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31日 星期一

本と鍵の季節

日本推理小說家米澤穂信的作品。本書雖然看起來像是將作者已發表過、以相同登場人物為主角並接續相同世界觀的短篇小說集結成冊出版,但是由於作者在最後以全新創作之篇章將本書故事情節收束起來,所以本書感覺上比較偏向獨立一冊完結的作品而不會被發展成系列作品,不過這僅是自己的主觀論斷而已。自己做出前述論斷的另一根據是,本書所收錄的6篇短篇小說,除全新創作的最後一篇外,其他5篇可分成兩個創作時期,前3篇的發表時間分別是2012年、2013年與2014年,但第4篇與第5篇卻是在前3篇發表後時隔將近4年的2018年、且是連續在同年8月與9月發表,如果再考量本書的出版時間是2018年12月的話,則或許可以大膽武斷地推測,作者曾經想要創作出以兩個高中「図書委員」所組成之偵探搭檔為主角的系列作品,但因種種因素而中斷其創作計畫,然後在將近4年後決定將前述創作計畫收束,並將敘事的焦點轉向主角兩人的描繪與對比。當然,自己前述推測無從被證實或證偽。
不過,對自己來說,作者轉向聚焦在主角兩人人物形象與性格之塑造與對比,並用之做為基調來展開對謎團事件與解謎過程的描述與鋪陳,是讓本書的層次加深了一層,也讓本書閱讀起來變得更為有趣並能觸發自己一些思考。
本書的第一篇故事〈913〉因為曾被收錄在其他短篇小說選集中所以自己先前已讀過,而這次重讀的感想是,雖然作者所鋪陳出的敘事情節轉折能帶給讀者意外感與驚喜感,但是在產出娛樂性的同時,該篇故事卻沒有太多廣度或深度可以讓讀者有所共鳴。之後的兩篇故事〈ロックオンロッカー〉以及〈金曜に彼は何をしたのか〉,所講述的故事情節都是,兩個主角如何見微知著地,從一些蛛絲馬跡中找出線索來破解他人刻意隱瞞或避而不說的日常生活之謎,而雖然從兩篇故事的情節設計與鋪陳仍可讓人看出作者的寫作功力,但卻還是少了一點讓人讀起來會感覺精彩的火花。
只是從〈金曜に彼は何をしたのか〉開始,作者開始讓兩位主角的特質與性格變得比較鮮明而有所區隔,而其中一人帶著讓人感覺會牽扯到什麼謎團事件的神祕感,也逐漸開始發酵出來。雖然在〈ない本〉中,主角兩人性格與特質的差異還沒有製造出情節衝突的爆點,但是該篇故事本身的敘事情節,卻也已經有一些對於幽微或纖細人性的著墨,所以讀來會讓自己感覺不僅只是簡單地被娛樂而已。故事中人物無法阻止朋友即將採取偏激行動來結束生命的罪惡感與無力感,讓其所保有、朋友所託付的遺書變得宛若千斤重,而當其想要使用一些手法來公開遺書並減輕壓力時,主角點破其手法的作為或者不是收拾局面的最善選擇。
〈昔話を聞かせておくれよ〉以及〈友よ知るなかれ〉做為收束本書故事情節的兩篇故事,可以說是以上下兩集的方式描述主角兩人之間的「對決」,在一方有所遮掩而另一方逐漸迫近事實真相的過程中,兩人性格的對比也就被突顯出來。這樣的性格對比或許是因為兩人不同的成長背景與過往遭遇所造成,並且這樣的性格對比讓兩人做出不同選擇,而在本書故事最後走上分道揚鑣的結局,雖然這個結局可能是暫時性的,如果作者還有想要持續書寫兩人協力破解日常生活之謎的故事的話。之所以作者所塑造出的兩人性格對比會讓自己感覺有趣,是因為作者點出了,對人產生懷疑可能是基於相信人性本惡或基於相信人性本善,而兩者之間的差異在於,對於啟人疑竇的言論或舉止,其背後動機或理由,是給予道德上的批判或者同理心的理解。因為有了生動且具備各自性格特質的兩個主角,所以本書也就有了較多人性觀察而不只是描寫為日常生活之謎尋求解答的過程,也因此閱讀起來所能感受到的風情會有所不同。

