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31日 星期二

盤上の夜

2012年上半期第147回直木賞候補作,收錄六篇以各式棋戲為主題的科幻短篇小說,而其中同名短篇《盤上の夜》為2010年第一回創元SF短編賞之最終候補作,並獲得特別賞之山田正紀賞。
本來預期這本書中的各篇故事應該是花費大量篇幅在描述各式棋戲的進行與競逐,是以鬥智或心理戰為主軸的情節鋪陳;但是實際讀來卻是有所驚喜,作者是透過各式棋戲在書寫其特殊的世界觀、歷史觀、人性觀察與哲學,每個故事中或都有個天才與瘋狂、病態與異常的主角,透過特定棋戲的精進追求某種幻覺式的境界,是種不甚現實而超脫迷離的感官與理性交雜。
例如在第一篇《盤上の夜》與接續其情節之最終篇《原爆の局》,失去手足的圍棋女流棋士,將圍棋的棋盤當成其感官的延展而讓棋局予以具象化與幻象化,之後在美國發生的對戰,作者對比了廣島原爆當時發生的另一場棋局,進而抒發其歷史觀並點出其他篇章曾被論及的觀點,在棋局的世界中現實彷彿被吞噬,但是卻又真實無比,因為棋戲如人生,九成是意志但一成是天命。
此外,《人間の王》中接受電腦程式挑戰的棋手其實是在追求神的布局,但是最後其意志與記憶卻是透過科技而被再現,形成某種矛盾的融合;《清められた卓》中麻將成了一種新興宗教,能感知麻將波動的教祖救贖了另外三家的心病;《象を飛ばした王子》是篇歷史寓言,發明古老棋戲的王子選擇遁世的宗教,而其所留下的棋戲是人世政治的化約,也是一段歷史的終結與開始;《千年の虚空》則是兄弟的愛恨與對抗,翻弄兩人命運的女子被心病所苦,嘗試與命運掙扎卻是更深入地改變了所有關係人的命運。
有著不同解讀可能的短篇小說,並非閱讀友善的作品卻又有讓人可以讀進去、從霧裡看出一朵花的空間。

2012年7月26日 星期四

沒落與過時

昨天前往已光顧多年的CD店取貨,訂購的貨卻還沒到;而在預訂之後預計發行的幾張CD時,老闆跟自己聊起了、最近生意難做、景氣不佳、有萌生退意但是仍有諸多問題要克服(諸如庫存無法處理)等。
的確,國際間CD銷量是不斷在探新低,說是因為網路或數位化之影響,但或者更多是因為音樂與娛樂產業、甚至是社會文化的質變。這個時代還在買CD、虛耗大把銀子在實體流行音樂產品上的人,逐漸退居非主流、甚至會被當成異類或傻子;在日幣匯率高騰的當下,購買從日本輸入的水貨CD,更像是種浪費與虛妄的愚行。
彷彿在見證一種行為的不合時宜,以及一種服務型態或商業模式的沒落。
年近40的自己不應該再如此虛耗資源,工作上無法走出飛黃騰達或待遇豐厚的路,生活上盡是想維持著浪擲時間與金錢的年少輕狂;說穿了,做自己就是一種過時,因為那個名為青春的時代已經過去,在別人成家立業、不斷向上之社會流動的映照下,自己的生活模式就是種沒落,甚至是種沉淪。
就算想要死撐在這個有CD買、有書看、有新知可以追求的世界裡,職場的發展趨勢、外在情境的變化、社會潮流的演進,在在讓自己這個買CD、買書、盡量找時間閱讀卻不知追求現實中之上進或更上一層樓的「前代遺老」,只能看著環境變遷而沒落,行為價值過時而被譏諷老朽。

