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31日 星期日

コロナと潜水服

日本小說家奥田英朗的短篇小說集,收錄5篇作品。本書書名是取自所收錄之其中一篇同名作品,而雖然其故事情節是有呼應時事並與COVID-19的疫情有關,但是用其標題來做為書名,就讓人不免會認為是想製造話題,因為畢竟其他4篇作品的故事情節都跟疫情毫無關係。如果硬要說出本書各篇故事在題材或風格上的共通性,對自己來說或許就只有勉強可以將各篇故事歸類為靈異小說,其都是涉及到超自然、無法用常理解釋的現象。然而,即使在其敘事情節中有出現鬼魂或超能力,本書各篇故事也無意去營造出詭異、離奇、恐怖或驚悚的氛圍,反而是將超自然現象描述得就像是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場小意外,即使不尋常並為登場人物的生活帶來變化,卻也沒有造成什麼禍事或憾事,甚至就只像是水面起了漣漪,過了也就好像沒留下什麼痕跡,一切歸於平常。

舉例來說,〈パンダに乗って〉講述主角買下一輛對其來說是經典夢幻車款的二手車,而從位在新潟県的中古車商處取完車要開回東京時,車上的導航卻開始將主角帶上一趟未知的旅程。當主角逐漸明白自己是在跟著前任車主的記憶、一站接著一站地逐步探索前任車主生前的人生時,其並沒有驚慌失措或嘗試抗拒導航的指引,而是帶著好奇心走完全程,甚至還自己要求增加「行程」,即使這樣的旅程是打亂主角原本的規劃。前任車主因病去世的人生其實沒有什麼波瀾壯闊的起伏,而每個看到車子而憶起故人的人也只是讓自己的記憶稍微翻攪了一下,但是人生不就是如此嗎?凡人的死亡不過就是在某些人記憶的一隅留下淡淡的印記而已。

作者筆下的妻子形象,讓人不免好奇其對女性是抱持何種看法。在書名同名作中,主角相較其妻子,給人觀感是較為感性與較具想像力,所以其會認定自己的兒子可以察覺有人感染了COVID-19,而其妻子則是較為理性,像是半信半疑,只是配合演出。〈海の家〉講述一名作家因為自己的妻子外遇,而暫時搬出家中,住進海邊即將被拆除的房子裡,並遇到最後還救了自己一命的小男孩鬼魂。作家有著浪漫、不太務實、甚至有點軟弱的性格,但其妻子卻總能讓別人說出自己要說的話,讓別人如自己意願行動。在前述兩篇故事中,妻子的形象是理性甚至是狡黠的,而丈夫的形象則是帶點天真爛漫與較為感情用事。這樣的對比反映出多少作者自己的生活經驗就不得而知了。

在〈占い師〉中,主角擔心自己職棒選手的男友會因為表現太好而被其他條件更好的女性當成目標,雖然感覺到自己在關係中並未真正被愛,甚至也沒有真正愛著對方,但是早已無法不把收入、職業等條件當成擇偶標準,主角也只就能繼續對自己是否能守住眼前的金龜婿感到不安,同時在選擇結婚對象的競爭中被別人論斤估兩、也對別人評頭論足。

〈ファイトクラブ〉講述一群被公司用調職去當工廠警衛的方式逼退的中年員工,跟著亡魂練習拳擊,而雖然體能因此變好,甚至可以與外國人竊盜集團搏鬥,但是被公司視為累贅的人生,是否能因為這場意外而出現轉機,或許也無法太過樂觀。

2021年1月27日 星期三

汚れた手をそこで拭かない

日本推理小說家芦沢央的短篇小說集,收錄5篇作品,為第164回2020年下半期直木賞候補作。本書各篇故事或許可以被界定為沒有精神狀態表現異常之殺人魔登場、也沒有描述到血腥殘暴之犯罪事件的驚悚小說,其所書寫的是讓讀者無法預知的惡意,在敘事情節展開的過程中遲遲未被揭露或說破,藉以持續醞釀出懸疑感,並讓讀者一邊閱讀一邊疑神疑鬼,因為懷疑登場人物會有藏在普通人形象下的另外一面,因為期待會看到醜惡的人性卻又無法預想是什麼,所以在閱讀時會感覺到一種緊張感。作者的想像力可以說是發揮在,構思出可以讓敘事情節轉折變得出人意料之登場人物的盤算或壞心眼。作者在本書各篇故事中並未依循先鋪陳謎團事件、後再描述解謎過程的敘事架構,而是讓登場人物在敘事情節展開之中後期,遭遇他人意外舉動或聽聞讓自己感到驚訝之資訊,藉此同時鋪陳出謎團與解答,進而製造出讓人讀來會感到意外的敘事情節轉折。