2018年12月26日 星期三

沈黙のパレード

日本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ガリレオシリーズ」的最新長篇小說作品,是系列作品時隔6年再度以単行本形式出版、與系列作品第1部已經時隔20年的第9部作品。或許因為本書是作者醞釀多時、慢工出細活的成品,所以相較於作者近年來一些或是因為「量產」而有些粗製濫造、或是因為創作路線有點迷失方向而讓人感覺定位不明的作品來說,本書的表現是四平八穩、進退得宜,讓人讀來會有一種安定感卻又不會減損一絲一毫透過閱讀所能獲得的樂趣。
從美國回到日本的物理學家,搭檔在系列作品中可說是老面孔的警察,這次在本書中所面對的案件是,因為證據不足而無法起訴之殺人案犯罪嫌疑人被殺害的案件。被殺害的殺人案犯罪嫌疑人曾經在本次案件發生的19年前,使用同樣在偵訊過程中保持沉默不做供述的手法成功規避刑責,而這次犯罪嫌疑人的故技重施,讓其又將可以逍遙法外。懷疑是被犯罪嫌疑人所殺害之受害者的家屬與相關人士,在認定犯罪嫌疑人是有罪的同時,便開始計畫採取復仇行動,但是當犯罪嫌疑人被發現身亡時,其是如何被殺害變成一個難解的謎團,而對其可能抱有殺意之相關人等均有不在場證明,也讓警方的調查陷入困境。具備過人邏輯推理能力的物理學家,除了透過在案發現場進行實驗的方式找出犯罪嫌疑人被殺害的方法外,也破解了殺人工具是如何在不被人發現的情況下被運送到案發現場的手法。只是在事件背後真相漸次被揭開的同時,事件的全貌也開始有了出人意表的變化,而這個變化便將本書故事情節的展開帶到一個峰迴路轉的最後高潮。
物理學家識破讓犯罪嫌疑人窒息而死的殺人工具不是氦氣而是液態氮,這樣的眼光雖然看起來像是因為物理學家受過嚴謹的科學訓練而可以擁有,但其實物理學家的「博學多聞」早已超出其專業領域。然而,身為系列作品的靈魂人物,物理學家的智慧與能力被描述成超過「所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甚多也是無可厚非之事,只是在本書中,可以感覺到作者讓物理學家的人物形象變得較人性化與較有人情味的意圖。
本書對自己來說比較精彩的部分是,在通俗娛樂小說可以用來塑造人物特質與性格的有限篇幅中,作者盡可能地讓幾個登場人物的形象鮮明且具有厚度與立體感。曾經與妻子組成樂團但未能走紅的音樂人,在遇到具備優異資質的少女後投入相當資源與精力,希望能將之打造成明日之星,而在一旁協助同時也將兩人夢想寄託在少女身上的妻子,在發現少女打算要因為感情而放棄追求音樂夢想時,竟一時衝動而種下讓之後種種事件發生的禍因。從作者所描述、少女與妻子在發生衝突時所進行的對話,可以讓人看到對他人抱有期待者以及受人期待者之間的認知差異,以及期待落空對於當事人所可能帶來的衝擊。另一方面,因為曾經犯下過錯而有了前科的兄長,為了不要拖累自己所關愛的同母異父妹妹,而決定與妹妹保持距離。然而,當妹妹的小孩成為犯罪案件的犧牲者、妹妹因為承受不了打擊而自殺時,這個不為人知的兄長,在對妹妹的不幸遭遇感到義憤填膺的同時,也在多年之後等到對當年犯罪者施以制裁的機會。人的過去會在何時何地、以怎樣的形式回到人的日常生活裡是種機緣,而所有在虛構故事中被書寫出來的巧合,雖然是為了要製造出故事情節的衝突,但是卻也可以為讀者點出,在現實中所謂命運或機運是會如何展現的可能。
綜上所述,本書故事情節轉折有多重層次,可以說是高潮迭起,而登場人物的形象與性格被描繪得也還算是有些立體感,所以讀來是會讓人有所觸發與想像。或許作者經過一段時日的沉潛,是想要讓自己這個算是招牌之一的系列,在睽違多年推出新作的時候,可以有不負讀者期待的表現,而就此來說,作者是做到了,甚至給了讀者超出預期的成果。

