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1日 星期日

ヒポクラテスの悲嘆

日本推理小說家中山七里「法医学ミステリー」系列作品的第5部。雖然在本書各篇故事中,最後警方能剝去事件表面假象並讓真相水落石出,靠得是法醫在解剖遺體後所蒐集到的線索,但對自己來說,法醫學在其中只是獲取資訊的道具而非有足夠分量的主角,因為法醫抽絲剝繭的過程並沒有被細緻地描述,反而好像只要遺體被解剖,線索就能馬上被法醫找出來。從這個角度來看,自己或許無法界定本書為一本「法医学ミステリー」,不過即使不做如是界定,本書或許還是可以被當成一般推理小說來閱讀或評價。

而做為一本用短篇小說之篇幅來敘述一起事件的推理小說,本書或許在敘事結構上有不夠緊實的問題。在講述個別事件時,作者在敘事展開中所拋出線索的質量或許都不夠,因此到敘事要揭開真相來製造轉折與高潮時,會讓讀者讀來有種真相彷彿無中生有地突然冒出來,而謎團事件的破綻不是被巧妙地被掩蓋,卻是作者沒有在敘事中留下可供人推敲的蛛絲馬跡。當然,本書故事體現作者的社會寫實風格,自然不會也不用比照本格推理小說,設計出複雜而疑雲重重的謎團事件,而作者也的確用了相當篇幅在探討,其在本書故事中想要探討的繭居族啃老、高齡照護高齡等社會問題。這樣的配置讓本書各篇故事做為短篇推理小說或有敘事結構上的瑕疵,而作者的社會關懷是否能夠修補前述瑕疵,就看個別讀者的個人偏好了。

舉例來說,在〈8050〉中,兒子因為在職場上受挫而變成足不出戶的啃老族,甚至會對年事已高的父母使用暴力,讓母親受了必須住院療養的傷。父親為了照護住院的母親,為兒子準備了足夠食物後離家,但當父親帶著出院的母親返家時,卻發現兒子已經餓死在其房間裡。看似是兒子放棄活下去,但在解剖其遺體後卻發現,其是在精神處於相當緊張與驚恐的狀態下身亡,也因而讓警方查出,是父親利用兒子的蜘蛛恐慌症,讓兒子無法離開房間取用食物來將其餓死。就父親遠距殺人的計謀,作者並沒有在敘事展開中鋪陳出太多蛛絲馬跡,而警方所推理出的真相,讓人讀來感覺又有一些漏洞或巧合。不過,當父親說出其是在保護妻子或照顧兒子兩者之間做出選擇,這樣的敘事所點出的無奈與悲哀,或許反映了在現實中失去機能的家庭關係,會導致讓人鼻酸的人倫悲劇。

從是否反映出可以引人省思之人性課題與社會現實的角度來看,自己會覺得〈8070〉是一篇可以討論一下的故事。70歲的丈夫照護著80歲並出現失智症症狀的妻子,會每週去一次有女陪侍的酒店,與菲律賓籍的女公關談一場短暫的虛擬戀愛。如果只是想要暫時逃離沈重的照護壓力,或許還能讓人體諒與同情,但是當丈夫有了想殺害妻子來領取保險金的念頭,這時候人性就開始扭曲而變得卑劣。警方雖然透過相驗遺體發現,丈夫溺斃在浴缸,可能是其想要殺害妻子,卻反被妻子識破並反遭殺害,但面對已經出現失智症症狀的妻子,警方又能如何問責呢?更讓讀者不忍去想像的是,經濟拮据與無人可以依靠,妻子之後處境會是如何的問題。

〈9060〉講述年邁的父親擔心繭居族的兒子在其死後無法自食其力,便授意要兒子在其死後仍謊稱其活著來詐領年金。警方揭穿了兒子偽裝成父親上街散步購物的詭計,卻也更進一步地揭發,父親是被兒子毒害的事實。〈6030〉則是講述價值觀扭曲的繭居族,把其挫敗的人生歸咎給社會或他人,甚至因而犯下隨機殺人的罪行,但這一切都只是損人不利己、徒然增加許多悲劇的荒謬而已。前述故事或許都沒有鋪陳出太讓讀者無法預想到其背後真相的謎團事件,但是卻有點出一些社會的陰暗面可以讓人有所省思。

作者想要製造出全書最後與最大的翻轉,所以安排了在所有事件背後,存在著以社福團體名義出現在人前的幕後黑手。但說實話,這個安排既不細緻而漏洞百出,又沒有達到製造戲劇張力的效果,只是淪為畫蛇添足。

2024年4月14日 星期日

涜神館殺人事件

日本推理小說家手代木正太郎的作品,目前為2024年第24回本格ミステリ大賞小説部門候補作。做為一部使用特殊設定來構築敘事背景舞臺的推理小說,本書故事或許需要做到,一方面讓特殊設定有嚴謹而明確的邏輯架構,而不是可以任意或隨時被操作或甚至扭曲來自圓其說,另一方面又要讓特殊設定與謎團事件之間存在緊密而合乎所設定邏輯架構的牽連。從這樣的角度來看,本書故事的表現或許還算達標,雖然其所描述之謎團事件,會讓人讀來感覺,即使表面看來繁複,但實則有些平庸而鬆散。

在本書故事中有多人被殺害、有複數個不同形式的密室、有假借他人屍體偽裝成死亡的登場人物、有透過讓屍體身首異處來偽造屍體身分的詭計、也有凶手其實不只一人的共犯關係,甚至作者在敘事情節中所鋪陳出的橋段與所提及的資訊,都在最後有被收束而沒有什麼是用來迷惑讀者目光的贅述。然而,自己在讀完本書故事後卻感覺,其所描述的謎團事件看似結構繁複、環環相扣、內容多元有變化,但其實像是一道放了許多食材的拼盤,個別食材的味道有點清淡,而湊在一起卻又沒有產生彼此截長補短的加乘效果。

舉例來說,因為特別事由而聚集在建築結構獨特、外界觀感不佳之莊園宅邸中的登場人物們,其個別居住的房間,天花板、牆壁與地板都是紅色與黑色的不同排列組合,而個別排列組合還對應到放置在該房間內的雕塑會具備哪些特質。前述用排列組合來組成暗藏資訊的密碼,不僅出現在主要描寫靈異現象與通靈超能力的本書故事中,顯得有點太過理性與實際,讀來還會讓人感覺有種既視感,因為其暗藏資訊的密碼本身並不太複雜或特別。

此外,雖然在本書故事中,有多場透過通靈來讓幽靈提供線索的場景,但是最後擔任偵探角色的登場人物用來辨別幽靈證詞真偽的方法,卻是很常見的邏輯推理遊戲,亦即是一個只會說真話與一個只會說謊話的幽靈交互發言,而偵探要透過邏輯推理來就其發言內容推論出真實的資訊。

把前述排列組合的密碼與邏輯推理遊戲,放入世界觀是充滿怪力亂神的敘事情節中,要說是敘事風格與基調的混搭或拼接也未嘗不可,而作者的確也是發揮其創意,將異質的敘事元素,放入一個完全用想像力虛構出來的敘事時空中。然而,用宗教、善惡、性慾、靈異、奇幻等敘事元素所營造出的幻想性敘事氛圍,即使能在其上拼貼登場人物用心機盤算所構思出來的詭計,但是這樣的詭計卻不必然能與前述敘事氛圍有更緊實的交織或融合。或許應該這麼說,當凶手的故布疑陣其實並不太特別或讓人意想不到,且其實際上可說是使用到與特殊設定有關的元素,只有登場人物們嘗試尋找、用來收藏財寶的地下室時,就會讓人讀來感覺,作者所書寫出來的謎團事件,即使發生在一個充滿特殊設定的舞臺上,其背後真相卻有些過於清淡而平庸。