舉例來說,在〈お蔵入り〉中,稱不上有名氣的電影導演有機會讓資深演員跟知名偶像團體成員參與自己的電影演出,卻在拍攝結束後得知資深演員有使用非法藥物,而這樣會讓剛完成的電影無法上映。導演一時衝動殺了資深演員,之後過了一段時間,雖然暫時沒有被警方懷疑涉案,但導演卻得知有人出面作證指出是偶像團體成員殺了資深演員。確信前述證詞是偽證的導演,為了讓電影可以如期上映而去找證人溝通,發現證人是想報復偶像團體成員,而導演的出面「溝通」,只是讓證人看清楚,其只要說出真相,就算不用做出虛偽陳述也能達到目的。雖然在一開始閱讀時或許無法預想到前述敘事情節轉折,但是一路讀下來卻不會感覺突兀,而是感覺預想之外的情節轉折頗具戲劇效果。

作者所構思的惡意並非大奸大惡或殘暴不仁,但或許也是因為如此,便更能讓人讀來有種不寒而慄的感覺。在〈忘却〉中,住在一對長者夫妻隔壁的獨居老人在家中因為中暑而身亡,丈夫一開始以為是因為出現失智症症狀的妻子忘了把催繳電費通知書交給鄰居,才讓鄰居死於非命,但後來卻發現是因為鄰居竊電,在一次跳電之後,電力供應沒有恢復才釀成大禍。竊電行為是出自貪得無厭、占人便宜的惡意,但因為如此就讓人賠上性命,或許也有些不符比例原則。

〈埋め合わせ〉則是敘述,學校老師想盡辦法要填補用水灌滿半個泳池所需支出並讓自己不用負起責任,所以要製造出其他「漏水」的地方,卻不幸被另一名老師撞見,只是後者不僅積極伸出援手,甚至最後自己把責任扛起來,原因是其可以藉此欺騙自己的妻子說,其實是因為賭馬賭輸而賠掉的錢,被用來賠償給學校。因為隨機應變的小聰明所製造出的雙贏局面,卻讓人讀來感覺不太舒坦。

在〈ミモザ〉中,主角因為掉以輕心以及被過去記憶所影響的錯覺,讓自己陷入危機之中,而故事結束在危機發展成更加難以收拾的狀況,讓人會去也只能去想像故事沒說出的後續發展。同樣地,〈ただ、運が悪かっただけ〉最後沒有說破,罹患末期癌症的妻子只是運氣不好,還是因為丈夫或自己曾經做了什麼壞事才遭受報應,這或許也是一個讓人在意卻也感覺不太舒服的故事結局。

2021年1月24日 星期日

オルタネート

日本小說家加藤シゲアキ的長篇小說作品,第164回2020年下半期直木賞候補作,目前也是2021年本屋大賞的ノミネート作。作者是隸屬ジャニーズ事務所之偶像團體NEWS的成員,而以現役偶像的身分創作小說,或許是兩面刃,雖然能引起話題並利用偶像的知名度與人氣來行銷小說,但是作品也可能會被人以預設立場或戴著有色眼鏡來評價。自己在閱讀的時候也無法完全摒棄對作者經歷的認知,甚至是以想看看偶像寫小說之功力如何的心態在評價本書表現。

即便如此,自己並不認為自己的讀後感有因為作者的經歷而變得特別嚴苛或帶有偏見,反而是因為認知到作者的經歷,自己才能用比較寬容的態度去看待本書故事的瑕疵。作者是很認真地在看待自己的創作,花相當心思設計敘事架構,也充分蒐集素材來豐富敘事內容,所以本書故事讀來感覺敘事節奏流暢,內容也不會太貧瘠或單調。只是,自己在閱讀本書故事時會感覺像是在品嘗一道什錦拼盤,雖然食材很豐盛多元,但只是被拼湊在一起,雖然擺盤很華美,卻沒有太多層次與深度。對自己來說,前述瑕疵或許應該歸責於作者將青春年華都花在讓自己成為偶像這件事上,所以其感性所能觸及的範疇受到侷限,所能想像得到的人性情感也缺乏細膩度與變異性。