2018年12月22日 星期六

江戸川乱歩傑作選

收錄日本推理小說家江戸川乱歩在其寫作生涯早期所發表的9篇短篇小說,而自己在讀完之後,感覺這些作品被稱為「傑作」其實並未太言過其實。當然,畢竟是在將近一個世紀前被創作出來的短篇小說,讀來會有種脫節落後與不合時宜感也是在所難免,而作者在展現天馬行空想像時無法兼顧的敘事結構嚴謹與鋪陳環環相扣,則會因為作者的奇想太過斑斕瑰麗,而變成可以不用太過介意的瑕不掩瑜。
做為本書中最「年輕」的作品,〈芋虫〉帶給自己相當正面的閱讀經驗。雖然說作者在該篇故事中營造出一個醜陋到讓人不舒服、怪異到讓人有心理壓力的世界觀,有著滲入人類殘酷凶暴之衝動的縱慾與折磨、苦痛與歡愉,但是在該篇故事的底層卻有著深沉的悲傷,是人類必須從歷史中學到的教訓。從這個角度來看,該篇故事其實很寫實,即使包著虛幻奇想的糖衣,但是骨子裡卻是很單刀直入地指涉會真實存在的苦難與淒涼。一個受了重傷進而失去四肢與表達能力的戰爭英雄,在像是一瞬煙花絢爛的歌頌活動結束後,漫長而艱辛的日常生活才是真正的考驗,而當作者很刺激讀者感官並觸動讀者情緒地描繪,戰爭英雄以近似擬態昆蟲爬行般的姿態結束自己的生命時,讀者在其腦海中所浮現的想像畫面會是如何讓人目不忍睹卻又深深映入眼簾,便是作者想像力與寫作功力的展現。即使書寫的是扭曲的慾望以及人性深層的邪惡衝動,但該篇故事中最殘酷與非人性的部分,卻是那活得已經不成人形的生活慘狀。
〈人間椅子〉是篇超現實的幻想作品,在夾雜著對肉慾的描寫中,鋪陳出會讓人感覺驚悚的故事情節。在該篇故事中存在著偷窺、隱身、偽裝、變形等敘事元素,而如果要一言以蔽之的話,該篇故事所講述的就是人變成椅子的故事。然而,在作者筆下,人變成椅子是件讓人滿足其扭曲醜惡慾望的犯罪事件,不只是犯罪者神不知鬼不覺地出現在其原本應該會被禁止進入的場所,其透過一層皮革來碰觸坐在椅子上的人的身體,更是構成了侵犯與騷擾。當讀者感同身受地去想像各色人物是毫不知情地便一屁股坐到椅子上時,這樣的想像是會帶來心理上的衝擊,而這正是該篇作品渲染力之所在。
雖然故事中犯人用來脫罪的手法在現在讀來有點過時而陳舊,但是〈心理試験〉的故事情節,整體讀來還是相當有趣的。作者在該篇故事中使用倒敘手法來鋪陳故事情節的展開,所以讀者一開始便知道犯人的真實身分,也知道犯人是如何機關用盡地意圖讓自己可以不被追究罪責。「聰明反被聰明誤」以及「百密一疏」或許是犯人的心機與手法終究逃不過偵探法眼的當然致命傷,但是該篇故事所描述、偵探與犯人間的攻防過程,卻有一種與本書其他篇故事奇想虛幻風格不同的緊張感與戲劇張力,而這或許是顯現出作者寫作功力的層次與底蘊深厚,其不僅有想像力,在需要用嚴謹架構鋪陳出偵探如何用論理攻破犯人犯罪手法時,也是可以有所表現的。
在〈赤い部屋〉中作者想像出數種不會被追究責任的殺人手法,或者更精準地說,是在沒有殺人動機的情況下,基於充滿惡意的殺意而採取特定行動,但該特定行動與受害人死亡之間並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而僅是存在可能會發生不幸結果的或然率而已。這樣純粹是由作者發揮其想像力所虛構出來的故事情節,讀來雖然有趣,但也少了一些現實感,甚至是會讓人有種荒謬感,不過如果這就是作者所追求的效果,那或許也就沒有什麼好去指摘的,而可以只是鑑賞作者所發揮的想像力。

