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8日 星期日

Nocturnes: Five Stories of Music and Nightfall

Kazuo Ishiguro的新作品,結合五篇短篇小說,彼此之間有著某種程度的關連性,但其實仍是可以分別獨立觀之的故事。
這些故事中有些有趣的主題:愛在與現實對立之後的渺小、名利與才華在偶遇後短暫激起火光但仍是兩個不同的世界、人在現實中的無奈困惑但還是要掙扎、暫時性的偏離正軌所展現出的一瞬間脆弱才是體現人生的最真實殘忍。
自己是越來越喜歡Ishiguro。相當簡單淺白的描述與用詞遣字,故事情節相當平鋪而少有起伏懸宕(但並非匱乏故事性),卻總有些對人生體悟的餘韻可以去思索,反映在那些其實很活靈活現地被刻畫出來的人物典型上。
這本書應該不會是Ishiguro的傑作,可能也不會在下半年的文學獎中受到太多青睞,但是自己卻還蠻喜歡它,因為它的簡單卻深沉,也是Ishiguro的功力所在。

2009年6月22日 星期一

Home

2008年美國國家書卷獎決選入圍作品,2009年Orange Prize for Fiction的得獎作。
這次的故事可以說是之前Gilead的延伸,宗教、罪惡與救贖仍然是主要主題。這部份坦白說並沒有對自己很有吸引力,浪子回頭是否能毫無阻礙地被接受,疑慮與不信任是否總會出來攪局,作者雖然有深刻的探討,但自己讀來的觸動並不大。
不過自己卻很喜歡書中對於年近中年卻一事無成、或無法步上人生正軌(諸如成家立業)的人的心境描述,男女主角都可以說是以鬥敗犬的姿態回到故鄉寄居,而其對自己處境的反思與感懷,自己頗有共感。
還有書中描繪兄妹如何是兄妹的情節,點出兄妹其實往往會有疏離陌生感、往往會有久疏連絡的問題,以及探討如何去愛、去包容、去關懷自己其實並不了解、或者其實必須依賴自己之兄妹的議題,自己因為自己的遭遇而讀來很有感覺。
我深深感覺自己如何被自己的兄姐所愛,這本小說讓我投射了這樣的感懷。

2009年6月19日 星期五

只能聳肩的人生

只能聳肩的人生,無奈而悽慘。
許多問題只能兩手一攤,許多所謂現實只能很阿Q的接受,許多本不應如此的事物還是只能當成本應如此的在其中自求多福,許多悶虧都只能自認倒楣地承受而無能為力反擊。
最近是文章送審的事情。不是覺得自己文章寫得多好,也不是完全覺得對方意見一無是處,但是當對方真的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也不了解所涉及主題發展的情況時,天馬行空的胡亂批評,自以為是卻其實很不學無術的學者醜態,自己卻只能接受此一結果,無奈又懊惱。同事就算聽了自己的抱怨,其實也知道他們並非完全站在自己這邊,人不見得能有同理心也往往自顧不暇,所以只能自己去處理這樣的情緒,讓文章封存,否則又能如何?
同樣的事情一直反覆修改,許多事情被延宕、事情不斷雜亂無章地浮現而自己只能虛應故事地把事情敷衍完、沒有辦法把自己的想法貫徹而只能隨波逐流地便宜行事、沒有方向就是無頭蒼蠅地胡亂過活,就算是這樣自己能如何改變呢?疲倦的身軀、運轉過速的腦袋、以及毫無改變的現狀,只能聳聳肩,日子就是這樣。

2009年6月14日 星期日

還可忍受的抑鬱

說穿了就是自欺欺人得太久,所以很疲乏。
舉個例子來說,因為歐塔庫愛讀詩讓自己有更多動力與必要去蒐集閱讀古典詩詞,但是花許多時間在上面,卻還是有種縈繞不去的負面情緒,並不是自己對這件事情沒有興趣,只有有種強迫症與故作姿態的氛圍在其中,其實自己還是隱隱覺得,就算不這麼投入也沒關係。
看小說與買CD都是,有多大成分是純真的興趣、有多大成分是佔有的欲望、有多大的成分是自己不這樣偏執就會活得毫無意義、有多大成分是自己已經扮演這個角色太久而深陷無法自拔、又有多大成分是自己已經習慣而膽怯去開發新的生活方式,說實話自己也無法釐清。
因為自己的生活太沒有一般人幸福快樂的因素,所以必須去填補一些別人看來可有可無的東西,自己像是在演猴戲般、硬要笨拙地假裝自己很把自己的人生當回事,自己很把這些有的沒的當成寶,但是那空洞好像還是在,填不滿的……
所以抑鬱。只是這樣的抑鬱卻還可以忍受,所以日常生活中還是可以若無其事。
因為自己也不知道該如何把自己生活活得像平常人一點,所以只好還是把時間很有計畫地花在自己現在還覺得是寶的事物上面,反正也沒其他事情可做了……

2009年6月8日 星期一

有人離開的時候

當然沒有事物是恆常不變的;只是當自己還以為應該會在某個地方可以找到的人,毫無預警地離開並消失,而那個地方又似乎是自己與這個人的唯一聯繫時,才發現有些聯繫是如此的薄弱與虛妄。
說自己在懷念什麼,其實根本也沒有什麼深入的交流,讓自己會到捨不得的程度;只是好像需要改變點什麼,原本習慣可以得到的東西,在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就再也得不到了。
就像一家習慣吃也還覺得OK的麵攤突然收起來,雖然沒有愛吃它的麵到沒有會有很深失落感的地步,但是一個好像成形的習慣被迫改變,也還是會有些落寞。
過去是賓主盡歡(或者只有自己覺得不錯),但一瞬間就再也沒有交流的機會;這就是商業服務的職業化人際關係嗎?離開交易的場合後就什麼都沒有、什麼也不是。

The Burnt-Out Town of Miracles

都柏林IMPAC國際文學獎決選入圍作品,篇幅不大卻相當有重量的小說。
題材是沉重的,但是不知是因為翻譯、北歐語言的特質或者是作者獨特的文字風格,簡潔直接的故事鋪陳,讀來不會在情感上太過被牽引,反而是理性的沉澱多了一些。
情節轉接的節奏感是凌亂突兀中帶有秩序,不會感覺敘事是沒有邏輯層次,但是卻又無法掌握故事的結構與發展。總之是很奇妙的閱讀經驗。
簡單幾筆描繪便躍然紙上的人物性格,不慍不火地處理原本可以很煽情的故事題材,均是這本小說獨到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