本書故事用交替展開的敘事架構來描述,兩個就讀同一所高中的女學生以及一個從高中自主退學的男生,三人各自遭遇卻又彼此有所牽連的種種事件。雖然所敘述的種種事件有不同的內容與樣貌,像是高中生的廚藝競賽、限定只有高中生才能使用之社交軟體運用基因檢測技術來為使用者進行交友配對、隻身到東京尋找兒時玩伴卻發現對方已經放棄音樂夢等,並讓敘事情節有多重軸線並進的展開,但是卻無法讓登場人物的性格、情緒或心理有很高的辨識度或感染力。或許應該這麼說,本書故事雖然讀來不會感覺無趣或平淡,但是其所塑造出來的登場人物們卻是缺乏特色,更遑論有什麼能讓人讀來感覺情緒被觸動的魅力。即使不去吹毛求疵地挑剔本書故事所敘述的部分事件其實與社會現實有些許脫節,卻仍然無法不去指摘,登場人物們的情緒起伏變化太過單調,對自己的遭遇或處境缺乏反思或體察,所以展現不出獨特的性格特質,無法引導讀者去感知或體悟人性心理的細緻或複雜。

舉例來說,父母在經營餐廳的女高中生,在學校擔任烹飪社團的社長,代表學校參加高中生廚藝競賽,並對在賽場上是競爭對手的男高中生產生好感並開始交往,但是當競賽主辦單位想要用兩人交往一事來為競賽製造話題時,女高中生選擇拉開與對方的距離。姑且不去探究主辦高中生的廚藝競賽是否是一件能夠獲利的商業行為,而主辦單位想要拿參賽者的隱私來製造話題是否有意義或合情合理,女高中生在參賽的過程中因為遭遇了一些事情,所以應該會有很多的情緒起伏變化,但是本書故事卻沒有好好去描繪女高中生的心境或想法,而只是很平鋪直敘地將發生在廚藝競賽前後的事情一一敘述出來,雖然敘事情節是有轉折起伏,卻沒有太多對人性的觀察或剖析。

另一名女高中生依據社交軟體的配對,去認識被說是最適合自己的對象,但卻發現對方有諸多問題,而社交軟體之後也公告先前的配對有錯誤。前述敘事情節的轉折起伏雖然讀來還算有趣,但所描繪出的人性心理或情感卻是乏善可陳。

2021年1月18日 星期一

八月の銀の雪

日本小說家伊与原新的短篇小說集,收錄5篇作品,目前第164回2020年下半期直木賞候補作。作者是東京大学大学院理学系研究科的「博士課程修了」,專攻「地球惑星科学」,所以在本書各篇故事中,作者貫徹其研究者寫小說的寫作風格,用相當篇幅講述特定領域的科學知識,例如鯨豚的智商與生活習性、透過地震學研究所得到有關地核的知識等,有時還加入一些歷史知識,例如在二戰後期日本曾經想要用紙氣球運送炸彈到美國本土投放、日本的報社曾經使用信鴿來傳遞新聞稿或照片等。作者在本書各篇故事中所放入的知識量對部分讀者來說或許是過量的,但是對自己來說,作者讓各篇故事的登場人物藉由與這些知識的「邂逅」,對自己的境遇有了不同的認知或體悟,雖然沒有鋪陳出什麼戲劇性的展開或翻轉,卻是如實地寫出在面對不能盡如己意、甚至是難關重重的現實生活時,人還是得選擇一種活下去的方式與態度,而這也是本書各篇故事讓自己讀來感覺有趣甚至是啟發思考之處。