2018年12月17日 星期一

獄門島

日本推理小說家横溝正史的作品。對於這幾年都在閱讀日本推理小說的自己來說,會有種感覺是自己應該要開始閱讀一些經典作品,而從以金田一耕助為偵探角色的小說開始,或許是個適當的選擇。本書是角川文庫「金田一耕助ファイル」系列的第三部作品,而根據書後所附聲明,本書目前的版本是在平成8年(1996年)時被潤飾掉一些恐會引發人權爭議之語句與表現後所形成的版本。對自己來說,本書其中一個能展現其獨特魅力的地方在於,其因為貼近其創作時(本書故事的連載期間是從1947年1月至1948年10月)的社會文化所以能夠醞釀出一種濃厚而寫實的歷史感,並且因為這樣的歷史感而讓本書的虛構敘事情節得以成立與合情合理,所以前述「潤飾」或許會是個減損前述歷史感的動作,雖然自己也因為無從確定前述「潤飾」的幅度與內容所以無法評估其影響程度。
在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的日本,因為戰爭而被送到亞洲戰場上的男性,如果可以從戰爭中倖存的話,便要返鄉嘗試融入現實生活,而有親人不幸戰死的家族,在得到親人確認死亡的訊息後便也要放下思念與希望並開始新的生活。本書中的偵探從戰場返鄉,隻身前往位在瀬戸内海、為死亡戰友之故鄉的孤島,除傳達戰友身亡的訊息外,也受戰友臨終所託,要阻止一場悲劇的發生。因為地理條件與歷史發展,孤島上的居民雖然對外有所聯繫,但卻有自成一格的與世隔絕感與強大且排外的內凝力。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中,死去戰友的三個姊妹接連被殺害,不僅人如何被殺是個難解的謎團,人為何被殺也因為牽涉島上複雜隱晦的人際關係而疑雲重重。當偵探將這起兇殘之殺人案的背後真相推理出來時,扭曲的動機與冷酷無情的憎惡讓人感受到封閉的環境會如何讓人心生暗鬼與作繭自縛,而犯下罪行之兇手的下場更是讓人感受到,被心魔所束縛進而被驅使的人,最後或總會淪落至與心魔同歸於盡的悲慘結局。
本書故事如果不是被放在前述的時空背景中,其實很難自圓其說,因為如果不是在一個感覺上拒絕與時俱進或者趕不上時代變化的封閉環境中,人性不會如此容易被操弄,道德與人性良善對個人行為所產生的制約力量也不會如此輕易地被解開。因此,對自己來說,與其要說本書的歷史感是為本書故事製造出一種詭異與非現實的氛圍,不如說是為本書故事的敘事情節製造出一個讓其展開可以有所立基的當下現實。從前述角度來看,如果不是因為傳統與現代在日本戰後的變化中產生矛盾,以及閉鎖的孤島對於外來的影響過於抗拒,或者本書故事所描述的個別片段事件並不會被串接起來,也就不會導引出最後的慘劇。當然,本書故事不過是作者想像出來、帶給讀者娛樂效果的虛構情節,所以或許無須如此認真解讀其故事背景的歷史與社會文化意涵;只是如果讀者要進入本書故事所營造出來的世界觀並感受其敘事情節轉折所帶來的戲劇張力,則本書故事所指涉的歷史時空背景或許還是無法迴避而必須碰觸的敘事元素。
在接受了本書故事所描述謎團事件是因為在當時當地所以才會發生的前提後,在本書故事的敘事情節轉折中所展現出、作者身為推理小說大師級寫手的功力,便也可以很明白清楚地被感知到。雖然有些誤導調查的手法,在現代讀來會讓人感覺有點「過時」或「簡陋」,但是如果能夠「同理心」地認知到作者是在前個世紀中期便構思出這些犯罪手法的話,或許便能體會到作者的想像力與創意還是有其水準。