或許作者有相當大的創作企圖心,而且其並非不具備相當的創意或寫作功力來執行這樣的企圖心,只是其可能並沒有想得夠清楚或細緻,其所想要挑戰寫出的敘事,或許有些細節上的漏洞是無法被填補的。對自己來說,作者並沒有好好細膩地去書寫登場人物們的想法或情感,特別是凶手與其幫凶,而這樣的輕描淡寫,便會讓凶手為何要如此大費周章的動機,讓人感到有點困惑不解或不太能產生共鳴。一個登場人物為了得到宅邸而不擇手段,甚至對繼承宅邸的年輕女性做出慘無人道的犯罪行為,就算其是功成名就的推理小說家,但能這樣的無法無天可能還是難以想像。凶手如果只是為了報復或許還比較能夠理解,但是其想要重建古代民族的文化,甚至要打開與異世界相通的大門來毀滅現在的世界,這樣的動機就可能有點過於瘋狂。

不過,即使寫了這一串評價有點負面的讀後感,但自己還是覺得,閱讀本書是蠻有娛樂效果的。

2024年4月8日 星期一

アミュレット・ホテル

日本推理小說家方丈貴恵的作品,目前為2024年第24回本格ミステリ大賞小説部門候補作。本書或許可以說是一部將其敘事構築在特殊背景設定之上的本格推理小說。一方面本書故事所講述的犯罪事件,因為凶手的故布疑陣而變成謎團事件,而負責解謎的偵探必須透過抽絲剝繭的推理來釐清出真相。另一方面,本書故事搭建來演出偵探揭開謎團事件背後真相之敘事情節的舞臺,是一個僅提供服務給犯罪者的飯店,而這間飯店的營運有許多特殊的原則與規定,因此讓在其中所發生的犯罪事件變成更複雜難解的謎團。

前述設定讓本書故事的敘事情節可以被操作成一再轉折的迂迴展開,而這樣或許正是作者所想要追求與實現的敘事風格。在本書各篇故事中,偵探的推理過程是峰迴路轉地接近,而非一針見血地直指,存在謎團事件背後的真相,因為牽涉在案情中、直接或間接與謀殺有關的登場人物,往往是多於一人,所以偵探所要面對的謎團就相對複雜許多。

舉例來說,在〈タイタンの殺人〉中,作者安排了因為犯罪現場獨特環境條件而被懷疑行凶的嫌疑人、實際下手殺人的凶手、以及曾在過去行凶並因此策劃出當下事件的共犯等三名登場人物,來讓承受需要迅速破案壓力的偵探傷透腦筋,因為其除了要敏銳觀察到蛛絲馬跡來揭穿謊言與故布疑陣外,還得找到可以支撐其推理不被反駁的證據。作者寫出發生在過去與當下的兩起事件,並以明快的敘事節奏鋪陳出大量且有點龐雜的資訊,看似要挑戰讀者的資訊處理能力,而到最後作者也還算盡責地把所有資訊收束起來,沒有讓整體敘事結構變得鬆散。敘事展開的一再翻轉,犯人不只一人,而一個犯人也並非只牽涉一起案件,作者筆下的敘事情節繁複而曲折,或許是在訴諸喜愛本格推理小說之讀者的閱讀偏好吧!

〈クライム.オブ.ザ.イヤの殺人〉則是講述一起發生在有許多人看著的頒獎典禮舞臺上的殺人事件,而當時還沒有成為犯罪者專用飯店專屬偵探的主角,被認為是最有可能殺人的最大嫌疑人。真正的凶手是巧妙地利用其與死者之間不為人知的合作關係,而另一個對死者懷抱殺意的登場人物,則是逮到機會就栽贓主角,落井下石。或許可以說是有點違背推理小說創作倫理之處在於,作者讓負責檢視死者狀況的飯店專屬醫生成為凶手,而一般來說負責提供線索的專業人士,或許都會被預設為在推理小說敘事中不應受到懷疑的登場人物。不過,既然本書故事的舞臺是犯罪者專用的飯店,登場人物被設定為幾乎人人都是狡猾或凶狠的犯罪者,就連後來成為飯店專屬偵探的主角也曾經是小有名氣的職業殺手,那或許醫生是凶手,在本書故事中也並非太過不合理或需要被批評。

在〈一見さんのお断り〉中,為了要幫忙朋友解決問題而嘗試鋌而走險潛入飯店的竊盜集團底層小賊,最後卻陰錯陽差地幫助飯店專屬偵探找出發生在飯店內之殺人案件的背後真相。真凶是冒名頂替他人潛入飯店行凶,而其想要嫁禍的人卻有著雙重身分,再加上小賊亂入,成為改變登場人物行動的突發狀況,便讓案情變得更複雜。不過原以為小賊朋友所遇到的問題會有更多內幕,並與發生在飯店內的凶案有更多的牽連,但可能因為敘事情節即使再複雜也還是會有其極限,所以作者便沒有做出這樣的處理。

書名同名作所描寫的密室殺人事件,其實是兩個人在沒有犯意聯絡的情況下,各自行動所造成的共業。下手行凶跟製造密室分別是由不同人,出於讓其可以脫罪或不被懷疑的動機所採取的行動,而這樣並非兩人有意為之的行為分擔,便讓偵探在破解嫌疑人們的不在場證明上遭遇困難。

不過,自己應該不算是對本格推理小說有特別偏好,所以在讀完本書故事後或許沒有什麼太大的感覺,只是覺得作者很有誠意地想要把故事說得很複雜曲折而已。

2024年3月31日 星期日

地雷グリコ

日本推理小說家青崎有吾的作品,目前為2024年第24回本格ミステリ大賞以及第77回日本推理作家協会賞長編および連作短編集部門候補作。想要在已經發展成熟、但是疆界始終曖昧的推理小說領域中,走出不一樣的路,或許讓所書寫出的謎團不再侷限於死者如何、為何以及被誰所殺害,並變形成如何在看似已經毫無勝算的遊戲中取勝,便是一個可行策略。作者在本書故事中,便是把前述變形融入以高中校園為舞臺的青春小說中,讓玩遊戲戰無不勝的主角,在一場又一場規則有所變化、帶著童趣的經典遊戲中,看似被逼到死角,但最後卻大快人心地逆轉勝。變化的規則是陷阱卻也是主角可以投機取巧的突破口,而主角通常贏得不算光明磊落,甚至可以說是很狡猾地鑽規則的漏洞,靠著使詐來破解對方的布局。

舉例來說,在〈だるまさんがかぞえた〉中,一二三木頭人的遊戲被加上宣稱是為了讓勝負可以被更公正判定的規則,即當鬼的人要按照所設定數字、用指定節奏念出口訣,而嘗試抓鬼的玩家則要依設定數字、用不刻意加快或放慢之步伐前進。若鬼設定數字大於玩家,則玩家會在鬼轉身前停住,鬼便抓人失敗;但鬼設定數字小於玩家,則玩家無法在鬼轉身前止步,鬼便贏得遊戲。一場看似猜測對方設定數字策略的心理戰,卻是對鬼較為有利。然而,自願要當嘗試抓鬼之玩家的主角,卻利用鬼要抓人成功、必須是看到對方移動,以及鬼轉身後必須站定並正視前方等附加規則,設定大數字且以繞充當比賽場地之公園外牆做為行進路線,藉以迴避正面朝鬼前進,改從鬼看不到的背後向鬼進攻。主角從不受限於規則設定脈絡的角度切入來活用規則,是符合規則的使詐,讓對手恨得牙癢癢的賣弄小聰明。

同樣地,〈自由律ジャンケン〉講述猜拳從剪刀石頭布三種拳,變化成對戰雙方可各自增加一種名稱、手勢、效果均自訂的拳,然後雙方在不知道對方所增加之拳有何效果的情況下,用五種拳來一決勝負。在七戰四勝的戰局中,對戰雙方要盡快猜出對方所增加拳的效果為何,而當主角的對手所新增拳是具備讓出拳者在下一次出拳時慢出,這招就讓局勢頓時變得對主角不利。然而,主角的發想是自由到讓人無法摸透,甚至是遊走在犯規邊緣的狡猾。主角在示範其新增拳的手勢時,刻意用非慣用手來示範,並默默將該用哪一隻手出拳加入其所設定的條件中,而這個陷阱最後就成為主角打敗對手的關鍵。