在〈アルノーと檸檬〉中,為了圓自己的演員夢而來到東京、因故多年不曾返鄉的主角,沒當成演員而成為獨自一人生活的上班族,感覺自己就像找不到飼主家的信鴿,迷失在偌大都會中,一事無成,景況雖稱不上淒涼但也好不到哪裡去。為迷途的信鴿找到已經不復存在的家,主角也不再把自己囚禁在負面情緒中而能好好正視自己,雖然返鄉探親可能還有一哩路,但是聞著檸檬的氣味或許自己就可以不再那麼迷惘或憤慨。

〈海へ還る日〉講述被外祖母帶大的主角,父親在自己出生前就已失聯,而母親也在改嫁後斷了往來,自己則是在離婚後成為獨自扶養女兒的單親媽媽。雖然並不是獲得什麼實質的援助,但是主角偶然結識在自然史博物館工作的女性,進而接觸到有關鯨魚的知識,了解到鯨魚通常是獨自在海洋中生活,被波浪或洋流的聲音所包圍。主角因為更加認識了鯨魚,所以也為自己找到新的生活態度,或許現實不會因為如此就變得更友善或美好,但是自己卻能因為好像能夠期待什麼,而能更從容或平靜地去面對。

在書名同名作中,從越南來到日本攻讀博士的留學生,因為所支領獎學金有不得打工的限制,所以只能用別人的名義在超商打工,在別人眼中其只是連日文都說不好、不堪用的超商員工,但實際上卻懷抱著研究地震學的夢想,希望能夠幫助人類更了解地球的構造。主角是個謀職不順遂的大學生,甚至差點被拉進以投資為名的多層次傳銷活動中,在結識越南留學生後,就算謀職的現實依然險峻,主角對於自己的未來,卻能少了一點茫然感,多了幾分踏實與積極。

〈十万年の西風〉讓人去思考,事情有很多被認知或評價的可能,而人在時局的變化中,會有什麼樣的際遇,又要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其實也不是用命運或者事在人為等過於簡化的概念,就能說清楚、講明白。

如果通俗的浪漫愛情劇很多都是以意外的巧遇、不打不相識來做為故事的開始,則〈玻璃を拾う〉雖然描述女人與男人從彼此誤解到相互理解的過程,但是卻沒有因而寫出一段浪漫的愛情故事,而是寫出人因為閱歷變得豐富所以更為體貼與圓融的成長。

2021年1月16日 星期六

By the Pricking of My Thumbs

英國推理小說女王Agatha Christie的作品。被本書作者的家族所認可、可以為Hercule Poirot創作全新推理小說的作家Sophie Hannah,曾選出10本「underrated Agatha Christie novels」,本書名列其中,而這便是自己購入本書閱讀的原因。

本書故事的主角是一對活力還很充沛的老年夫妻,妻子在與老公一起去養老院整理老公年邁阿姨過世後所留下的遺物時,聽聞另一位也住在養老院、在先前主角夫妻前來探視阿姨時與妻子講過話的老婦人,非常突然地被帶離養老院,這件事觸動妻子敏感神經,讓其感覺事有蹊蹺,並直覺認為可能會有什麼不好的事情發生在老婦人身上,雖然最後妻子發現,即使真的是事有蹊蹺,但是自己擔心老婦人可能被害的直覺卻是大錯特錯。妻子想要追查老婦人被帶離養老院之後的行蹤,能用的線索卻只有一幅畫,而該幅畫所描繪的房屋讓妻子感覺似曾相識。妻子在旺盛好奇心的驅使下,憑著拼湊自己模糊記憶的可用片段,找到畫中房屋的確切位置,進而讓自己被捲入由複數犯罪所交織而成的謎團事件中。

要預想本書故事的情節展開並非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其是從主角沒有太多依據、神來一筆的靈感出發,在連謎團事件會是什麼樣貌都沒有說明的情況下,要讀者跟著主角相當直覺而任性的行動,像瞎子摸象般地去探索可能實際存在、但也可能只是主角所妄想出來的犯罪事件。主角從其他登場人物不太能確定其可信度的口述,或者沒有掌握到確切證據的揣測中,就一些可能發生、但是細節如何無從得知的犯罪事件,掌握到零散不完整的資訊,例如數名孩童連續被殺害的懸案、住在養老院的老婦人因服用過量嗎啡致死、到處行搶卻始終未被繩之以法的犯罪集團等。這些事件是否彼此相關,實際案情是如何,是否與如何跟主角在尋找的老婦人扯上關係,都是待解的謎團。在本書故事的情節展開中,前述複數謎團一直懸而未決,就像是把讀者帶入一片薄霧中,讓其彷彿看得到什麼卻又無法確定看到什麼,進而讓本書故事讀來感覺懸疑。或許這就是本書會被人認為應該可以獲得更高評價之處吧!

