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0日 星期一

コルトM1851残月

日本推理小說家月村了衛的作品,為2015年第17回大藪春彦賞的受賞作。単行本版本於2013年11月出版,自己所購入閱讀者則為在2016年4月所出版的文庫本版本。
本書故事的時代背景設定在江戶時代,主角秘密擁有在當時殺傷力極大的槍枝,並以其做為武器殺人。主角在殺人後隱密處理屍體不被人發現,一方面為了製造死者神隱的神秘感,另一方面則是要讓人無從追查死者的死因,藉以隱匿主角的殺手身分以及其所使用武器的真實面貌。主角取得武器有一段因緣,其結識一名在鴉片戰爭中為英國人與清軍作戰的華人,主角向華人習得用槍技巧,並在最後基於對方的意願協助華人結束生命。
主角在故事一開始為當時掌控水路貿易且勢力龐大的老大工作,然而在被排除於核心權力圈外後,主角探知到老大所進行的新生意竟然是利用貨船運輸進行人口販賣,而當主角決定釋放被囚禁的男童與女童時,便意味著主角要與從來就未曾信任過他的老大決裂。前述事件亦讓主角與一名曾是老大身邊大將之情婦的女子結下不解之緣,兩人因為一個是要被父親殺死的小孩而另一個則是殺死父親的小孩,所以有了一種互相舔舐傷口的默契。主角小時候因為家中生意失敗,父母決定舉家自盡而險遭父親親手殺死,但之後被老大救出並扶養成人,只是到頭來老大與主角的家道中落有密切關係,而主角最後在面對老大並取其性命時,對於自己亟欲想知道的問題答案並未能獲得清楚解答,女子也在當場負了重傷。人的利慾薰心不會改變,送走生命走到盡頭之女子的主角,選擇與授其武器的華人不一樣的道路,在將武器投入江中後,主角的未來是帶點淒涼的未知卻也是一身輕盈的許多可能。
前述的故事梗概並未能完整掌握本書所有的敘事軸線,不過可以從中看出作者所要鋪陳的故事大概走向以及所要製造出的敘事高潮。從這個切入角度來看,本書故事雖然緊湊且有相當波折起伏,但是對自己來說並非是一個極富創意或者無從想像的故事;亦即是說,本書故事雖然讀來有趣但是並沒有給自己驚豔的感覺,雖然可以挑發懸疑感但是沒有讓自己有出乎意料的驚喜感。
不過,不能說本書沒有吸引自己的地方。作者以江戶時代做為故事時代背景並書寫所謂「ノワール」(暗黑小說)的作品,雖然使用文字有其古風,但是作品本身卻沒有很濃重的時代小說氣息,毋寧說作者之所以要將故事背景設定在江戶時代,是為了讓神秘武器的設定可以合理化。而神祕武器的設定是本書對自己來說的一大賣點,因為透過這個設定所營造出的神祕感與緊張感,例如誘引讀者猜想何時主角的秘密會被揭穿等,反而是作者創意與巧思的展現。
此外,自己其實還算喜歡作者對於主角性格的刻劃與側寫,雖然不能說是多麼深入立體,但是作者對於主角反省自己處境、思考生命定位與詮釋現實意義等行為所做的描寫,還是有可以觸發自己思考之處。