2018年12月12日 星期三

グアムの探偵 2

日本推理小說家松岡圭祐「グアムの探偵シリーズ」的第二部作品。出版社在本書最後預告,系列作品的第三部預定將在明年1月發行,而這或許是作者目前集中心力在耕耘此一系列作品的證明。持平來說,或許作者這次是設想出了一個可以有相當變化、同時有相當多敘事元素可以被挖掘與運用的系列作品題材,所以其積極要讓這座礦藏的產量與產值都發揮到極致,畢竟從本書各篇故事的表現來看,以系列作品的背景設定做為基礎,是的確可以發展出許多不同類型與風格的故事情節,並且在兼顧透過情節轉折來製造出娛樂性的同時,還可以偶爾加入一些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的觀照,或是略為觸及到人性或情感課題來為讀者的心情激起淺淺漣漪。
本書所收錄的第一篇故事〈スキューバダイビングの幻想〉讀來讓自己感覺,雖然故事本身不算無趣,其情節轉折的意外性亦顯示出作者構思的創意與巧妙,但是其相較於在系列作品第一部中所收錄的故事,感覺上沒有太多變化,而是在複製先前故事已經使用過的敘事手法與敘事元素。當然,第一部作品中的各篇故事也並非都是模板複製,所以自己所感覺到的沒有變化,其實是因為〈スキューバダイビングの幻想〉的格局還是比較侷限在個體生活經驗的層次,不論是年輕女子與中年男子的海外不倫之旅、夫妻雙雙外遇、或者雙方為爭取更多財產分配而在離婚談判中爾虞我詐等,這些敘事元素都讓該篇故事顯得不過爾爾而沒有翻出更多的新意。第二篇故事〈ガンビーチ・ロードをたどれば〉則雖然有加入主要登場人物的戀愛心情,但是小小浪漫最後還是不出預料地發展成落花有意而流水無情的淡淡哀愁,所以讀來就會讓自己有一種故事情節就會這樣發展的既視感,再加上謎團事件本身的開展並沒有太大起伏落差,自然讀後也就不會有太多的感受。
然而,讀到了第三篇故事〈天国へ向かう船〉,就開始有種開車過了隧道後視野突然開闊起來、眼前風景頓時改變的感覺。雖然該篇故事還是追求娛樂效果的虛構故事,因此不會突然變得很寫實或很深刻,但是在其敘事情節所鋪陳出的多重轉折中,該篇故事所描述的謎團事件開始跳脫個體經驗層次,而有了比較多的社會性格。這並不是說該篇故事比較很深度或者比較有內涵,而是說其敘事情節翻出了另一層的新意,不論是登場人物所作所為的背後動機、或者是謎團事件的態樣及其所引發的衝突,都不再只是源自個人情慾或貪念,而是源自比較群體性、涉及社會經濟層面的過往事件。該篇事件描述過往事件的兩個當事人大費周章地設局,要讓在過往事件中逃脫罪責的加害者承認其過往所隱蔽的事實,這樣的敘事情節其實很難想像會在現實中發生,但是其卻能產生出相當戲劇張力與娛樂性,而且因為其可以連接到工安、玩弄司法程序等社會議題,所以即使前述連接是有些單純、天真或者膚淺,但就通俗娛樂小說就是要有趣的評判標準來看,該篇故事的新鮮感是大大加分。
自己個人比較喜歡的故事是〈シェラトン・ラグーナ・グアム・リゾート〉。要說為何會喜歡的原因,就是作者把一齣其實很通俗、有些包青天電視劇影子、講述對抗權貴並讓其伏法之故事的大快人心劇,寫得細膩而有層次感。一開始像是要用倒敘手法般地,作者讓殺人兇手在犯案後撥打電話給其顧問律師,要求該名律師想辦法不要讓其受到「不必要」或「錯誤」的懷疑。但之後作者便沒有接著使用倒敘手法來讓兇手與偵探進行鬥智對決,而是讓偵探接受第三者的委託,在相關人士並不積極協助的不友善環境中,想辦法推翻證明兇手不在犯案現場之偽造證據。有趣的是,作者不是讓握有惡勢力的兇手像是在操弄傀儡般地讓大多相關人士為其辦事,而是安排偵探所面對的不友善環境與不利證據是複數人物的各自作為所導致的結果。該篇故事的敘事情節本身或許是平庸而通俗的,但是作者所設計出的情節轉折卻是細緻有變化,同時其所採用的敘事手法也是富有巧思。或許可以這麼說,不是多有創意或多新奇的敘事元素,在作者的妙筆生花中有了很正面的質變。