不過,本書故事情節的前述懸疑效果,反而讓自己讀來感覺是敘事的拖泥帶水,好像一直在謎團事件周邊徘徊卻遲遲不切入核心,敘述了很多事情,卻又沒有敘述到一件可以發揮讓敘事大幅推進之作用的事情。對自己來說,本書故事的敘事結構並非不夠縝密或嚴謹,而是因為其情節展開太過迂迴,所以讓其敘事節奏變得有點延遲或緩慢,像是一直在鋪陳或醞釀,卻遲遲沒有進入重點或高潮。也許是自己資質駑鈍或閱讀不夠用心,一直沒有辦法在閱讀的過程中,撥開籠罩在本書故事情節上的薄霧,進而猜出謎團背後的真相,所以才會在閱讀本書時,感覺其情節展開過於迂迴。然而,即使自己有前述感覺,也不等於自己在閱讀本書時沒有樂在其中,因為作者在本書故事中所描繪出的特色人物形象,讓自己讀起來感覺很有畫面。而作者為本書故事結局所設計出的情節翻轉,不僅將其所鋪陳出的所有敘事軸線都收束起來,更讓人讀來感覺意外,可以說是其過人創造力與想像力的正常發揮。

2021年1月10日 星期日

ブラック・ショーマンと名もなき町の殺人

日本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的長篇小說作品。把COVID-19的疫情融入本書故事中,沒有刻意地突顯或渲染,只是將其當成是,在本書故事中登場的人物們必須調整自己去因應之無法控制且已經發生的狀況,例如疫情重創地方觀光產業,已經規劃好的建設計畫也被迫中止等。然而,疫情做為一個敘事元素,對本書故事來說是有發揮出牽引敘事情節展開的力量,但卻並非不可或缺或讓敘事情節增加戲劇張力。

或許應該這麼說,本書故事即使不是被設定發生在疫情嚴峻的當下,其所敘述的事件也不會因此就不成立,而基於前述事件所發展出來的敘事情節,不只沒有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而變得更複雜或曲折,更沒有因為增加疫情這個敘事元素而讓其瑕疵得以被修補或粉飾。雖然作者有鋪陳出一些像是障眼法的敘事橋段,想要一方面讓敘事情節更為繁複,另一方面也誤導讀者的想像,讓讀者在真相水落石出時會感覺意外,但是前述鋪陳並沒有如預期地發揮其作用。對自己來說,作者像是插了一盆花,將很多種類的花草放在一起相互襯托,但是原本應該要做為畫龍點睛之主題的花,卻賣相過於平凡,撐不起整個作品的氣勢。

魔術師虛張聲勢、聲東擊西的手法,或許可以說是本書故事的基調。作者的敘事手法或許參考了魔術師的手法,其運用複數敘事軸線來製造出煙霧效果,讓可以用來揭開謎團事件真相的線索,即使在故事情節中被鋪陳出來,也不會被讀者意識到。但不僅如此,作者還更直接地將在本書故事中登場的偵探角色設定為一個曾是專業魔術師的酒吧經營者,因為想要找出現已退休的教師哥哥為何以及被誰所被殺害的真相,所以與侄女一同展開調查,進而涉入侄女中學時期同學間的人際關係,這些同學都曾經是死者的學生,而事件就發生在同學會即將召開的前夕。因為偵探曾經是個魔術師,所以其在調查案情時也常常使用在表演魔術時會使用的手法,除了偷天換日,從別人手機裡面取得所需資訊外,還能洞察別人心理,猜測對方藏有值得挖掘的秘密,進而運用話術來套話。對自己來說,本書故事最有趣之處便在於,描寫魔術師用變魔術的手法來調查案情的部分,其總是不按牌理出牌,操弄人心,並遊走在道德甚至是法律的邊緣。