2012年7月23日 星期一

ビブリア古書堂の事件手帖2~栞子さんと謎めく日常~

之前因為出版報導指出這個目前發行到第三集的系列作品吸引了爆發性的人氣,也由於閱讀第一集的經驗並不算太負面,所以在閱讀第一集後也衝動地購入了第二與第三集,想看看作者所設定之人物特質與故事元素還能變出什麼樣的新花樣。
在第二集中以舊書為標的所牽引出之人情世故謎題的推理成分,感覺上相較於第一集削弱了一些,故事情節之置重點似乎是轉移到了男女主角本身的家庭故事與人際關係:男主角的前女友、女主角離家出走的母親,都在舊書所帶出的人情世故謎題中登場,而這樣人物關係近身化的效果,就是更多的故事篇幅被用來描述男女主角之間微妙曖昧、若即若離、總無法到位的牽引關係。
感覺上女主角的人物特性描繪應該要在第二集有更鮮明的層次感出現,但是實際閱讀後卻覺得女主角的角色特質有更趨複雜卻不是更清晰深入、而是更模糊游移的感覺:雖然母親的負面形象與所作所為帶給女主角某種傷害,也讓她的性格晦暗面被突顯出來,但是相較於第一集中那個人味比較濃的女主角,第二集中女主角顯得更不近人情、更超現實的虛無飄渺。
不過並不因為如此,第二集閱讀經驗的輕鬆度與娛樂感就淡化了,女主角母親的行動謎題設定有其層次感與曲折度,做為第二集的收束或者有其適當之處,而後記中男主角點破女主角之行為意涵,也有其溫度與一絲絲浪漫之氛圍存在。

2012年7月17日 星期二

Foreign Bodies

2012年The Orange Prize for Fiction的shortlister。
時空背景大致是二次大戰結束而冷戰開始的幾年後、美國逐漸進入反共之政治氛圍的大西洋兩岸。故事女主人翁是有過短暫失敗婚姻的獨身中學老師,一開始受到看不起自己而兩人關係惡劣的哥哥所請託,前往法國尋找哥哥離家出走的兒子,而這樣的機緣讓女主人翁被迫逐漸介入哥哥的家庭生活,在久未連絡的狀況下去接觸其實是陌生的兄嫂、姪子與姪女。
女主人翁的哥哥捨棄自己所厭惡的猶太裔身分,與家世背景優良的太太結婚後並且勤奮發展事業有成,所以其對於在其眼中生活是全然失敗的妹妹有幾近嫌惡的反感。對於父親安排的道路產生反抗心理,執意要到歐洲去尋找自我的兒子其實是未經世事的自私與盲目,在巴黎遇到歷經艱辛、有過婚姻與小孩的年長東歐裔女子而一見鍾情後結婚。女主人翁的姪女是其兄長的驕傲,雖然其追尋弟弟的腳步而曾在巴黎有過一段脫離父親所期待之常軌的經歷,但其較為務實或者說是怯懦搖擺的性格讓其渴望自由卻到頭來還是回到父親所掌控的框架中。主人翁的兄嫂因為精神耗弱而在一家養護機構接受藝術治療,主人翁意外的造訪並告知其兒子的消息,之後主人翁的書信更導致了兄嫂可能是自殺的意外。
當然短暫婚姻的陰影對主人翁有其深遠的影響,因緣際會與前夫的重逢並不是什麼能解開心結的愉快會面;主人翁與兄長之間的嫌隙已深,在沒有互信基礎之情況下,對於下一代行為之不同對應與解讀,形成一種必然連接的羈絆卻也是最難解的負面衝突與複雜情緒。
"She thought: How hard it is to change one's life.
And again she thought: How terrifyingly simple to change the lives of others."
這段引言出現在全書的倒數第二頁,讓自己有相當的感觸;全書中許多人物都是自私而短視,被困在自我侷限的框框中卻總是想著無法被滿足的慾望,不論是自由、不流於俗、成就地位、擺脫自我嫌惡的過去、跳脫孤獨單調的生活等,這些人最後不見得能得到自己所要的改變,卻牽引了別人的生活走向不可預期的方向。