2016年5月26日 星期四

追憶の夜想曲

日本推理小說家中山七里「御子柴礼司シリーズ」的第二部作品,単行本版本於2013年11月出版,自己所購入閱讀者則為在2016年3月所出版的文庫本版本。自己過去曾經閱讀過前述系列的第一部作品〈贖罪の奏鳴曲〉,當時自己的讀後感是「讀了不會後悔是浪費時間的作品」。與本書文庫本版本幾乎同時出版的是系列作品的第三部作品,而自己則已經購入単行本版本,在閱讀完本書後,自己相當好奇第三部作品是否能夠延續作者在系列作品中的表現水準。
本書一開始,系列作品的主角、曾在少年時期犯下殺害女童並將之肢解罪行但未被定罪的惡德律師,回憶著自己過去的犯罪行為;而後敘事一轉折到了現代,惡德律師使用威脅手段,硬是從另一名律師手上搶下為一名自白殺害丈夫的女性嫌疑犯進行二審辯護的工作。對手檢察官在得知惡德律師的舉動後,對惡德律師的動機感到不解,但也竭盡全力封鎖惡德律師任何翻案的可能機會。幾次言詞辯論中惡德律師的攻勢都被檢方化解,在訴訟處於絕對不利地位的情況下,惡德律師從女性嫌疑犯的過往找到了突破口,並進而揭發整起事件背後令人驚訝的真相。殺人案件的真犯人不僅另有其人,女性嫌疑犯為何要說謊來保護真犯人的理由也被敘明;更令人出乎意外的是,惡德律師為何硬是要透過威脅手段來替女性嫌疑犯辯論的理由以及女性嫌疑犯過往的創傷竟都與惡德律師過去的罪行有所關聯,而對殺人案件真犯人做出惡劣行為並讓其義憤殺人的人也不僅是被害者而還有其他人物牽涉其中。
從前述情節梗概可以得知,本書存在環環相扣的複數謎團,而這些謎團的謎底不只出人意表更是有著峰迴路轉的多重轉折,或許這可說是閱讀本書的第一個樂趣所在。對自己來說,雖然可能隱約可以猜想得到作者所打算鋪陳出的真相大概是如何,但是對於作者要如何讓這個真相與事件表象間的構連是言之成理以及讓書中所鋪陳的敘事枝節都能到最後有所收束,自己在閱讀的過程仍然抱持好奇甚至懷疑的情緒;只是在閱讀完本書,看到作者如何展現其組織敘事並製造轉折高潮的功力後,自己不得不說,這是本能夠帶給讀者閱讀娛樂感的小說,至少對自己而言,本書的故事進展並無冷場,並能吸引讀者想要得知最後的真相如何,或者說印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抓到作者的構思。
自己覺得閱讀本書的另一個樂趣是,作者對於登場人物的刻劃與描繪,雖然其無法與較為嚴肅、文學性格較為濃厚的小說相比,但是仍超出大眾小說刻板人物設定有相當距離。對自己來說,作者的人物設定不僅是可以偶而觸發讀者的省思與想像,更是其情節鋪陳的必要元素與基礎,亦即是說如果不是這些人物,本書故事便無法走成目前的狀態,而這樣的扣合,讓讀者可以更進入人物的性格與際遇之中,因為其多了可以投射的事件情節,即使所有一切都只是作者虛構出來為讀者製造閱讀樂趣的戲劇化展演。
總而言之,如同系列作品第一部一樣,本書是讀了不會後悔是浪費時間的作品,而希望自己在讀第三部作品時也能還有同樣感想。

2016年5月23日 星期一

わたしたちが少女と呼ばれていた頃

日本推理小說家石持浅海「碓氷優佳シリーズ」的第四部作品,為以系列作品女主角之高中時代為背景的短篇小說集。自己過去曾讀過系列作品的第一部〈扉は閉ざされたまま〉,當時的讀後感是「不必太過苛求的有趣作品」。
本書所收錄的七篇故事,從系列作品女主角中間入學到國高中一貫制的貴族女子高中、並結識高中時期好友的時點開始,隨著時序展開直至兩人考上大學為止,女主角憑藉著其敏銳的觀察與冷靜的論理邏輯,一件件地解決發生周遭同學身上的謎團事件。這些事件不是什麼犯罪更不是縝密的殺人詭計,而是女子高中生的日常生活,像是校園傳說、戀愛事件、虛張聲勢的無害謊言、對其他同學的誤解等等。隨著事件真相被一一揭開,女主角與好友的朋友圈也逐漸擴大,在升學班的競爭氛圍中,女子高中生的友情仍可以是青春而真誠。
然而,作者卻在最後一篇故事中翻轉其用整本書所塑造出的女主角形象,讓在之前作品中並不太有人味的女主角好不容易顯露出的人性與溫度,被推翻並打回原形。在本書中女主角的好友以第一人稱敘事並扮演華生醫生的角色,以提出問題的方式讓女主角展現其過人的推理能力;但是在最後一篇故事中,女主角不再推理而是讓其他登場人物推論誰才是女主角的暗戀對象,而在這個過程中女主角好友驚覺自己可能一直以來都沒有真正了解女主角,且這樣的懷疑成為兩人疏遠的契機…。這樣的翻轉或者是作者要讓女主角的形象與特質可以與之前作品更加貼近,但亦有可能是作者在展現其述說高潮迭起、出人意表之故事的巧思與功力。
當然本書仍是一貫地延續作者的寫作風格與特色:在自我設定並框架出的世界中,一個謎團在縝密的論證與推翻其他可能質疑之後被到處唯一可能的真實或結論。作者沒有著重於故事的現實感,而是花更多心力在構思那反覆論證與思辨的推理過程。所以在本書中即使是「日常生活之謎」,作者筆下的女主角還是不能馬虎地必須突破盲點,需要一一回應並排除排除可能的歧見與對事實不同的解讀。所以本書值得閱讀之處便是作者如何設計謎題與透過女主角的推理解開謎謎題,至於故事夠不夠貼近現實,夠不夠有深度或能啟發思考,都不再是應該被考慮的課題。
簡而言之,本書是一本不用太過苛求的有趣作品。