昔日同窗在長大成人後會有各自不同的際遇,有些人的變化甚至是當初沒有人可以預想得到的。在本書故事中,在中學時期完全不受關注,甚至是被邊緣化的同學,長大之後成為家喻戶曉的漫畫家,而當年的同學們則是處心積慮想要利用其作品的人氣,來為自己的事業創造商機。迷失在讓自己人生翻轉的成功裡,漫畫家無法去面對,這個成功並非完全僅靠自己的力量所創造出來的事實,而因為自己無法捨棄成功所帶來的權勢與資源,所以會不擇手段去排除可能破壞其成功的任何因素。除此之外,為了實現野心而變得汲汲營營,因為遇人不淑而無法持續經營一段美滿的婚姻關係,這些或許都是成人世界的日常,無法成為讓故事情節高潮迭起或曲折離奇的敘事元素。剝去魔術師辦案的包裝,本書故事敘述的是成長讓人走上不同的路,甚至是歧途,而這樣的敘事情節對自己來說是有些平庸。

2021年1月3日 星期日

TURN 東京駅おもてうら交番・堀北恵平

日本推理小說家,或應該說是驚悚小說家,内藤了「東京駅おもてうら交番・堀北恵平シリーズ」的第四部作品。雖然已經購入系列作品的第三部,卻將之跳過而閱讀本書,而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是自己搞出來的烏龍。不過即便如此,自己在閱讀本書時並沒有感覺到,未閱讀前一部作品會影響到自己對本書故事的理解,因為本書故事鋪陳出的謎團,似乎比說明清楚的真相要來得多。

在貫穿系列作品的情節設定中,主角是尚在實習中的年輕女警,對東京車站懷抱熱情,不只熟識在車站周邊營生或往來的特色人物們,甚至還穿越到距今60年多前的昭和時期,造訪當時設在東京車站周邊的派出所,向當時的警察請益。然而,因為敘事情節涉及到穿越時空,所以作者一方面要鋪陳出發生在昭和時期的謎團事件,另一方面又要敘述發生在當下等著主角去解決的事件。特別是作者要符合本書帶點詭譎與驚悚的敘事風格設定,所以必須要將所鋪陳出之謎團事件的案情,設計得異常、罕見、甚至是殘酷暴虐,但是在本書故事有限的篇幅中,持續增加的謎團事件,其背後真相是不可能全部都被闡明的。或許應該這麼說,作者是在製造出一種嘗試為謎團尋找解答卻是治絲益棼,一個謎團帶出更多謎團的敘事動能,藉此讓讀者感覺懸疑,並牽引讀者接下去閱讀後續的作品,卻不讓讀者明確知悉謎團到底有多深與多複雜,以及何時可以等到水落石出。

本書故事所描述或提及、異常的謎團事件,包括發生在當下之買賣人體當成藥品的事件,以及發生在昭和時期之警察被殺害分屍事件與挾持人質事件。然而,或許因為太過異常或殘酷,這些事件要由一個年輕的女性警察來釐清背後真相或甚至是伸張正義,可能已超過其能力範圍,所以在本書故事中,複雜而殘暴的謎團事件只有一部分被解決。雖然在本書故事的結尾,主角是深深地體悟到自己的無能為力,無法幫助或保護其他人,但是這樣給讀者一種好像故事沒有講述到一個段落的感覺,只是不斷寫出謎團卻沒有給出解答,並要讀者若想知道真相,就要接下去閱讀同系列的後續作品。用這樣的手法來創作一本通俗娛樂小說,留下許多謎團未解,讓讀者在敘事情節的未完待續中感覺意猶未盡,自己認為是有點不負責任的。

不管時代如何變遷或進步,人類還是會相信一些或許沒有什麼科學根據的說法或偏方。雖然科學知識或許有其限制,不能驗證世間萬物的真偽或解釋各種現象發生的緣由,但是有些沒有科學根據的說法或偏方,也沒有辦法跳脫人類理性的不足或缺陷,只是訴求人類在遭逢變故卻無計可施時、想要抓到一根救命稻草的心情而已。例如,面對衰老、病痛甚至是死亡,相信另一個人的器官是能治百病甚至能回春的靈丹妙藥,或許就是體現了,理性並不是總可以幫助人類去跨越自己的狹隘或偏頗,去戰勝自己的欲望甚至是邪念,反而會讓人濫用自己所有的權力與資源,罔顧他人尊嚴或權利,不擇手段只為了達到自己其實是虛妄而無意義的目的。雖然本書故事並沒有意圖要探究前述課題,而只是想要敘述,買賣嬰兒遺體給他人當做藥品之事件的異常與暴虐,但是自己在閱讀本書時,卻還是會多想一些這種好像也沒有特別重要或特別有意義的事情。