2012年7月15日 星期日

鍵のない夢を見る

目前是2012年上半期第147回直木三十五賞的候補作,為日本年輕新銳女作家辻村深月的短篇小說集,其中《芹葉大学の夢と殺人》一篇為2011年日本推理作家協会賞短編部門候補作。
本書集結的五篇故事可以說是女性在慾望不滿或希望落空時、與扭曲的現實所交錯出之脫軌或失序的矛盾與錯誤。或者結局是場犯罪也是受害,但是故事的主要情節軸線,卻是在描畫故事中女主角在不盡理想的現實中欲求的發展與壓抑、情緒的暗湧與波動等面向:
期待犯罪是為自己而發生,一方面怨恨自己總是遇人不淑,卻另一方面希望自己可以是歪曲的愛慕所投射的對象,因為那至少是種被愛;
在被殘暴對待後狠下心來分手,卻導致自己的至親受到牽連而被殺害,在被挾持逃亡的過程中,卻彷彿有種被帶去旅行的錯覺,寂寞或者真是種讓人誤入歧途的致命武器,即使到頭來仍是一場鏡花水月;
被不斷自我催眠但卻好高騖遠的夢想陳述所牽引,因為在自己逐漸平凡而無趣的日常現實中像塊浮木一般是種差強人意的救贖,所以與過去藕斷絲連,卻也因此自陷危險,但是在反現實性格的暴衝中自己的受害,卻也成為自己這多年來對現實與自己不滿的一種報復手段。
上述的女性心理看似幽微曲折,但是自己讀來卻有種過於匠氣與做作的華而不實,而書中故事的男性們,正常點的就是傳統男人性格,不正常點的就是暴力男、自戀男或逃避現實的幼稚男,所以讓自己讀來覺得書中所要投影的現實世界未免也太偏頗了點。

2012年7月13日 星期五

幾近社會人

昨天的午餐是個令自己略感尷尬的狀態:因為之前一件莫名其妙之公務協助請託(過程讓自己不舒服而有所怨言)而受邀參與聚餐,在自覺不應該被請這段飯卻也找不出藉口或理由拒絕的情況下,和另外三位自己沒有太多交集也不想有什麼交集的同事,在公司附近的日本料理店吃了一頓將近1小時的午餐。
當然自己有些刻意地遲到,讓自己可以在午休時間到來時才離開辦公室(心中不免覺得有些人真的很不在乎,在長官心眼不大又會計較到班時間的情況下,竟然約了個比表定午休時間提早半小時的出發時間);到了現場自己也開啟常常有bug的社會化模式,想辦法裝著想跟這些同事熱絡而開展一些話題,盡量掩飾自己敷衍態度地詢問著一些自己其實毫不關心的問題。
坦白說,對於參與這次聚餐的同事,自己在其背後都有表達過負面之評價,而這可能是因為自己對於他們存有偏見,也顯示自己總是很不小心地臧否他人,在很自以為是的情況下讓自己顯得情緒化而失去好人緣。只是自己的確也和這些同事不太合拍,在帶有些罪惡感又不是很舒服的狀態下要讓自己客套而社交,果然是件讓自己很辛苦的事情。
這樣的作為讓自己有比較社會化嗎?好像有點是這樣又好像並不盡然,總是沒有辦法談論自己有興趣的話題,總是會說錯話表錯意或者太拐彎抹角,即使自己可以吃了這樣一頓午餐,似乎也不能證明什麼,自己能多麼像個社會人,也還是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2012年7月7日 星期六

ビブリア古書堂の事件手帖―栞子さんと奇妙な客人たち

因為看到出版報導指出,這個迄今發行了3本小說的系列,其發行量累計已超過300萬本,所以便好奇去購入來一窺其個中奧妙。本書是該系列的第一部,於2011年3月初版發行。
故事的男主角是個長身而給人感覺粗壯體能好的青年;無法順利就業而與祖母和母親同住的他,在祖母過世後,拿著愛書的祖母所遺留下來之一本貌似附有夏目漱石簽名的文庫本小說,來到自己高中時期留下深刻印象的舊書店想一探該小說的真偽與價值,因而邂逅了因傷住院之年紀較長的女主角,女主角喜愛閱讀而有豐富的圖書知識,性格內向沉靜卻有過人的洞察與推理能力。
在角色與情節連貫的情節中有著獨立的四則故事,每則故事都是因為一本舊書而開展。男主角因為第一本舊書而得知了自己的身世與祖母所想隱瞞的情史,並且得到了在舊書店工作的機會並與女主角展開了曖昧,而後每本舊書都讓男女主角邂逅了相當有特色的顧客們,也讓女主角發揮其推理能力,解開了因為書而因緣際會的人際關係之謎。
雖然不是有多麼深刻的人性描繪,但是卻是可以輕鬆閱讀且不會太流俗或陷入窠臼的另類推理小說,而自己在讀完後也決定購入系列之第二部與第三部,之後再找時間繼續閱讀下去,看看作者能繼續變出什麼花樣來。