2018年12月9日 星期日

犯罪乱歩幻想

日本推理小說家三津田信三的短篇小說集。本書所收錄的7篇故事大抵上分成兩類。其中5篇是作者在2014年至2015年間,以祝賀江戸川乱歩死後50周年與120歲冥誕之名義,運用江戸川乱歩作品為基礎所創作出的作品,也是本書書名所主要的指涉的內容。另外兩篇故事則是作者配合其他企劃概念所創作,以靈異事件為主軸的恐怖推理小說。
因為自己其實完全不熟悉江戸川乱歩的作品,所以如果作者在一篇故事中使用太多篇幅來言及江戸川乱歩的作品,或者對於作者所取自江戸川乱歩作品之元素要有基本認知,方能掌握故事情節之推展的話,則自己要閱讀這樣的故事便會有些吃力,且無法進入故事所營造出的虛構世界。不過,作者的寫作功力自然不是如此平庸,所以即使作者在故事中擺明是在擷取江戸川乱歩作品中的敘事元素,甚至是完全沒有遮掩地把江戸川乱歩作品中的整體世界觀移植到自己的故事中,卻還是能很完整且獨立地構築出自己故事的敘事情節,讓自己所書寫的故事一方面很清楚地是在向江戸川乱歩的作品致敬,另一方面卻又是可以讓讀者在不是江戸川乱歩書迷的情況下,也能讀到故事自身的精彩與有趣。
在本書中,自己比較喜歡的故事是〈赤過ぎる部屋〉,原因無他,因為該篇故事對自己來說是,即使把作者取自江戸川乱歩作品之敘事元素完全切割掉,也絲毫不會減損該篇故事之情節轉折所能產生的戲劇張力。該篇故事一開始鋪陳出,讓讀者產生好奇心但無法猜想到後續發展、充滿幻想性與不真實感的背景設定,然後再讓一些其實是虛張聲勢、僅屬於跑龍套角色性質的人物登場來迷惑或誤導讀者的視線,最後再真正切入主題,讓兩個主要登場人物以對決的形式把故事帶到一個開放式結局。該篇故事花了相當篇幅在書寫,故事中犯罪者的過往生活經驗與心路歷程,但是卻讓事件本身以一種突如其來的變奏形式發生,而與犯罪者對決的角色人物,在解釋這場突然死了一票人的事件其實是犯罪者所為時,卻又為原本看似唐突的轉折,做出以故事所提供線索為基礎來推導出的合理說明。就短篇推理小說而言,該篇故事即使沒有取自江戸川乱歩作品之敘事元素在其中,其表現也是有相當水準,但是取自江戸川乱歩作品之敘事元素對該篇故事而言卻也不是畫蛇添足,而是恰如其分地融入在該篇故事的虛構敘事情節中。
對自己來說,另一篇故事〈夢遊病者の手〉則是作者運用取自江戸川乱歩作品之敘事元素的手法有點流於匠氣與賣弄的實例。該篇故事除了謎團事件的背後真相有點過於牽強外,作者在該篇故事所述事件之真相,或更精準地說,是事件真相的其中一種可能性被書中登場人物解釋說明後,硬是要將故事情節再翻轉一次,運用江戸川乱歩作品元素來否定該篇故事所述事件的存在基礎。自己在讀完該篇故事後感覺,前述作者的手法其實略顯多餘,雖然或許其他人會認為,故事情節在最後還能有所翻轉,是作者構思巧妙的證明。
沒有運用到江戸川乱歩作品元素的兩篇故事,〈骸骨坊主の話〉以及〈影が来る〉,自己讀後則是感覺,以超自然之靈異事件做為主軸雖然不至於太過無趣,但是除了可以自圓其說地為所敘述的靈異事件做出說明外,該兩篇故事好像也沒有其他特點可以讓自己留下印象或有所想法。

