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7日 星期二

Foreign Bodies

2012年The Orange Prize for Fiction的shortlister。
時空背景大致是二次大戰結束而冷戰開始的幾年後、美國逐漸進入反共之政治氛圍的大西洋兩岸。故事女主人翁是有過短暫失敗婚姻的獨身中學老師,一開始受到看不起自己而兩人關係惡劣的哥哥所請託,前往法國尋找哥哥離家出走的兒子,而這樣的機緣讓女主人翁被迫逐漸介入哥哥的家庭生活,在久未連絡的狀況下去接觸其實是陌生的兄嫂、姪子與姪女。
女主人翁的哥哥捨棄自己所厭惡的猶太裔身分,與家世背景優良的太太結婚後並且勤奮發展事業有成,所以其對於在其眼中生活是全然失敗的妹妹有幾近嫌惡的反感。對於父親安排的道路產生反抗心理,執意要到歐洲去尋找自我的兒子其實是未經世事的自私與盲目,在巴黎遇到歷經艱辛、有過婚姻與小孩的年長東歐裔女子而一見鍾情後結婚。女主人翁的姪女是其兄長的驕傲,雖然其追尋弟弟的腳步而曾在巴黎有過一段脫離父親所期待之常軌的經歷,但其較為務實或者說是怯懦搖擺的性格讓其渴望自由卻到頭來還是回到父親所掌控的框架中。主人翁的兄嫂因為精神耗弱而在一家養護機構接受藝術治療,主人翁意外的造訪並告知其兒子的消息,之後主人翁的書信更導致了兄嫂可能是自殺的意外。
當然短暫婚姻的陰影對主人翁有其深遠的影響,因緣際會與前夫的重逢並不是什麼能解開心結的愉快會面;主人翁與兄長之間的嫌隙已深,在沒有互信基礎之情況下,對於下一代行為之不同對應與解讀,形成一種必然連接的羈絆卻也是最難解的負面衝突與複雜情緒。
"She thought: How hard it is to change one's life.
And again she thought: How terrifyingly simple to change the lives of others."
這段引言出現在全書的倒數第二頁,讓自己有相當的感觸;全書中許多人物都是自私而短視,被困在自我侷限的框框中卻總是想著無法被滿足的慾望,不論是自由、不流於俗、成就地位、擺脫自我嫌惡的過去、跳脫孤獨單調的生活等,這些人最後不見得能得到自己所要的改變,卻牽引了別人的生活走向不可預期的方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