣。或許跳脫每一段推論都要有證據來支持、甚至要排除其他所有可能的束縛,而讓支持推論的證據強度停留在只要有蛛絲馬跡就可以,就算只是望文生義或小題大作也沒關係,這樣的設定反而為本書故事樹立了風格,讓人讀來感覺新鮮與輕鬆。

〈まぼろしの女〉則是把透過想像來解謎的設定運用到極致。主角的同事要救助被刺傷的陌生人卻反而被懷疑是凶手,在現場目擊整個過程卻倉皇逃走而不願出面作證的女子,成為釐清案情的關鍵。偵探僅僅從女子在說話時用雙手摀住嘴巴,便猜想女子應該是有酒癮且正在戒酒中,甚至進一步想像,女子應該有不想被人知道自己又再偷喝酒的理由,所以必須逃離現場且不願伸出援手。

嚴格來說,本書故事的偵探以安樂椅子偵探之姿所提出的見解,幾乎都是沒有被太多證據所支持的揣測。但或許可以說,偵探因為很有看人的眼光,對世事很有洞察力,所以可以從已經是輾轉相傳的描述中,準確編撰出幾乎接近事實的故事。然而,幾乎只是發揮想像力,僅依據一些來源並不能盡信的轉述,就能看到謎團事件背後的真相,這樣的敘事本身就只能是出自想像力的創作,而無法被太過理性地檢證,更有很多可以被質疑的地方。只是,描述偵探從未被混淆或不受誤導的觀點出發,切入謎團事件的細節內容,並發想出其他人所想像不到的解釋,這樣的敘事讓讀者像是參與虛構故事的過程,陪著偵探一起想像、再想像與修正想像,而不是拿著放大鏡檢視解謎過程是否合情合理、有無邏輯矛盾之處,這樣的閱讀經驗或許還算新鮮。

作者為偵探能有過人想像力所提出的理由,除了解釋其閱讀許多經典推理小說且具洞察人心、善解人意的個人特質外,還有其罹患會產生幻覺、但尚未影響認知能力的路易式體失智症。但說實話,除了給人賣弄學問的印象外,這個資訊也沒有讓偵探的過人之處變得更讓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