2021年1月1日 星期五

Appointment with Death

英國推理小說女王Agatha Christie的作品。因為得知日本フジテレビ將在2021製播スペシャルドラマ,由知名劇作家三谷幸喜將本書故事改編成電視劇劇本,並將本書故事原本的背景舞臺,即耶路撒冷、死海等地區,改成昭和30年時的熊野古道,嘗試讓英國推理小說女王所創作出的故事情節,混入和製偵探小說的世界觀,所以讓自己有了想購入本書閱讀的想法。特別是三谷幸喜宣稱,本書是「アガサ・クリスティーの隠れた傑作」、「ポワロ物で、僕がいちばん好きな作品」,便更讓自己想要在閱讀完本書後,主觀地去判斷前述說法是否只是為節目宣傳的溢美之言。

對自己來說,本書故事所鋪陳出的謎團事件或許不是特別懸疑或離奇,而在閱讀的過程中,自己也已從作者所拋出的蛛絲馬跡中隱約猜到,哪個登場人物才是真正凶手,雖然自己並沒有看出,作者為了讓該名登場人物與死者產生關連所埋下的敘事伏線。然而,即使本書故事的情節轉折並沒有讓自己讀來感覺非常意外,但是作者鋪陳情節展開的細緻度,以及在敘述謎團事件時讓敘事架構環環相扣的縝密度,都讓自己感覺作者的敘事功力與寫作技巧,做為英國推理小說女王是當之無愧。

特別是當作者寫出,一個性格扭曲的獨裁者,做為一家之主如何控制並壓抑家庭成員的個性與自主性,卻又讓這名獨裁者被殺害的理由,不是因為成員想要擺脫束縛、拿回主宰自己人生的權利,而是因為更普遍常見的原因,即凶手要避免讓自己想極力隱藏的過去被死者用來宰制自己,這樣的敘事不能不說是頗具巧思。被死者控制的家族成員們因為誤判案情或因為避免被懷疑而選擇說謊,但是偵探卻透過與所有關係人進行對話,並用審慎而細膩的論理邏輯,將所有謊言一一戳破,進而抽絲剝繭出真相。每個關係人的證詞交織出一張綿密的網,而偵探則是用其如同一把鋒利剪刀般的推理能力,在精準抓出存在於不同證詞間的矛盾或不一致之處後,一刀剪斷感覺像是已經纏成死結的線團,然後為證詞所交織成的網整理出結構與秩序。作者以流暢的敘事,鋪陳關係人陳述證詞,以及偵探為多方證詞理出邏輯的過程,自己讀來會感佩作者在構思細節與鋪排橋段上所具備的過人才華。

在本書故事中登場的獨裁者,剝奪了其家庭成員們的自主性與獨立性,讓家庭成員們必須依靠其過活,承受壓力,懷抱恐懼,卻仍無法違抗獨裁者或擺脫獨裁者的壓迫與宰制,必須等到獨裁者死亡,家庭成員們才能重獲新生,以獨立而有自主性的方式活著。雖然有些力量嘗試將部分家庭成員拉出被囚禁的牢籠,也有部分家庭成員開始意識到自己必須採取行動來終結所身處的異常狀態,但是不論是因為還來不及行動或是因為不敢輕舉妄動,最後獨裁者是死在非家庭成員的凶手手上,家庭成員們只是被動地並非真正靠自己的力量,從獨裁者的掌控中脫離。作者描繪家庭成員們的人物形象與性格心理,雖然只是描繪出個概略而沒有工筆刻劃,卻也成功區隔出不同成員間的差異性,並讓前述差異性導引出不同成員採取不同行動,進而增加敘事情節的繁複程度,或許這也是作者具備過人寫作功力的一種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