在〈坊主衰弱〉中,用かるた來進行記憶翻牌遊戲,可以湊成三種各有不同效果的配對,最後則是看對戰雙方手上所有牌數來決定勝負。主角的對手是經營提供場地給かるた同好交流之咖啡店的老闆,但是其憑藉主場優勢,用了其實有做記號的紙牌來作弊。不過前述伎倆卻被主角早早識破,而主角便將計就計,用換牌設下陷阱請君入甕。雖然說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因為對方先使詐,才讓主角計謀能成功,但是主角極度不按牌理出牌的思維,總是走讓人始料未及的旁門左道來獲勝,還是顯現主角性格的狡獪。

與主角曾經是中學時期同學、兩人之間有著一些恩怨情仇的對手,在所涉賭金金額龐大的情況下,與主角進行一場進行方式相當特別的撲克遊戲。不愧是與主角勢均力敵的對手,在遊戲過程中,主角與對手一來一往地出招與見招拆招,從偷藏牌、引發火災到用假牌偷天換日,整場遊戲從頭到尾都不是堂堂正正的對決,兩人一面讀著彼此的心思,一面設陷阱要讓對方輸掉遊戲。〈フォールーム.ポーカー〉描寫前述的對戰過程,雖是很有想像力、展開無法預料的敘事,但卻也太過脫離現實而讓人讀來感覺有點過於匠氣與炫技。

讀完本書後或會感覺新鮮有趣,但卻也可能有種空虛感,因為看著主角跳脫僵化思考的花招百出,可能不會觸發讀者什麼省思或感動。

2024年3月17日 星期日

東京都同情塔

日本小說家九段理江的作品,為第170回2023年下半期芥川賞受賞作。本書被說成是「生成A I時代の預言の書」,甚至出現其內容是用生成式AI寫成的流言,讓作者必須出面闢謠,澄清其只有在表現生成式AI回答人類問題時,才會引用AI所生成內容。然而,自己在讀完本書後,不僅感覺那些描寫所謂生成式AI回答人類問題的內容有可能是捏造出來的,因為其有點誇大AI的「理解能力」並賦予其某種「個性」,更認為本書內容不可能是用AI所生成,而應該只是AI拼貼既有文本的拙劣模仿。

還重視敘事結構的工整與敘事鋪陳的流動與轉折,或許正是代表自己已跟不上小說這個文體的進化速度,無法欣賞那些要求讀者要自行把破碎而雜亂之文本重組起來、剪裁其中枝節與矛盾、並發揮聯想力黏合斷裂環節的作品。多重視角、時序跳轉、拼貼異質文本素材,是作者展現創作企圖心、充滿實驗精神地要嘗試敘事的各種可能性,還是作者其實只是打了一套花拳繡腿,是在即將黔驢技窮之前的一場虛張聲勢?

本書故事其實讀來並非感覺無趣或平淡,甚至可以說作者其實構思出一個新鮮有趣的題材,只是其野心過大或其執行能力跟不上想像力,拼湊太多素材卻無法一一妥適處理。女性建築師受託在東京都內設計並建造一座用來收容受刑人的塔,而其將受刑人界定為需要被同情的人,而不是應被懲罰的犯罪者。一個打破陳規或顛覆常識的概念,總難免會與現狀有格格不入之處,如果再加上提出概念者在為概念辯護時,與其個人經驗產生矛盾,書寫這樣內容的敘事便可能撞出蠻精彩的戲劇張力。然而,作者像是要嘲諷當代公共領域混亂失序、言論素質良莠不齊等現象,便把本書故事寫得讓人讀來感覺脈絡紊亂、想法龐雜,總是起了自問的頭,卻不收自答的尾,無法理解作者除了用虎頭蛇尾的哲學辨證來攪動讀者思緒外,到底想要告訴讀者什麼。

女性建築師無意間在路上看見外貌俊美但比其年輕許多的店員,便主動向其提出約會邀約,而這個店員之後便在建造完成之收容受刑人的塔中工作,而建築師則在塔完工後不再從事建築設計工作。寫書倡議犯罪者應該被同情而不是被仇視的人,闡述其為何會有這樣的想法,而受到這個想法啟發的建築師,便把這個想法與其對語言以及預知未來的觀點放在一起,進行一場自言自語的腦內辯論。作者不打算寫出一部有起承轉合的科幻小說,對於人類在追求公義與平等路上有進有退,以及在追求效率時卻反而面臨退化危機等現象進行有體系或有結構的批判或嘲諷,而是一再要讀者感到困惑,無法預想作者接下來會開展出來的敘事內容,更沒有打算告訴讀者,在其無法辨識出敘事情節的樣貌或結構時,是否該界定本書內容為一篇故事或一部小說

語言表述讓事物、現象、以及存在於事物與現象間的關係,得以被認知與區辨。當人類不做出表述,或將表述的工作交給機器去生成,這時候人類便也放棄了發揮表述力量或去對抗表述力量的機會。如果勉強說自己從閱讀本書故事中得到什麼啟發,或許就是前述想法,雖然這可能只是在複誦自己已知的觀點。要讀者從雜亂無章之敘事的字裡行間中自行找到啟發,這樣的作品或許讓自己給予太高評價。

2024年3月10日 星期日

ecriture 新人作家・杉浦李奈の推論 XI 誰が書いたかシャーロック

日本推理小說家松岡圭祐以年輕女性小說家為主角之系列的第11部作品。這次作者把謎團事件的層次拉得更高,雖然之前也有寫過像是灰姑娘童話的起源等、涉及有國際知名度之經典文本的虛構爭議,但作者在本書故事中卻是直接寫出,Arthur Conan Doyle可能不是《The Hound of the Baskervilles》的作者,而真正的作者Bertram Fletcher Robinson可能是被謀殺。本書故事從疑似是Robinson原稿的文書被發現開始寫起,而「英国文学史検証委員会」委託世界各國的專家學者來鑑定文書的真偽,其中一人便是系列作品主角,因為其解決過好幾起涉及文學出版的謎團事件。然而,作者為本書故事構築出一個如此恢弘的框架,卻將敘事情節展開收束在一個結構破碎而基礎薄弱的點上,這樣讓自己讀來感覺有點可惜。

主角沒有證據證明,但仍指控或暗指,委託鑑定原稿的人涉嫌簽賭,其想要透過偽造的文書來推翻Doyle的作者地位,並藉此從賭局中獲取暴利。主角質疑被發現文書有問題之處在於,在文書中有寫到當時英國報紙應該不會報導的日本歷史事件,而被拿出來證明該事件有被報導的文本內容,卻又寫到在宣稱是報導當時不可能得知的資訊。一場有王儲出席的調查結果發布會,主角在現場一舉推翻他國專家學者的主張,但是之後發生了什麼事,整齣荒謬劇如何收尾,作者並沒有多做說明。主角像是一針見血般地指出文書的問題,但即使作者有解釋這個問題或許只有日本人才會意識到,而讀者也不去質疑他國專家是否都會忽視前述問題,但這樣的敘事鋪陳卻仍有,為何偽造為原稿的文書會在一開始就寫到涉及日本之新聞事件的矛盾之處,因為明明不是沒有其他可選擇的事件,而選擇日本歷史事件又不符合作者所說的歐洲人價值觀。

簡而言之,作者在本書故事中所書寫的謎團事件,讓人讀來會覺得虎頭蛇尾、雷聲大雨點小、同時又有不盡合理的破綻。但是本書故事像是用料不惜血本之拼盤一樣的敘事內容,卻讓前述瑕疵變得可以被接受,因為可以將之視為,作者只是無法在有限篇幅中面面俱到,創作企圖心過大而無法用一部作品來執行。

每個國家、族群或文化,或許都有像是意識形態般的心智地圖,其中標示著可以被看見的地理區域,以及會被漠視或用偏見概括之疆界以外的世界。不論資訊量如何爆炸、資訊傳遞系統如何發達與無遠弗屆,只要發布資訊、有權篩選資訊與接收資訊的人們,有著共通的心智地圖,則原本空白或形象模糊的部分會持續維持,而過量的資訊只會一直堆疊在那些一直被關注的地方。如果在20世紀初的英國,發生在日本的事情根本不會被關注,那麼到了現在,英國人是否有更在乎日本這個國家嗎?那些總是說人要培養世界觀的人,是否有反思其所說的是誰的世界觀呢?

