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3日 星期一

硝子の葦

2013年以〈ホテルローヤル〉獲得直木賞的日本女性作家桜木紫乃、於2010年所出版的長篇推理小說,自己所購入閱讀的版本則是在2014年6月發行的文庫本版本。雖然本書也出現了名為「ホテルローヤル」之賓館,但登場人物與故事都與後來發表的直木賞受賞作並無連續或關聯;看了書後解說後方得知,「ホテルローヤル」是作者的父親所實際經營的旅館名稱,所以作者在其長篇小說與短篇小說集中使用了兩次這個名稱,雖然現實經驗與虛構世界之間有多少接續或斷裂就不得而知了。
一開始書中敘事的場景被設定在沒落漁業小鎮的繁華街上,一間小吃店突然的失火,火場中出現的焦屍被指認為本書故事的女主角。而後敘事回溯到、女主角的年長丈夫因為車禍意外而昏迷的時點;丈夫勉強維持著因為景氣而經營狀況不佳的「ホテルローヤル」,而這名丈夫曾是(或者也一直還是)女主角母親(其經營著後來失火的小吃店)的情人,後來卻是娶了女主角。在車禍意外後,女主角委託之前任職的會計師事務所老闆、亦是女主角情人的男主角幫忙尋找丈夫與前妻所生的女兒,同時女主角自己因為自費出版與書名同名之短歌集,而在自己所參加的短歌會聚會中,發現了另一個參加短歌會之女性的家庭秘辛,並被捲入該名女性的犯罪計畫中。最後調查火災案的警察(事件當時也在繁華街上另一家小吃店飲酒)聯絡男主角,提出一項屍體身分調包的假設,而已經遵照女主角「生前」指示、將女主角「骨灰」灑入大海的男主角,嘗試探詢真相卻也選擇背對真相...
說本書是推理小說或犯罪小說,反而不能夠掌握本書風格的細微之處;或許說本書是戀愛小說、社會觀察小說或文藝小說,反而可以讓人從書中找出更多的觸發與想像。本書中有謎團(火災的起因、焦屍的身分及其是自殺或他殺等)也有犯罪(主角自己的行動及其女性友人的行為),而敘事過程也不能說是沒有懸宕、結局也不能說是沒有出人意表之處,但是本書中大多的篇幅都是在描繪曲折糾纏的人際關係,以及在破敗沒落氣味的現實環境中、人性的妥協、掙扎與扭曲。
書中兩名女性的犯罪行為,或者都是為擺脫現實醜惡或沉重負荷,而男主角最後的祈禱或祝福,或者是夾雜著羨慕情緒的愛情。作者在懸浮著沉重感的故事情境中,所帶出的不是一種引人樂觀正面的希望,而是一種因為無奈所以承受自己行動更多後果與責任的決心與抵抗,只是抵抗是略顯無力、而所抵抗者是宛若不能改變的現實與命運...

2014年6月8日 星期日

二歩前を歩く

日本推理小說家石持浅海的短篇小說集。
誠如封面所附書帶上所寫的宣傳語,本書是「六作品を収録した異色のミステリー短編集」、而故事則是描述「現代科学では説明のつかない不思議な出来事。幽霊のしわざか、はたまた超常現象か?そこに隠れた法則を見つけ出したとき、意外な真相が浮かび上がる」。
作者將其重視邏輯論理、挑戰在特殊設定情境中、為看似脫逸常理之現象找出合情合理解答的特色,賣弄到淋漓盡致,所以本書中各篇故事的「異色」感來自於,其都有縝密設計的邏輯推理,即便其所描述的謎團不是一般推理小說中的犯罪事件,而是有著靈異色彩的超自然現象。
本書中的謎團雖然都是超自然現象,但是登場的偵探角色並非是什麼靈異偵探、靈媒或者民俗學教授,而超自然現象背後的真相也不是有人裝神弄鬼、或者有人透過穿鑿附會靈異現象來掩飾犯行。
登場的偵探角色(書中透過論理來解釋現象意義的人物,但是嚴格來說並非一般認知的偵探)是個大企業研究開發部門的研究人員,其重視實驗檢證與邏輯論理,並不信奉科學至上論或對怪力亂神嗤之以鼻,而是因為深知科學有其侷限,所以虛心接受未知的各種可能。
書中所描述的謎團到頭來幾乎都是「真正」的靈異現象,而背後的真相則是遭逢該現象的主角(每個都是偵探角色在同一企業中不同部門的同事,對於自己所遭逢的奇怪現象找偵探角色進行討論)所不為人知的秘密甚或罪行,且偵探角色只是透過檢證與論理找出謎團現象背後的法則,而主角則是因為偵探所找出的法則、而認知到現象與自己過往事件或作為之間的關聯性。
《四方八方》是本書中唯一一篇現象背後的真相不是靈異作祟而是基於人性偏狹所說出的謊言,但是其結果的意外性、論理邏輯的縝密度、現象設定的創意、以及所涉及的人性內在面觀察,讓其成為相當突出的作品。《五か月前から》亦是真相讓人意外卻是論理合情合理的故事,讀來感覺順暢,令人佩服作者的巧思與敘事功力。