2018年12月4日 星期二

昭和探偵3

日本歷史時代小說家風野真知雄「昭和探偵シリーズ」的第三部作品。已經讀過系列作品的前兩部,所以便會在閱讀本書前試想,本書所收錄的4篇故事是會走向窠臼,還是作者會在其中發揮不同的創意或巧思,以及作者隨著系列作品發展一路以來所鋪陳之「昭和の巨悪」敘事伏線,是否會有具體明確的進展等問題。在讀完本書後,感覺本書所收錄的故事,相較於系列作品的前兩部,變得比較嚴肅而沉重。作者在以往系列作品所收錄故事中使用的昭和時代敘事元素,比較偏向是在當時引領風潮的流行事物,所以故事的敘事情節會比較輕鬆,也會比較有空間可以讓作者耍點小幽默。但是作者在本書各篇故事中所使用的時代元素,開始不只是要透過具體物件來引起讀者的懷舊情懷,而是要用更抽象或文化的東西來把讀者拉回去更真實的昭和時代,所以這些時代元素開始慢慢質變成,涉及冷戰期間國際局勢、日本特定知識份子對於軍國主義之批判、日本泡沫經濟等偏冷硬調性、屬於政治經濟或歷史文化面向的事件或現象。
本書中比較特別的故事是〈永井荷風がハリウッド女優を突き飛ばした?〉,因為在這篇故事中作者使用了「歷史虛構」的敘事手法,亦即是從在歷史中真實存在的人物所流傳下來的文稿或事蹟等找出蛛絲馬跡,並運用這些蛛絲馬跡去虛構出其實在歷史中並不存在的敘事情節。因此,在該篇故事中,作者透過書中偵探角色,言之鑿鑿甚至合情合理地猜想,好萊塢女星ジョーン・フォンテイン(Joan de Beauvoir de Havilland)以及日本小說家永井荷風曾經在日本有碰過面,甚至後者還因為將前者與過去曾經遭遇過的西方女性在形象上做了疊合,所以朝向前者暴衝出歇斯底里的反應。以實存之敘事元素為基礎所建構的虛構故事,可以製造出的效果是在虛構的故事情節中加入有現實感的歷史文化反思;因此,在這篇故事中作者突顯了永井荷風對於日本軍國主義所涉及醜陋人性的批判與嫌惡,而後再透過描述故事登場人物的想法,將前述對軍國主義所涉醜陋人性之批判,構連上作者所虛構出的「昭和の巨悪」,並藉以製造出一種負面敘事元素的對比與加乘效果。或許應該這麼說,作者骨子裡還是個歷史小說家,對於歷史文化進行反思甚至批判才是其從事創作的動機,即使花俏地包裝在描述偵探解開昭和時代日常之謎的短篇推理小說中,系列作品接下去會發展的路線,應該會是對昭和時代社會經濟狀況進行嚴肅反省,而不會停留在僅嘗試營造與複製出,帶著幽默格調之懷舊氛圍的層次上。
另一篇故事〈うさぎ跳びの特訓に秘密の愛はあったのか?〉則是一篇看似還是在描述昭和時代日常之謎、帶有幽默戲謔風格的故事,但其中卻隱藏著對於昭和時代國際情勢的書寫,而這樣的書寫即使只是輕描淡寫當時的國際局勢並將之放在故事的背景中,卻也讓人感受到淡淡的徒勞感與哀傷感。在日本高中任職的男性英文教師,其實其父親的國籍為當時曾經存在的捷克斯洛伐克,而因為這層淵源,所以該名男性教師積極地參與當時東歐反抗蘇聯與追求自由民主的運動,甚至想在當時於日本大阪所舉辦之萬國博覽會上,對蘇聯館採取特定行動來表達訴求,雖然最後並未成功。作者最後將這篇故事收束在一場黃昏之戀上,但是即使男性教師早已在日本落地生根,其曾經遙想美好之捷克斯洛伐克的純真情懷,又是如何收場呢?作者沒有多做說明,但自己卻腦補了起來。
在〈カラオケ殺人はなぜ起きた?〉中,作者讓書中偵探角色開始接近「昭和の巨悪」,並讓相關登場人物的隱藏身分逐漸被揭開。可以想見,書中偵探角色與「昭和の巨悪」的對決應該是即將在系列作品故事中展開,雖然還無法猜想作者會用什麼樣的敘事形式去書寫這場對決,但至少自己是在心中暗自祈禱,系列作品到最後千萬不要變成雷聲大雨點小、完全落入窠臼的廉價陰謀論故事。