前作創下驚人銷量,作者在本書故事中又讓主角的新作成為直木賞的候補作。主角已經不再是在同系列初期作品中那個在文壇載沉載浮、掙扎著想要靠寫作闖出名堂的初出茅廬小說家,雖然年紀尚輕、資歷也還算淺,但一路以來解決諸多事件,也是另類增加了主角的知名度。然而,曾經相互扶持與交心的同業者,一旦在同一個樓梯上走到不同階段,則難免會對彼此有五味雜陳的情緒與顧忌,除非有深厚的羈絆,不然很難不漸行漸遠。在本書故事中,主角被同樣作品成為候補作的作家用大型犬攻擊,這個舉動所傳達出來的扭曲恨意與怨念,看似偏激異常,卻又不能不說它就在人性的陰暗面裡。

即使創作出全球家喻戶曉的虛構人物,不等於作家在現實生活就會體現其筆下人物的某些特質,更遑論其會是個毫無缺點或爭議的人。Doyle也是個人,即使有天賦的才華,但是還是會有其偏狹之處,會有負面情緒與性格缺陷,在某些處境中會顯露窘態或醜陋的一面。所謂的零負評到頭來都只是虛構與想像而已。

2024年3月8日 星期五

帝国妖人伝

日本推理小說家伊吹亜門的作品。主要耕耘歷史推理小說領域的作者,這次挑戰日本近代史,虛構出一個被設定為在文壇載沉載浮的小說家,書寫其在人生不同階段偶遇實際存在之藝術家、小說家或歷史人物,且見證前述人物們解決謎團事件的經歷。在個別章節中,敘事者背負著沉重經濟壓力,所以為了生計必須做各種文字工作,但在小說創作的道路上又不斷遭受挫敗,並清楚而痛苦地認識到一個殘酷事實,即其並非才華洋溢。而那些敘事者因為機緣而巧遇到的奇人異士們,卻展現過人的觀察力與推理能力,能迅速整理事實狀況並理出脈絡,並用帶著個人風格與能展現個性的方式,破解發生在眼前的謎團事件。謎團本身或許並不複雜,推理過程的峰迴路轉也或許是受限於篇幅,所以讓人讀來感覺有點生硬而少了點起伏,但是因為有帶著時代感的敘事元素加在其中增色,所以故事整體讀來不會感覺太無趣。

川島芳子在〈春帆飯店事件〉中登場,面對日本不肖軍人在占領上海時意圖謀財害命還嫁禍於人的行徑,不僅一眼看穿其故布疑陣的詭計,對為求自保而出手協助陷害無辜者的敘事者,也是毫不留情地指出其犯行與點出其不願面對的殘酷現實。精明幹練甚至是冷酷無情,毫無瑕疵與破綻的推理背後是理性完全壓抑住感性,對於眼前發生的事情既沒有同情或悲憫、也沒有憤恨或懊悔,有的只是心無旁騖地緊盯著被障眼法所遮掩的真實而已。或許這就是一個人要在戰爭期間能不受性別限制並展現長才,所需要具備的人格特質吧!

敘事者從上海逃回日本後,面對的是身家財產都在空襲中付之一炬的慘況。從東京避難到京都後,懷抱強烈罪惡感的敘事者想要透過自殘來尋求解脫,卻因為一時血糖過低而無法遂行計畫。路過救了敘事者一命的青年日後將成為知名小說家山田風太郎,而這段短暫的交流,讓敘事者在面對其已是孑然一身而日本帝國已經戰敗到僅剩斷垣殘壁的現實時,有了想要把其曾遇到過、能人異士們展現長才的軼事紀錄下來,因為雖然帝國已經衰亡,但這些人曾存在過的事實卻不應被遺忘。〈列外へ〉做為本書各篇故事的總結,描寫已經是風中殘燭的敘事者,體悟到即使其已從人生旅途脫隊到路邊,卻或許還是有可以做的事情。更多的同理心與關懷,則是在該篇故事登場的山田風太郎所展現出來的個性。

獲得赴德國取材機會的敘事者,遇到了日本軍人石原莞爾,以及歧視日本人的德國人Joseph Goebbels,其是日後納粹的宣傳部部長。兩人就日本人是否是膽小鬼有了針鋒相對的激辯,也因此石原莞爾跟敘事者便接下戰帖,要去證明隱居在德國中將並非自殺。謎團事件的構築用了一些文化差異的敘事元素,但讀來感覺並沒有太突出,反而是作者筆下的硬派軍人形象,為了捍衛名譽與榮譽而展現出來的行動力,或許是更鮮明的人物形象塑造。Goebbels成功煽動群眾來敵視日本人,雖說是出自報復心態,但也可以看出其鼓動人心的能力。〈攻撃!〉讓兩個歷史人物相遇,雖然其所遭遇的謎團事件並不特別複雜或曲折,但是作者透過書寫兩人過招來呈現其各自的人格特質,卻讀來讓人感覺別有一番風味。

〈長くなだらかな坂〉描寫敘事者當不成小說家、要靠尋找吸睛事件並寫成報導來維生,而當其正苦無題材時,卻遇到藝術家北大路魯山人揭穿一樁假抓賊真殺人的陰謀。這篇故事讀來感覺有點單薄,做為本書第一篇故事或會有無法吸引讀者的問題。〈法螺吹峠の殺人〉則是講述敘事者意外被捲入一起殺人事件,而小說家夢野久作則從可能的嫌疑人中找出真凶。這篇故事做為一篇短篇推理小說或許讀來會感覺有點平淡,但是作者好像也沒有加入足夠的歷史敘事元素來為其調味。

2024年2月25日 星期日

彷徨う者たち

日本推理小說家中山七里的作品。因為量產而無法做到妥善的品質控管,是自己一直以來對於作者創作活動所持的意見。不過,本書故事卻讓自己讀來感覺作者是有拿出看家本領,其可以說是在自己所讀過之作者近期作品中品質較佳的一部。

天災發生的當下,救助活動迅速而積極地展開,許多資源緊急被調度來因應當前的狀況。然而這些過渡時期的措施並不一定能轉化成持續復興的動能,因為要重建家園的人並無法掌握而只能被施捨這些資源,同時每個受災戶有著不同的處境,齊頭式平等的措施以及有限且無法源源不絕供應的資源,並無法解決每個受災戶所面對的各式各樣難題。天災打亂並重創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但是在破壞過後,復原或重建並不一定會接著發生,特別是當人類社會積非成是的運作邏輯並沒有被天災所摧毀而仍然屹立不搖時。以災後重建的大義名分,那些在災區苟延殘喘的受災戶們反而會被視為是區域復興的阻力,因為其不應妨礙災害所帶來的破壞發展成最極致的狀態,並讓重建不能有效率地貫徹。為了讓經濟活動能再度活絡,就業狀況得以改善,公共工程必須啟動,而無法配合的人們,不管是出自什麼理由,都只能被犧牲甚至排除。

因為遭逢重大災難而失去許多甚至一切的人們,會有意無意地給沒有被災難所波及或僥倖逃過一劫的人們一種壓力,讓後者有種矮了半截的感覺,因為後者無法不去同情前者的遭遇,又無法主張其可以對於前者的處境感同身受。沒有加害者可以去怨恨,也對脫出不論是否真的是災害所造成的眼前困境感到掙扎,受災者有太多沒有可以發洩之處的負面情緒與壓力,而其所面對的殘酷現實更讓其處境雪上加霜。因此,像是在岔路口分頭走上不同的歧路,因為遭遇災難而受到創傷的人們,以及因為僥倖逃過一劫而不知該如何面對受災者的人們,面對彼此都變成夏蟲不可語冰,無法有交集,更遑論能心意相通。