2014年6月3日 星期二

暗い越流

日本女性推理小說家若竹七海的短篇小說集,共集結五篇作品,而其中與書名同名之作為2013年日本推理作家協会賞短編部門受賞作。之前閱讀〈ザ・ベストミステリーズ2013 (推理小説年鑑)〉時已讀過前述受賞作,當時覺得其精彩度不若預期,不過這次再一次閱讀,對於原本認為是有些鬆散的敘事結構有了不同的感想,而可以看出作者讓故事走向無法定性、最後故事中所有元素卻又收束在結局真相中的敘事功力,且存在罪行背後以及未在罪行中被揭露、卻殘存到故事結束後的惡意或陰暗人性,亦讓讀完這篇文章的自己,有種不愉快卻深刻的餘韻與懸念。
本書中的五篇作品或者有個共通點,就是在故事中被描述或揭發、做為促使事件發生的惡意,會讓人在讀完之後仍然感覺像是被籠罩在低氣壓中的苦悶或不愉快,沒有代表正義或者善良的人物,即使揭發事件真相者,其身上所帶有代表正義或公理的色彩或特質亦是相當薄弱。崩壞的家庭或人際關係或者是本書中某種伏流式的貫穿主題,高齡者成為一種會引發事件的負擔、繼承遺產時人性的貪婪與虛妄等,讓故事變得更沉重。廢棄宅邸或者隱藏的密室或幽閉空間,也是在本書中一再出現的背景元素,而這也加重了本書中各篇故事給人的陰沉感。
各篇短篇小說的敘事節奏都不是層疊推進式的線性節奏,而是宛如隨時變速與變線之變化球般的不穩定與無法預期。作者在鋪陳故事背景的同時,也刻意讓讀者無法很明確地掌握故事中所要揭露的真相到底為何,而同時最後的真相往往部分構築在故事中被點到、但是刻意誤導呈現成不重要資訊的元素上。
自己比較喜歡的是《幸せの家》與《狂酔》兩篇,因為其符合書封面所附書帶上的廣告語:「一癖あるキャラクター、驚きの結末、苦みのある読後感」。

2014年6月1日 星期日

虚ろな十字架

日本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的最新長篇作品。自己並不能算是東野圭吾的書迷,而他創作的多產與迅速,自己的閱讀規劃與步調可能也是無法跟隨得上;但雖然話是這麼說,自己還是陸陸續續地讀了他的幾部作品。
本書的社會派風格比較接近作者的「加賀恭一郎シリーズ」,而其中所討論的主題是比較嚴肅的死刑與被害者家屬如何獲得救贖等議題。封面所附書帶上引述了書中的一句話:「死刑は無力だ」,而這讓本書給了讀者一種期待,想看看人氣暢銷作家如何透過通俗小說故事來討論死刑這個困難晦澀的道德課題。而自己對於書帶上另一句介紹語比較感興趣:「別れた妻が殺された。もし、あのとき離婚していなければ、私はまた遺族になるところだった」,這讓自己對於本書的故事情節與設定有了些許好奇。
故事主角的年幼女兒在家中因為盜賊入侵住宅竊取財物而被殺害,犯人被判處死刑的同時,主角與妻子卻因為跨越不了這場殘酷意外的沉重悲傷而離異;主角轉職而繼承親戚的寵物殯葬事業,多年不曾聯絡的前妻卻被人刺殺身亡。小兒科醫生娶了一個母親相當不滿意的老婆,奉子成婚所生下的兒子被母親懷疑應該不是醫生的親生小孩;醫生的岳父成為醫生的扶養負擔,但其過去的惡行卻讓其女兒對於必須對其盡扶養義務感到嫌惡,而這樣的父親竟然成為為了奪取財物而刺殺主角前妻的兇手。故事的一開始,醫生在其中學時期有段與學妹的戀情,而這個學妹之後的際遇卻是坎坷不幸,並且在主角前妻為雜誌所寫的順手牽羊強迫症專題中被寫成一個個案案例。
而作者的說故事功力便由此展現,主角前妻被殺害事件與醫生夫妻兩條故事軸線牽連並收束在一個過去的犯罪、或者更正確地說、一個過去因無知與惶恐所犯下的慘痛錯誤,而加害人或犯罪者應如何贖罪,現行罪犯矯正或更生制度是否真的可以讓罪犯悔悟、死刑的意義或者是否應該被廢止等等議題,便在故事中被探討。
只是讀完之後,感覺如果把死刑議題探討與對被害者家屬如何面對犯罪事件之描述拿掉之後,故事情節本身其實是並不新穎的設定,特別是作者已經有幾部作品都是在敘述因為掩蓋過去罪行而犯下的犯罪事件。雖然作者有其巧思,將死刑議題合理地融入本書故事中並成為主角前妻被殺害的因素之一,但是說實話,在書中有關死刑與贖罪的討論有點虎頭蛇尾,並且在故事真相逐漸被揭露後,顯得其實可以跟敘事情節有所分離,而這樣讓自己感覺死刑議題在本書中不過是種裝飾。
不過即便如此,本書並非完全沒有發人省思的深度,而故事本身雖然有些落入窠臼,但亦並非讀來完全沒有娛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