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8日 星期三

BABEL

日本推理小說家日野草的短篇小說連作集,是其先前作品〈GIVER〉的續作。之所以購入本書閱讀的原因,是因為先前在閱讀〈ザ・ベストミステリーズ2016 (推理小説年鑑)〉時,對於被收錄其中的短篇小說《グラスタンク》感到好奇,想看看作者能把這樣的背景設定操作到何種程度,所以便購入本書,其收錄包括前述短篇小說在內之5篇以同樣背景設定為基礎的故事,想透過親身閱讀來評估一下,作者持續探索這個背景設定的可能性會是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淪。
前述背景設定是,主要人物「義波」任職於一家為「復讐代行業者」的公司,其提供為客戶報仇雪恨的服務來換取金錢。書中故事的敘事觀點往往是以被報仇者為敘事者,而這樣的技巧或是為了讓敘事者為何被怨恨、誰提出報仇雪恨的服務需求、報仇執行的具體內容是什麼等問題可以變成故事的懸疑點,而敘事者一開始的行動會如何連接到之後「義波」所執行之代為報仇雪恨的計畫或甚至是陷阱,也成為吊讀者胃口的重要情節高潮之一。
例如在《ナイト・ジャーニー》中,敘事者在殺了人並負傷之後搭上回故鄉的夜行巴士,最後一刻趕上巴士的青年(後來其身分被揭露,即為主要人物「義波」)選擇坐在敘事者旁邊。而後故事開始披露,敘事者其實是詐欺犯,其殺害同伴並橫奪所有非法收入後要回家與妻兒團聚,而「義波」與全巴士上的人均為「復讐代行業者」,其目標是為重要資產被騙走的婆婆奪取敘事者所珍視的事物,即與妻兒團聚的機會。這樣的故事,即使青年便是「義波」一事很容易想見,但是情節上存在不可預想的懸疑,仍讓故事有了戲劇性與娛樂感。而故事對於敘事者背景的側寫,以及在描述敘事者與「義波」交手之過程中所點出的人性,雖然淺薄,但是襯在這樣以情節懸疑與不可預期轉折為主要訴求的故事底下,或者是剛剛好。
只是,作者為本書所全新創作的頭尾兩篇故事(情節有所連貫,所以其實可以說是上下兩篇故事),卻讓本書如果會發展成系列作品的話,其發展可能性會是向下沉淪的機率變高。特別是在第一篇故事《バベル》中,雖然從占據展望台挾持人質之事件到「義波」登場的情節不算精彩,但至少懸疑度仍在水準上;然而當最後一篇故事《バビロン》要將第一篇故事的後續發展做個交代時,因為加入了「悪事銀行」這個在第四篇故事中開始出現的新元素,便讓整個敘事本來該有的凝聚力變得渙散,並讓在原本背景設定中敘事者、「復讐代行業者」以及「復讐代行」之內容間會有的有趣互動消失殆盡。以「悪事」為交易貨幣的「銀行」,協助他人遂行惡行來交換其對之後其他人之惡行提供協助的義務,這樣的設定讓整個故事的超現實感變得太過濃厚,讓敘事失去平衡而流於浮誇無稽。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