要真正幫助到受災者,需要專業知識與能力,也需要抗壓性與同理心。一時氾濫但無法持久的同情心,或是想沽名釣譽,或是想趁火打劫,都無法成為能實質發揮作用之救助行動的基礎,甚至會造成負面影響。作者在本書故事中描寫到,披著公益團體外衣的組織卻在災區製造麻煩甚至為非作歹,其不僅無法幫助受災者走出眼前困境,更是讓災害所造成的傷害變得更大更深。人性的卑劣與自私,讓一些人會想損人利己地從災害中撈到一些好處,但是這樣的惡卻還算是可以被明確辨別與斷定的。更深層的無奈會發生在一個更難釐清是非黑白的狀況,亦即是為了重建需要付出什麼代價或犧牲掉什麼。有時候整個社會不僅無法幫助到受災者,甚至必須狠下心來拋下一些無法跟上前進步伐的人們,即使在這個時候所謂的公平正義不過就是一句空話而已。

然而,本書還是一本推理小說,還是有鋪陳出一個地方政府公務員陳屍在密室中的謎團事件,所以即使作者這次把本書故事的背景舞臺搭建得華麗絢爛,但是對推理小說的讀者來說,謎團事件的背後真相是否出人意料,或許還是一個評價本書故事表現的重要著眼點。以一本通俗娛樂小說來說,作者可以說是在本書故事中把災後重建的困境與矛盾適當地描寫出來,不會太過膚淺,但也不至於太過深入而讓推理小說變成社會寫實小說。作者運用組合屋的特性來設計出密室殺人的謎團,為凶手在殺人後如何逃離現場並製造出密室的難題,提供一個其實不是凶手逃出而是屍體被遺棄的答案,這樣的構思也還算有趣。如果硬要說有什麼瑕疵的話,那麼在本書故事中意圖為真凶頂罪的人,其動機雖然有被解釋,但或許不太容易被理解或接受,會讓人讀來感覺有點像是,為了讓讀者感到意外而勉強製造出來的敘事情節轉折。

2024年2月18日 星期日

まいまいつぶろ

日本小說家村木嵐的作品,為170回2023年下半期直木賞的候補作。或許是因為自己有關日本時代小說的知識過於匱乏,自己在讀完本書後,感覺作者是用一個有趣而新鮮的視角去描述一段沒有太過偏離史實的人際關係,但也好奇這樣的視角是作者的獨到發想,還是早有寫出類似觀點的其他作品?或許因為作者在本書故事中所書寫的是所謂「二線歷史人物」的故事,同時其並非援用正史編纂者的觀點,而是以一種跳脫時代框架、著眼人性情感的旁觀者角度來重新審視與想像歷史,所以其可以找到不那麼史學、比較文學一些的詮釋,並藉以為較不為人所習知的史實延伸與轉化其意義。對自己來說,這或許就是在當代書寫時代小說的常態發揮,其讓作者展現創見與寫作功力之處在於,巧妙在史實描述中參雜想像與虛構,來觸發讀者未曾有過的思考或感懷。

一個因為血統與禮法而理應繼承大位的身障人士,其無法向他人表意,甚至無法自理生活而會在公開場合窘態畢露,讓其一再被質疑是否適合繼位。出現唯一一個能理解身障人士並能向他人轉述其意思的人,這樣的人就會被懷疑是否心懷不軌、別有所圖、欺上瞞下等,因為一旦身障人士繼位並大權在握,這個成為其唯一發聲工具的人便有太多可弄權的空間。人心的誠實無法被證明卻只能被信任,而決定相信一個人的孤注一擲,必然伴隨著無法杜絕的懷疑與挑戰。握有權力的人只能透過特定的個人來與他人溝通,如此的兩人關係該說是深厚的情誼還是沉重的負荷,或許只有當事人才能釐清,而後者需要盡多大努力來堅持其應有分際並承受來自外界的批判、質疑甚至攻擊,也或許是當事人以外的其他人只能盡量感同身受卻無法完全體會的處境。

作者幾乎沒有對成為當權者唯一對外溝通工具之臣子的心境或情感做出什麼描寫,甚至沒有讓其表達或陳述什麼個人意見。這樣的敘事手法是製造出一個迫使讀者要自行想像的距離感,讓讀者在只能看到其他登場人物之想法與行動的情況下,得自行建構出其對於主要登場人物的認知與看法。

前述敘事手法或許也呼應了作者對主要登場人物的性格描繪與形象塑造。要忠實地傳達當權者的意志,且不讓任何人有見縫插針來批判或攻訐的機會,做為唯一能理解當權者在說什麼的臣子,其需要完全抹去個性、價值觀或欲望,而要做到這樣是何等難事,又是何等犧牲。一個人一輩子只為當權者而活,而在當權者選擇退位時,這個人便也失去存在意義與價值,甚至得不到太多的好處。要說是忠臣,要說是犧牲奉獻的摯友,這些帽子扣在頭上都太過沈重,雖然當事人的外顯性格與所作所為,能讓一些人願意相信其是真誠無私,但是懷疑與猜忌還是永遠無法消除,一方面因為特殊能力是否真的存在無法完全驗證,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隔在肚皮裡的人心無法完全被看清。被束縛在當另一個人傳聲筒的角色中,捨棄了自我但卻必須有所節制、不能起貪念,過這樣的人生到底求的是什麼,或許是個可以想像出不同答案的課題。

然而,作者發想到一個有趣題材,甚至也構思出一套可以用來表現其所想要書寫之人物特質的敘事手法,這樣並不能保證作者就能寫出一個沒有太多瑕疵的故事。故事情節的展開要能引人入勝,或許需要一些波折與起伏,而有一段又一段的衝突或變動,或許才能讓敘事不至於過於停滯到像灘死水一樣。作者在本書故事中,或許是受限於史料內容的不足,也或許是作者未能想像出更多加油添醋的橋段,其好像一直在重複書寫差不多內容的敘事橋段,進而讓敘事情節展開變得有點太過質樸而節奏緩慢。或許作者是為了突顯主要登場人物的質樸與節制,才讓故事情節變得過於平鋪直敘而毫無裝飾吧!

2024年2月11日 星期日

ブラック・ショーマンと覚醒する女たち

日本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的作品。雖然本書是系列作品的第二部,但是與前作相比,卻可說是在敘事風格上有相當轉變,少了陰鬱猜疑的氛圍營造與著眼於人性卑劣或醜惡的書寫,而多了帶著嘲諷意味的幽默,以及對人心在無法面面俱到之情況下做出價值選擇或甚至遊走道德邊緣之行動的同理心。或許作者是在炫技,展現其可以把一組設定玩出各種變化的功力,也或許其是在摸索,想要用曾是魔術師但現在在經營酒吧的叔父、與從事住宅改建設計工作的姪女這樣一組搭檔,寫出跟其過往作品有著不太一樣之風情或韻味的故事。

雖然內容題材不一定不沈重或不陰暗,但是在閱讀本書各篇故事時卻會有一種相對較為輕鬆的感覺。或許是因為在故事中並沒有出現非得要取人性命的殘暴,也或許是因為其敘事都有個還算讓登場人物都得到其所想要幸福的結局,但對自己來說,更多可能是因為作者在敘事情節翻轉與鋪陳之間取得了某種還算合自己口味的平衡。作者書寫謎團事件,甚至只是讓讀者不知會如何發展的懸疑展開,但即使其內容不是有人被殺害或有人被算計構陷,卻也不是很容易就可猜出真相的俗套情節。作者為這些謎團事件或懸疑展開所添加的調味是,人在肥皂劇般非日常生活場景中所需要做出的人性抉擇。