2016年5月20日 星期五

孤狼の血

日本女性推理小說家柚月裕子的長篇小說作品,為2016年(平成27年下半期)第154回直木賞候補作以及2016年第69回日本推理作家協会賞長編および連作短編集部門受賞作。
故事講述的是一個與黑道關係匪淺且糾葛甚深的問題警察,其透過恫嚇、利益交換、斡旋等遊走法律邊緣甚至是明顯違法的手段,解決與在地黑道各幫派有關的暴力犯罪事件。主角是擁有大學學歷的新進刑警,被分配到與前述問題警察搭檔,在調查失蹤案件、幫派間相互尋仇事件等的過程中,新進刑警的正義感讓其在見識到問題警察幾近無視法律的辦案手法時無法認同,但是在問題警察挺身而出以檯面下手段斡旋敵對幫派間紛爭避免黑道大火拼之時,新進刑警對於行蹤不明的問題警察展現因相處而生的夥伴情感,並對於問題警察的死被當成落海意外而無法言明其其實是因為執行職務而殉職感到憤慨。
問題警察死後透過其曾協助隱蔽犯罪的酒吧老闆娘,將問題警察透過與黑道交涉折衝所積累下來的辦案秘密資金以及讓其不會在警察組織中被施壓、載滿可以用來保身之高層警察醜聞甚至罪行的筆記本交給新進刑警。而故事結局的高潮轉折是,新進刑警原來是高層警察安插來監視問題警察的暗樁,並被交代要取得前述筆記本的任務;新進刑警在意識到問題警察是在知悉其任務的情況下仍然選擇把秘密資金與筆記本託付給他,便選擇與交付其任務的長官攤牌並繼承死去問題警察的遺志。
從本書入圍與獲獎的狀況來看,可以說其是相當受到肯定,而就故事敘事的流暢度以及情節鋪陳的轉折性來看,本書的確也是表現得有一定水準。只是對自己而言,本書的問題在於題材,在於過於文雅與整齊的黑白兩道交集的世界。作者筆下的黑道太過政治、太過論理與派系化,所以即使書中可以說傷亡眾多,卻讀來像是謀略者布局棋戲,沒有暴力的殘酷感與死亡事件的真實感。簡而言之,作者所構築的世界有點過於浮面且像是個肥皂劇的場景,雖然登場人物是警察與黑道,但是人物的描繪刻劃呆板平面,場景中所演出的故事流於單純淺薄,讀來便少了韻味與厚度。
或許可以這麼說,本書是個有戲劇張力的故事,但不是個有說服力或引人入勝的警察故事。

2016年5月9日 星期一

暗幕のゲルニカ

日本女性推理小說家原田マハ的新作。本書將畢卡索的生平、實際存在的藝術傑作「ゲルニカ」(Guernica)、西班牙內戰以及二次大戰前後的巴黎等史實融入虛構的小說世界,並使用平行時空交錯書寫的敘事結構,一方面從畢卡索當時情婦的視角出發,描寫畢卡索創作畫作的過程以及在20世紀三四零年代歐洲動盪情勢中的人心,另一方面則虛構出一個在21世紀發生、以「ゲルニカ」這幅畫作所傳達之反戰主張為發想基礎的女性策展人冒險故事。書後說明指出,在20世紀的故事中,除了兩個延續到21世紀故事中的人物是虛構出來的以外,其他均是在歷史上實際存在的人物,而在21世紀故事中的登場人物,則全部均是虛構出來且並未以任何實際存在的人物做為範本。
21世紀虛構故事裡面任職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的日籍女主角,丈夫死於911事件,而當美國政府執意影響聯合國安理會支持其出兵伊拉克時,女主角做為一個畢卡索研究者,想起了小時候讓其震撼不已的畢卡索反戰畫作。只是西班牙收藏這幅珍貴但脆弱之畫作的博物館並不同意出借,在MoMA背後財團重要人物的支持下,女主角突破困難並得以出借畫作至美國。然而,當畫作要被運送時,女主角被西班牙巴斯克(Basque)地區分離主義組織ETA所綁架,其以奪回「ゲルニカ」所有權做為其政治主張。最後,女主角有驚無險地被救出,畫作則被展示在聯合國安理會的大廳中。
前述占了本書大約一半篇幅的虛構故事,有懸疑也有高潮,且在背景中作者對911事件與反恐戰爭的省思,雖不深入但也四平八穩。只是對自己來說,這個故事並非無趣只是淡薄了一些,雖然作者企圖把故事的格局放大,讓現代藝術與當代國際政治有所構連,但是故事本身就是一個線性的敘事,像是耍了一套招式新穎的花槍但卻沒有擊中任何要害。
20世紀的故事則是展現作者藝術史研究的成果。不過讓自己覺得有趣的是,作者從情婦的觀點出發,描述原本亦是藝術創作者的她如何被畢卡索的才華所吸引,又如何必然地無法束縛住畢卡索成為其唯一的女人,而在這樣的敘事中,畢卡索反而變得像是個平面的樣板,發揮了在敘事中與主角情婦對戲的功能,卻無法如同主角情婦一般有個內心世界讓讀者可以進入。
因此,本書其實應該是兩個女人的故事,一個是作者用自己的觀察分析所寫出的歷史人物,另一個則是作者用想像創造出來、藉以傳達自己對於藝術可以影響政治與人心之理念的虛構人物。雖然不能說作者把這兩個女人及其故事寫得多麼深刻而細緻,但是其還是有可以讓人體會與省思之處,就一本通俗娛樂小說而言,已是可以給予正面評價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