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9日 星期日

死屍累々の夜

日本推理小說家前川裕的長篇作品。透過網路搜尋一下作者經歷,才發現作者是日本法政大学国際文化学部的現任教授,主要擔任授課的科目是「比較文化」、「言語文化演習」,而主要研究領域則是「欧米文学と日本文学の影響研究」、「日米の犯罪小説の研究」。或許因為創作只是個兼職,所以作者在2012年才正式以小說家身分出道,當時作者已經超過60歲(作者是1951年出生)。
之所以要說明作者的背景經歷,是因為自己在得知這些資訊後,才比較可以理解自己在閱讀本書時所感受到的一種感覺:寫這本書的人非常工整嚴謹,其像是在實踐一種創作理論,且文字風格走的是一種精準推敲路線。
作者書寫一個記者相隔30年後開始調查、圍繞一名前後共計殺害十人而最終與六名女子集體自殺的男子所發生的事件與謎團,並透過事件側寫與訪談記錄二種敘述型態交錯來進行敘事,建構出一種所謂虛構紀實的風格。在這樣的虛構紀實中,有的是記者帶著其主觀論斷所整理解讀出的事件概貌,但不論是側寫或者是訪談,到頭來都不過是揣測性質的建構,事實在所有關係人幾乎都已身故的現在早已無從掌握,或者更正確地說,即使是事件關係人也只是如同瞎子摸象般、以自己的主觀與侷限存在於事件之中。
不過自己所認為存在的創作理論實踐在本書中並不會流於匠氣而破壞故事本身的娛樂價值;做為一本推理小說,本書所敘述的事件本身仍有其懸疑性,而雖然仍有許多謎團得不到確定的答案,但是故事最後仍是把事件最大的伏筆收束在出人意表卻又合理的結局上。只是由於敘事之設定,對身為一切事件核心之男子的描述只能曖昧而浮面,但是如果以比較偏向作者創作意圖的角度來解釋,或者可以說這是作者想要凸顯重建事實的困難性,因為所有嘗試重現過去事件的努力都只會製造出更多的歧見與疑問,所以男子如此扭曲兇惡的作為到底是出自怎樣的心理思維或是被何種經歷所誘發導引出來,都不可能被正確地解答。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