舉例來說,在〈リノベの女〉中,繼承鉅額遺產的未亡人,以一種會讓人起疑的態度,著手要改建住所,而曾經對其做出不好事情的哥哥出現,成了揭開其為阻止遺產落到父親與哥哥手上,而與人交換身分之秘密的契機。一個是不想被命運擺佈、讓壞人得利之罹患絕症的女子,一個是想逃離母親束縛的女子,兩人憑藉著相似的外貌,執行前者用後者身分死去、後者瓜代前者活下去的計畫。這樣如同灑狗血之電視劇般的敘事情節,卻沒有為復仇而構陷他人或陷入情愛矛盾等敘事橋段,而是描繪出做出選擇與犧牲、踏上不歸路的堅毅女子形象。

或許作者覺得沒有寫完前述兩名女子的故事,所以其又寫了一篇〈続.リノベの女〉,敘述想逃離母親束縛的女子,如何面對母親人生又嘗試與其人生產生關聯的狀況。但是在這篇故事中,作者寫的不是推理解謎而更像是一場冒險,是叔姪搭檔如何協助女兒在不暴露其身分的情況下,讓母親獲得得以安享晚年的資源。作者並沒有一定要跟讀者鬥智,也沒有一定要讓其筆下的事件涉及龐大利益輸送或政治權力鬥爭,所以其不做任何贅飾,也不使用複雜敘事結構,便平鋪直敘地書寫叔姪搭檔發揮小奸詐或小狡猾,以助人之名犯下一些不會被人查到的罪行。

〈相続人を宿す女〉描述原本預計要改建過世兒子的住所來自住的老夫妻,突然說要暫緩計畫,因為已經離婚的媳婦說,其腹中胎兒是具有繼承權的遺腹子。然而經過叔姪搭檔的調查,發現過世兒子的前妻其實是在知道腹中胎兒出生後無法存活的情況下,為了捐贈胎兒器官給同時是其閨蜜之小姑的小孩,而必須捏造出並非事實的親屬關係。謎團事件背後的真相是在現實生活中不太常發生的巧合,也是一般人往往不會遇到的選擇,但是這樣誇張或勁爆的敘事情節,卻又不會讓人讀來想要批判或感到壓力,反而會覺得其戲劇張力的強度還算剛好。

曾經是魔術師的叔叔並不是什麼正人君子,所以其或許會設局來欺瞞當事人,讓其做出被他人期待做出的決定。例如在〈マボロシの女〉中,希望小三能在不怨恨故人的情況下放下過去,所以一場讓故人兒子性別認同顛鸞倒鳳的騙局便被設計出來。而在〈査定する女〉中,為了讓放棄演員夢而一心只想嫁給有錢人的女子,能夠重燃熱情、挑戰自我,一個假的完美對象與一場假搶劫,便像是一齣戲般地在女子的身邊上演。雖然還是寫出表象與真相的差別,但是作者所書寫的故事比較像是在描述叔叔在生活中變起騙人的魔術,而非為了伸張正義來讓真相水落石出。

2024年2月9日 星期五

ともぐい

日本小說家河﨑秋子的作品,為170回2023年下半期直木賞的共同受賞作。要說清楚自己讀完本書後有什麼樣的感想或心得,或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為作者在本書故事中好像把某些事情說得很細膩與深入,卻又好像對有些事情語焉不詳或輕描淡寫帶過。或許作者就是在書寫一個離群索居、靠打獵維生也只懂得打獵、有著人的形體卻排斥人類文明、獵殺野獸卻又有某些部分近似野獸的男人,所以其不會多所著墨於人類的社會化,而是聚焦在描述主角一直在與野獸搏鬥的過程中加強其想跟他人劃清界線的想法,以及其試圖與他人建立羈絆關係,卻不明所以地迎來其生命的盡頭。這樣的故事讀來雖不能說不有趣,但卻也不太容易說明白,其能觸發什麼樣的感受或省思。

本書故事的主角是獨居在山林間的獵人,僅有一隻獵犬作伴,其被同樣是獵人的養父扶養長大,對其出生背景一無所知。主角對於野生動物的生態比對於人類社會的運作有更多的理解,所以其走入人類集居的聚落就會感到格格不入,對於發生在人類社會中的種種沒有太多認知或理解,亦不太能解讀出他人言行背後所帶有的情緒或意義。

然而,被熊襲擊成重傷讓主角認識到人體的脆弱,讓其必須接受鎮上望族的幫助,並且在向熊復仇成功之後,一瞬痛快接著落寞空虛的感覺誘發主角的性慾,讓主角動了找個伴的念頭。這樣的心境轉變,像是主角遲來的社會化,體現了其越來越像是個普通人的過程。一路走來一直像是自我催眠般地說著一個人隱居山林就好,卻因為渴望他人體溫而將不能適應山林生活的女人拉進其生活,只是主角看不透人心也搞不懂人性,所以其想要變得比較像個普通人的努力,終將會以失敗告終。

在大自然中與野獸搏鬥的主角,有著野性的強悍且能做到許多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所以會被街上的人們當成異類,無法在人群中找到立足之地或得到歸屬感。然而,被同樣離群索居的養父在與外界隔絕的山林中撫養長大,即使學會打獵與野外求生的技能而能自給自足地生活,實際上卻是另一種形式的「養在深閨人未識」,沒見過什麼世面也沒懂太多人情世故。必須上街販賣獵物變現與取得生活所需物質,顯現了主角的離群索居是如何地勉強與刻意,其努力維持的屏蔽其實很不堪一擊。只是根本就是涉世未深的主角,在走入人群後無法讀懂人心也不能應付人世險惡,所以其走在想要長大成人的路上,勢必跌跌撞撞。

主角狩獵著野獸,也對野獸的行為與生態有著更多的理解,但是再怎麼了解野獸,主角也還是不可能成為野獸。主角是必須靠著殺害野獸來營生,所以其與野獸還是一種敵對關係,其必須想辦法在搏鬥過程中技壓野獸來取勝,同時要謹慎應付野獸可能的反撲。因此,主角雖然住在山林之間,卻不可能完全融入山林的生態環境中成為野獸的一員,其只能成為山林的侵入者與擾亂者,以剝削與傷害著野獸,來做為其身為人類的謀生工具。主角身處在山林與人類聚落之間的邊界,無法完全歸屬於任何一邊,也同時對兩邊都抱持著警戒。

也就是說,人類社會與山林之間存在著一條不太容易打破的疆界,而主角並非完全是出於個人意志,只是隨波逐流地跟隨命運,便成為遊走在疆界兩邊的雙面間諜。雙面間諜可能面臨如何界定自我認同的問題,而主角不管在哪一邊的世界生存都有致命的弱點,像是在跟熊對抗時有著先天條件上的差距,以及在人類社會中無法不被排擠或邊緣化。

作者描繪著主角狩獵、與熊搏鬥的過程,主角走進人類社會卻感到壓力的狀態,以及主角跟獵犬的日常互動等,這些敘事情節或許讀來會感覺新鮮有趣,但卻也會感覺有些不夠味或不到位的地方。或許作者筆下主角生活太過與世隔絕,所以人世的紛擾就不會被描寫在故事情節之中,但少了這些描寫就也讓故事情節少了一些韻味。

2024年1月23日 星期二

八月の御所グラウンド

日本小說家万城目学的作品,為170回2023年下半期直木賞的共同受賞作,收錄〈十二月の都大路上下ル〉與書名同名作兩篇中篇小說。在京都這座有歷史的古城中進行體育活動,不管是臨危受命上場跑接力賽的女高中生,還是被友人請託、在活動宗旨有點荒唐的棒球賽中上場打球的男大學生,都遭遇到了可能是鬼魂現身、可能是眼花出現幻覺、也可能是會有合理解釋的靈異現象,一是歷史人物現身陪跑並起了鼓舞人心的作用,另一則是在戰爭中喪命的年輕球兒,回到球場上幫助雜牌軍球隊湊齊人數並贏得勝利。