2018年12月2日 星期日

崖の上で踊る

日本推理小說家石持浅海的長篇小說作品。
新創企業開發出可以裝設在住宅的小型風力發電系統,但是實際裝設並使用後卻有可能發生有害人體健康的副作用;而新創企業本身體質也是間黑心企業,所以也有勞資糾紛發生。於是,出自不同原因而希望向新創企業採取報復行動的10個人,集結在與外界隔絕而封閉、新創企業所持有與營運的「保養所」中,並在該場所殺害新創企業負責有問題之風力發電系統的開發部長後,繼續計畫著殺害另外兩位新創企業高層,藉此達成其報復新創企業並實踐其所認定正義的目標。
只是,在靜待殺害其他兩人的時機來臨時,在原本是「夥伴」的10個人之間卻發生連續殺人事件,封閉的空間內兇手只會是「自己人」,而兇手的動機是對合作關係的背叛還是另有隱藏的恨意並無法得知,所以還未被殺害的「倖存者」,只能疑心生暗鬼,不斷試誤地嘗試推論出真相……
這樣的故事情節設定,其實還蠻令人期待的,特別是它可以被用來讓作者展現其所擅長、透過描寫對話來鋪陳推理攻防的寫作技法。出自被報復心理所激發出來之殺意而集結的「犯罪集團」,其間所存在的人際關係其實是表面膚淺的,成員彼此之間其實並沒有太深入的相互了解。因此,當其中一名成員對其他人萌生個別的殺意時,集體所擁有的殺意做為一種「集體意識」,如何去應對這個製造麻煩的「異心」,便成為集體意識必須解決的問題,特別是當每個成員對其他人都不甚了解時,因為缺乏背景知識可以用來推理,所以便只能從當下每個成員的發言與行動中找出可以據以推論的蛛絲馬跡。另一方面,當第一個個別殺意開始產生連鎖反應,進而牽引出其他個別殺意時,即使最後個別殺意的背後真相被揭開,但存活者是否該繼續保有並執行其集體意識,或者是個可以被用來討論人類被扭曲之信念可以有多強大的問題。
不過,前述內容是自己在閱讀過程中對本書故事所抱持的期待,只是當自己在閱讀完本書後,卻對本書的實質表現有種期待落空的失落感。而感覺期待落空的最主要原因是,作者在本書中所鋪陳出的對話推理攻防戰,有點失去其應有水準,對話整體結構不夠縝密而流於鬆散,對話開展的節奏也不夠明快而流於拖泥帶水,對話的一來一往有點流於平淡而沒有激發太多火花。
或許本書表現會不符期待的問題是在於,本書故事情節設定讓進行對話推理攻防戰的登場人物,太缺乏攻擊對手的材料,因為本書故事的登場人物對彼此都缺乏深入了解,除了進行報復行動的集體意識之外,並無其他的牽連可以做為材料來進行往來激烈的心理攻防戰。從另一個面向來看,本書故事情節設定也讓個別殺意變得有點無法讓讀者感同身受,因為不是有太多人際關係牽扯的對象,但卻可以如此輕易的殺害,所以是什麼樣的力量讓人性產生這麼巨大的扭曲,便會引發讀者的不解與質疑。
此外,本書故事的登場人物太缺乏角色魅力與特質,或許也是導致本書表現不如預期的問題之一。雖然最後發揮偵探功能的登場人物,可以從參與報復行動的成員間有所差異的行動與發言,找出可以證明誰是懷抱個個別殺意之兇手的論據,但是登場人物缺乏立體感與區別性的問題,卻讓本書在閱讀時會有種本書故事其實只是在敘述,一群分不出誰是誰的人攪和在一起蹚渾水而已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