2012年7月2日 星期一

果断 隠蔽捜査2

2008年山本周五郎賞共同受賞作、同年日本推理作家協会賞長編及び連作短編集部門受賞作、為今野敏警察小説「隠蔽捜査シリーズ」之第二部。
以通常在警察小說中扮演阻礙現場搜查得負面角色的所為菁英出身之警察官僚(キャリア警察官)為主角,其貫徹自己信念,不隨波逐流以升遷與維持組織慣性為取向,同時具備菁英之保守價值觀與挑戰現狀之正義感和行動力,而這樣性格鮮明之主角便讓這個系列的警察小說有其獨樹一格之定位存在。
身為通常不參與現場搜查的行政官僚警察官,主角的家庭私人事務與公務上的犯罪偵查,在書中成為並行的情節軸線;透過這樣公私兩立的方式作者讓主角的日常得以立體而深化,並讓其角色性格鮮明與確立,同時也讓書中故事多了現實感與人性。當然這樣的主角還是所謂的故事英雄,其角色設定是理想型,所有事情的歸結也都是還稱得上不錯的結局,所以某程度來說,其仍是通俗小說而非意圖迫近人生真實的文藝小說。但是即便如此,本書仍有可觀之處,同時亦會讓人有所啟發,特別是作者透過主角對於人性與現實所進行的觀察與批判。
例如主角批判管理官的一句話,「小物に立場や権限を与えると、ああいうことになる」,或貼切地描述出當前自己職場上的長官生態。

Pina (3D)

昨天臨時受大學同學之邀去觀賞一部自己其實毫無所悉的電影,而在撰寫這篇心得時,自己也沒有打算就電影所紀念與講述的編舞者及其舞團,進行任何背景資訊的檢索。
電影中交錯著舞團中來自各國的舞者對於編舞者的懷念與崇敬,導演讓舞者們在不同的城市空間或者自然景色中舞動過往的動作與舞碼;電影中也有為數甚少的紀錄片片段,但是既有舞碼的大型舞台表演應該是舞者的重新演繹。
3D的效果讓舞台表演的立體感與景深被製造出來,同時舞者在不同空間或景色中的肢體動作也與背景有所層次分別。只是很原始人的自己,面對自己的第一部3D效果電影,卻相當不喜歡那人工的立體感與層次感,讓舞台表演的效果失真,反而有種令人錯愕的突兀感。
不過電影中的舞蹈肢體讓自己有受到撼動:專業舞者的水準或者是因為自己是門外漢而大驚小怪,但是他們的柔軟度與延展性、力道與優雅,都讓節奏明快而繁複瑣細的肢體動作變得相當具有衝擊力。編舞者的風格在電影的選材與剪輯中被明顯呈現,將人際關係緊張卻疏離、迫近卻衝突的壓迫感深刻表現,是自己最主要感受到的觸動。
自己嘗試著不去解讀舞碼、不去賦予個別動作意義也不盡力為舞蹈編撰合理的故事,因為這是不能用語言述說的事物,是自外於語言的溝通與觸發;只是在自己尊重舞蹈不想被語言所界定的特質時,自己卻也不免覺得,這樣抗拒被現實化與通俗化的溝通,到底能有多少的價值?說自己是庸俗或者務實都可以,但是沒有說出番道理或者論述出一套自圓其說,沒有嘗試與外在現實連結或者產生某種改變的效果,總會讓自己覺得很虛浮,很華而不實。
總而言之,自己就是做不來敏銳感知的藝術鑑賞者,美好的舞蹈當前,濃厚的感情當前,自己卻還在懷疑,尊崇這樣的舞蹈是否只是文化菁英的自我滿足,覺得說著超現實的超越與跳脫,這世界就能得到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