閱讀本書兩篇故事的共通感覺是,敘事節奏的平穩與筆調的質樸,讓人讀來感覺登場人物都處變不驚、見怪不怪,即使面對難以解釋的現象,卻沒有太多情緒上的起伏,既不驚恐,也沒有太強烈的好奇心。不會驚恐的原因或許是因為,遭遇現象的當事人沒有受到任何傷害,甚至還因此獲得好處。而沒有強烈好奇心的原因則可能是因為,即使花心力要探究真相,但能得到的資訊仍相當有限,所以為得不到答案的問題想太多只是庸人自擾。

因此,本書兩篇故事要說是靈異故事,還不如說是描繪煩惱雖有但不多也不難忽略、什麼事都是有可能之青春歲月的成長小說。一件想多可能會覺到毛毛的、想破頭也得不到正確答案的事件,當事人接受了事件就是發生了的現實,卻又好像心中有什麼被觸動,雖然不是引起什麼驚濤駭浪般的變化,但是就像是被母球碰到的撞球,接下來就會從靜止變成朝向一個不太一樣的方向行進。遇到不該出現在這個時代的人,不管眼前所見是否能夠被合理解釋,但總歸是種緣分,甚至是會讓人有些許正向改變的良緣。

本應該人在前女友老家觀光的男大學生,在不太能理解為何會被提分手的情況下,留在京都的酷暑中無所事事、渾噩度日,直到被想畢業而接受教授所提出條件的友人所請託,才加入由各方人馬組成、勉強湊齊人數的棒球隊,參加一場看在旁人眼中可能會覺得荒誕不經、雜亂無章、荒腔走板的棒球賽。男大學生上場比賽卻無表現,但是其所屬隊伍仍一路晉級,一部分的原因是對手是不堪一擊的烏合之眾,另一部分原因則是在過程中萍水相逢、陌生而神秘的人,加入其隊伍並助其贏得勝利。看似在場邊的偶遇,或許都是冥冥中自有定數的安排,而雖然無法確定這些陌生而神秘的人究竟是何來頭,但男大學生卻在經歷一切後認知到有些偶遇的緣分是可以再積極一點地去把握,而人生或許會在轉念之間就產生一些些不同。

因為戰爭這個荒謬的理由而犧牲生命,讓原本單純享受打棒球的樂趣被剝奪,這些超越時空現身在現代球場上的鬼魂或靈體們,是懷抱著什麼樣的心情呢?是對棒球還是來不及過長一點的人生有所不捨呢?活在當下的男大學生,對所有事情都消極以對,對生活沒有太多想法,在遭遇這段交流或牽連其實不多、留下謎團多於解答的緣分時,到底會有什麼樣的啟發並做出什麼樣的改變呢?作者沒有濫情或煽情地描繪出一場大徹大悟或洗心革面的戲碼,而只是讓男大學生下了一個小小的決心,或許這樣比較像是平庸的普通人會做出來的事。

在賽場上締造個人佳績並克服沒有方向感問題的女高中生,與他校一起競爭的對手,因為目睹了同一個奇怪現象而有了共同體驗,更因為在競爭的過程中成為彼此的激勵,而建立起一種源自於良性競爭的信賴關係。或許在青春歲月裡參加運動賽事,所要體會的就是這種不帶有負面情緒或思想、相互切磋的美好吧!

只是,對自己來說,作者的寫作技巧圓融而純熟,故事讀來感覺有趣而愉悅,但卻還是會覺得少了一些什麼。作者筆下的登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性格特質亦有被刻劃出來,但卻無法讓自己對其行動投射什麼情感或產生什麼共鳴。簡單來說,除了輕鬆愉快的閱讀經驗外,自己好像沒有獲得其他的什麼。

2024年1月16日 星期二

幽玄F

日本小說家佐藤究的作品,為其在獲得直木賞後所發表的第一部作品。自己並不清楚,作者在本書中做了什麼事,讓本書文宣可以宣稱其是「日本の戦後精神の支柱『三島由紀夫』に挑んだ」。或許作者讓本書故事的主角體現或反映了,某種三島由紀夫會描繪出的人物形象,又或許作者透過敘事反芻著「護国」等好像是三島由紀夫會陳述或探究的概念。但對於從未踏進三島由紀夫文學世界的自己來說,就算有作者從相關作品中所節錄出的隻字片語,還是無法認知到或理解,作者用了什麼隱喻或象徵來與三島由紀夫的世界觀對話。作者還頻繁使用蛇的意象,也言及日本佛教的一些觀念與經文內容,但是對沒有背景知識的自己來說,這些元素就像是披掛在敘事外的裝飾品,雖然不至於干擾閱讀,卻也無法發揮什麼觸發聯想或省思的作用。

如果就把本書故事與三島文學的牽連整個抹去,那閱讀起來會有什麼樣的感覺或啟發呢?坦白說,自己是覺得這樣做或許更能與作者的文本對話,而不用費力地考究著作者想要對三島由紀夫說些什麼。本書故事的主角從小就很莫名其妙地迷戀飛機與在天空飛行,長大後也如願成為戰鬥機飛行員,甚至是在操縱戰鬥機這件事上展現過人的天分與才能。然而,在沒有戰爭或不應有戰爭的時代中,駕駛戰鬥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主角好像沒有做出什麼思辨,對於找出答案也好像很消極,只是這樣的無作為,卻製造出一種疏離感,誘使讀者去思考前述問題在本質上的虛妄。

而後主角參與了在美國舉行的飛行訓練,卻遭逢意外而辭去軍職,之後便離鄉背井且孑然一身地過日子。當主角發現一架墜落在荒郊野外的戰鬥機時,其不惜觸犯法律也要修理好戰鬥機,讓其可以再一次在天空飛行並面對曾經遭遇過的心魔,而最後卻因為飛過他國領空而被擊落,毫無意義或價值地犧牲。主角的迷惘或迷失,或許呼應著在名為戰爭的集體行動發生時與發生後,身在其中的個體會遭遇到的茫然與虛無,而即使在太平盛世中,追求一個其實是鏡花水月的目標,或許也還是會遭遇類似的茫然與虛無。到頭來主角是為了什麼而如此執著於飛行,又為了什麼走上自我放逐與自我封閉這條路,讀者沒有什麼蛛絲馬跡可以用來推敲出作者的答案,卻又彷彿好像可以感受到什麼來與主角的心情產生一些共鳴。

本書故事的主角有個或許值得探究一番的人物形象。為了成為戰鬥機飛行員,主角嚴以律己地提升能力與體力,並且成功地透過努力,讓其天賦得以再更上層樓。主角看來是個沈默寡言、剛毅自制的人,專注地走在其所認定的路上,對於外在環境與人際關係的紛紛擾擾則總是保持距離,感覺完全不會為情所困、沒有太多與太大的情緒波動。主角對於其沒有太多情感可以流露或付出這件事有所覺察與反省,雖然其還是會有惻隱之心,也還是會有極少數的人可以跟其靠得比較近。或許這樣的形象就是所謂的「孤高」,但對自己來說,其反而更像是躲在不知從哪借來的殼裡的寄居蟹,是一種作繭自縛式的自我保護,也像是一直被風捲起的落葉,狀似在飛行,其實只是在飄浮。主角的樣子或許可能在某方面體現了男性被認為該有的陽剛氣質,但藏在這個表象下的本質,卻是如此空虛的一片荒蕪。

或許作者很有企圖心地總想著要放大作品的格局,所以總是要加入很多異國元素,來讓其作品有種不同世界觀在彼此撞擊的氛圍。當然,本書故事或許需要這些異國元素來讓敘事展開得以有脈絡與合情合理,讓主角的自我放逐變得更引人入勝與有魅力。然而,僅觸及表面的描述,並不必然會讓敘事的深度或廣度有所提升,反而像是虛晃一招,讓敘事多了花俏但少了重量。

