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7日 星期六

悟浄出立

目前是平成26年(2014年)下半期第152回直木賞候補作。本書是1976年次的作者万城目学第五度入圍直木賞,然而自己過去卻不曾閱讀過他的作品。這次是因為被書的簡介所吸引(「中国の古典に現れる脇役たちに焦点を当て、人生の見方まで変えてしまう連作集」),加上是篇幅不大的短篇小說集,所以便抱著一探究竟的好奇心購入閱讀。
然而讀完本書之後的驚豔感,讓自己產生跟作者相見恨晚之情緒。不論身為日本人的作者對於中國歷史或傳奇的認知或解讀是否足夠深厚或者正確(因為以自己的歷史或國學常識也無從判斷),作者在短篇小說的篇幅中,用為人所知悉的故事橋段與人物(西遊記、三國志、霸王別姬、荊軻刺秦王、司馬遷受宮刑等),從事件配角的觀點出發,在毫無減損敘事進展之高潮轉折與故事閱讀之娛樂感的同時,表達其體悟人生的獨特哲學與價值觀,這樣的寫作巧思與功力,在通俗中又不失深度與內涵的適當尺度拿捏下,實在為人帶來許多閱讀樂趣,也讓人折服於其才情洋溢。
書中每篇故事,事件的配角從自己的觀點出發,觀察描述那些被人所熟知的歷史或傳奇人物;但是這些配角的觀察不只是用其立場或價值重新詮釋事件而已,其往往也回答了一個作者透過配角之描述所想探究的謎團或問題,而故事中配角解開疑惑的過程,一方面就像一篇推理小說一樣,帶來閱讀敘事起伏轉折的樂趣,另一方面作者為問題所提供的解答或體悟,卻又帶給讀者重新檢視或省思人生的思考點。
例如,在《悟浄出立》中,沙悟淨對於自己的邊緣化與無聲化感到無力,但也不解於曾經是智謀出眾之天蓬元帥的豬八戒為何淪為總是讓唐三藏陷入妖怪詭計的始作俑者,而當他向豬八戒詢問箇中緣由時,其所得到的答案就像是在告訴讀者一個簡單卻受用的道理。
在《趙雲西航》中搭乘溯航長江至蜀地之軍船而暈船的趙雲,在與諸葛亮的一席話中重新體悟到「故鄉」這個詞彙的意涵,以及人們尋求歸屬感的各種方法(本篇也是自己在本書中最喜歡的一篇)。
《虞姫寂静》中的虞姬,在四面楚歌中向楚霸王項羽所要回的不只是項羽所給她的替身身分、命名與首飾,其是透過重新從屬的過程表達出自己的愛與自主性(矛盾、很不女性主義也很不政治正確的解讀)。
一個與荊軻姓名同音異字的秦國法家官吏,過去曾與荊軻有段淵源,讓荊軻失去任職官吏的機會,在這樣的情節設定下,《法家孤憤》透過存在於重大歷史事件發生時之無名凡夫的認識與想法,去說明震驚世人的失敗刺殺事件,如何雷聲大雨點小地無法撼動體現於法家思想治理的政治一統。
最後,《父司馬遷》中司馬遷的女兒探求父親為何接受屈辱之宮刑而不選擇有尊嚴死去的真相,並在面對出獄後靈魂已被掏空的父親時,動之以情也說之以理地讓司馬遷重拾史記的撰寫工作(本篇是全書中讓自己感覺較為平庸的一篇,希望這不是代表作者在這個題材的寫作上已經陷入瓶頸)。
總之,真心希望作者不要再槓龜第五次,因為這本書值得肯定。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