2024年1月8日 星期一

絡新婦の糸―警視庁サイバー犯罪対策課―

日本推理小說家中山七里的作品。或許作者一直在跟進社會現象的演變,並有可以找出能被用來做為創作題材之議題的敏銳嗅覺,所以其能夠一本接一本地持續發表新作品。在本書故事中,作者檢視了運用社群媒體操弄網友來獲取無法制衡之影響力的網紅現象,也警示了假新聞殺人的可怕,甚至把信仰新興宗教與被網路意見領袖所帶風向牽著鼻子走的狀態做了一個對比,或許就是顯現,作者持續從具爭議的社會現象中汲取靈感,並將之套入推理小說創作的寫作手法。作者甚至在本書故事中展現其「博學多聞」,帶入諸如「エコーチェンバー」、「ルサンチマン」等詞彙與概念,積極地讓其透過本書故事敘事所表述出的立場與見解能更有深度與廣度。

然而,如果把本書當成一本推理小說來評價,則其表現稱不上精彩,甚至是瑕疵很多。隱身在網路匿名帳號背後操弄網友的犯人,其真實身分對讀者來說似乎稱不上是個謎,特別是如果對於作者製造敘事情節轉折的慣用手法有一些認知或體會的話,或許就會把懷疑的目光轉向出現在主角周圍但沒有太多戲分的登場人物身上。犯人處心積慮地將其社群媒體帳號從寫寫美食評論發展成為社會正義發聲,甚至透過製造與散布假訊息的手法來攻擊特定目標,而其做出這一切的動機是,因為負債而意圖操作股價來獲利。把網路霸凌或網路公審等失控的群體行動,簡化成犯人如同新興宗教之教主般、為了私利而洗腦與操縱信眾/網友的個人化行為,這樣雖然可以在有限篇幅內讓事件有個可水落石出的真相並因而落幕,但也讓一開始看似要認真深入探討社會現象的敘事,到最後變得有些庸俗淺薄。

假訊息會讓人信以為真或能煽動情緒,且能迅速被分享、轉貼與擴散,可能是因為其參雜了兩種特質,一是因為符合期待而產生的可信度,而是因為不在期待內而產生的意外性。權貴當然就會想方設法進行利益輸送來鞏固地位與中飽私囊,老字號的店家不應該歇業卻被迫歇業,總是讓人震驚與惋惜。民眾獲悉這樣的資訊,會因為呼應其既定印象、固有經驗或所熟知的敘事,而較不會去質疑資訊內容的真偽。人或許都是相信其所想要與能夠相信的事,再怎麼樣看起來新奇或不平常的事件,其實都是被人用過去經驗與價值觀來認知與理解。而更重要的或許是,一個人會有多少的批判精神與反省能力,能夠用來對所得到資訊時常保持不輕信的懷疑態度。

一個人犯罪並傷害他人,或許會有強烈的罪惡感,但是一群人聯合起來犯罪並傷害他人,每個人所需要背負的罪惡感就會被分攤與稀釋,甚至是認為因為是多數所以可以被原諒。在網路上匿名表達意見,每一則偏激或具攻擊性的言論或許都只是微小的惡意,但是積沙成塔、滴水穿石,透過無邊際的網路能把個別而微小的惡意匯集與放大,形成威力大到難以控制與抵禦的凶器。被複數匿名網友認同或支持進而融入群體的個人,甚至會以為其惡意是代表多數的正義,也就更不可能去檢視或反省其言論內容,並對其所可能造成的傷害有所警覺。

在本書故事中,作者透過登場人物的思路,向讀者傳達其對於失控而危險之網路霸凌行為的看法。而誠如前述的整理,作者所提出的觀點或許能夠觸發一些思考。在一個網路社群中找到容身之處並透過接受其集體價值觀來界定己身價值,對於在現實生活中過得不如己意的人來說,或許是種救贖,而其在網路上以偏激的立場來臧否時事,也或許不僅僅是發洩其無處可去的怨氣,更是建構出其還是可以有力量造成什麼影響或效果的假象。只是,作者或許是寫出還算有意義的社會現象觀察,卻不必然是寫出一個好看的故事。

2024年1月2日 星期二

午後のチャイムが鳴るまでは

日本推理小說家阿津川辰海的作品。作者在〈あとがき〉將本書定位為「学園ミステリー短編集」,而其想要書寫的故事,並非描述體現人性殘暴、醜惡之霸凌或青少年誤入歧途事件的故事,而是有點老派、帶點詼諧、歌詠青春無敵的「明るくユーモラスな青春ミステリー」。高中生在封閉且有獨特運作邏輯的校園中,依據與成人不太一樣之價值觀在行動,而基於這樣的背景設定,作者會構思並鋪陳出怎麼樣的謎團事件,或許是本書故事會讓讀者有所期待之處。

不同於讓高中女生精通武術、因而能徒手對抗各種惡勢力的某系列作品,也不同於連載多年、以高中生偵探為主角、不論事件是發生在校園內、孤島上或宅邸中、都會出現複數屍體的漫畫作品,本書故事所書寫的還是所謂「日常生活之謎」。某個人不太合邏輯的言行、本應如何之規律或常態突然被改變、無故消失而讓人遍尋不著的人或物等,這些日常生活之謎沒有暴力與血腥,但不一定沒有人性的陰暗面或惡意。不過,在本書故事中,作者所書寫出的謎團事件是比較陽光而健康的,有的是青春的衝勁與有點彎彎曲曲的心思,但卻不是什麼大奸大惡或處心積慮布局的陰謀詭計。

在本書中最能體現高中生一股腦衝勁的故事,或許是〈RUN! ラーメン RUN!〉。兩名高中男學生計畫在午休時,違反中午不能無正當理由離校之校規,跑到校外的拉麵店用餐。當兩人看似沒有被人發現其行動而吃完拉麵回學校時,擔任學生會長的同學卻一眼看穿了兩人的行動,羅列出種種蛛絲馬跡來揭穿兩人自以為天衣無縫的計畫。

在這篇故事中,雖然從一開始第一人稱敘事者就詳細描述了其掩人耳目所採取的行動,而具備過人推理能力的高中生,即實際就前述事件進行推理的人,是負責為讀者指出,這個一廂情願的描述到底在何處有了漏洞。不過在本書其他故事中,前述具備過人推理能力的高中生便像是退到舞臺背景中一樣,雖然其都是一眼看穿謎團背後真相,但是一路掙扎著把真相抽絲剝繭出來給讀者知道的卻是其他登場人物。這或許是作者尋求變化的一個小技巧與小巧思,一方面讓前述高中生變成一個特別的存在,有多重身分且可以在一個午休中,大腦高速運轉地看到複數個謎團事件的背後真相,另一方面又讓每篇故事的敘事有各自的結構與節奏,由不同的敘事者來把故事說得有所不同。

〈いつになったら入稿完了?〉則是一篇描寫高中生有點彎曲之心思的故事。在這篇故事中,推理能力過人的高中生是以文學社團社長的身分登場,而其雖然看穿為何被社團學妹遇到的學姊會瞬間消失,卻讓社團學妹在很辛苦地到處調查後才自行找出真相。學姊因為喪失自信而要弟弟代筆,並且為了做這件事而採取了許多自找麻煩的行動,或許這就是青春的時間可以被揮霍之處,即使是治絲益棼,也會為了一棵樹而把整座森林搞得雞飛狗跳。

雖然可能有點不符現實,但〈賭博師は恋に舞う〉所描述的事件卻會讓人讀來感覺新鮮。一群高中生用橡皮擦做成撲克牌玩德州撲克,甚至舉辦大賽來決定誰可以取得向校園女神告白的權利。推理能力過人的高中生在這裡則是德州撲克比賽的發起人與規劃者,提議要舉辦告白權爭奪賽的目的是,獲勝就可以順水推舟地,在不刺激其他男同學心情的情況下,公開其與校園女神間的地下情。在這篇故事中,前述高中生的人物形象有變得比較立體一點,其也有彎彎曲曲的心思,也想方設法在解決其所遭遇的課題。

〈占いの館へおいで〉講述的是為偶然聽到的一句話找出說話的人會這麼説的理由,但其結局卻觸及在本書各篇故事中最接近犯罪的事件,即找槍手代考的行為。〈過去からの挑戦〉則是寫出在本書各篇故事中最有推理小說謎團事件之樣子的事件,即一個人如何能在學校屋頂之天文臺中瞬間消失的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