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1日 星期四

合唱 岬洋介の帰還

日本推理小說家中山七里「岬洋介シリーズ」的長篇小說作品。作者在今年以作家生活10周年紀念的名義,推出每個月出版一本書的計畫,而本書則是依前述計畫在4月出版。然而,本書雖然是作者「音楽ミステリー」系列的最新作品,但是在本書故事情節中幾乎沒有什麼跟音樂有關的敘事元素,除了系列作品主角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鋼琴演奏家,因為朋友有難臨時回日本並取消在歐洲的演奏會,因此必須支付鉅額違約金之情節橋段外。或許應該說本書故事是在講述,發生在刑事案件偵查過程中的密室殺人事件。此外,在本書故事中出自作者不同系列作品的人物均有登場,例如在少年時期曾經殺過人的律師、毒舌派的法醫、獨行俠的警察等,讓本書故事讀來感覺像是完整體現作者作品所建構世界觀的大牌雲集賀歲片,熱鬧有餘,但邀來名角客串是否有讓本書故事變得更精彩,自己給這個問題的答案則是否定的。
不能確定是否是受到作者量產作品的影響,感覺作者在書寫本書故事時,是很粗略地讓故事敘事情節有個起伏轉折不能說是不大的外貌,但是對於情節展開的細節卻沒有很細緻地好好處理。如此一來本書就會讓人讀來感覺故事情節好像很有變化與很有趣,但是稍稍細想一下,又會覺得故事情節內容好像有點膚淺空洞,而敘事架構也好像有點鬆散。
本書故事講述,一個有吸食毒品習慣的男子闖入幼稚園,看似隨機地殺害兩名老師與三名兒童。男子在被警察逮捕後被移送至地檢署,而承辦檢察官在進行訊問時竟失去意識,清醒後男子已被槍擊身亡在只有兩人在場的密室中。檢察官的西裝外套袖口被驗出火藥殘留,做為凶器的手槍是另一件刑事案件的證物,上面只有檢察官的指紋。雖然檢察官主張自己不記得發生什麼事,但是其仍然被起訴的理由是,槍擊案發生在僅有兩人在場的密室中,證據很齊全,且檢察官被認定有行凶動機,因為檢察官認為男子會主張不能辨識其行為違法來逃避刑罰,所以湧上一股要替天行道的正義感。系列作品主角得知自己的友人被控殺人,緊急回國想要查出真相,並在經過一番調查後發現,男子並非隨機殺人,其行凶動機是與過去一起造成多人傷亡之交通意外事件有關,而檢察官雖然是偶然地被分案到偵查男子殺人案件,但是其在過去的交通意外事件中曾經做出不起訴處分,所以這便成為家人亦在交通意外事件中喪命之檢察事務官,策劃殺害男子並嫁禍給承辦檢察官的動機。
前述故事情節看似複雜曲折,但是細究起來卻有一些讓自己覺得不是很合情合理的地方。舉例來說,其他人所認定的檢察官行凶動機,或許可以說是因為指向檢察官行凶的證據很明確,所以需要為檢察官的行為找出個解釋,但是如果是這樣,則檢察官大可不需要很拙劣地在密室中殺人後,再主張自己被下藥後昏睡不省人事,其要不然就是策劃並執行,不會留下這麼多證據而更有機會讓自己脫罪的殺人手法,再不然則是大方坦承自己殺人是出自於伸張正義,因為如果其正義感強烈到其會動用私刑,則其根本不會還想要隱匿犯行。感覺在本書故事中的警方與檢方都很容易相信事物的表象,很容易接受一個其實漏洞百出的解釋,但是其畢竟也是專業人士,應該不會是那麼需要英雄登場來拯救,在沒有更有智慧的人來為其解開謎團的情況下,就會落入真凶所設下的圈套,羅織無辜的人入罪。而在本書故事中最讓自己過不去的部分是,偽裝成密室殺人並讓檢察官成為唯一嫌疑人的手法實在有點老套而簡單,特別是如果透過科學鑑識所得證據如此容易被推翻,則當初進行鑑識的品質也未免過於低下。
系列作品主角即使必須付出鉅額違約金也要回日本來幫忙自己的朋友,雖然是讓人感動的真誠友誼,但其實主角可以有其他更能顧全大局的選擇,且就算主角跳出來也不必然就能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許作者是在描繪主角看似矛盾與衝突的性格特質,有著追求音樂理想的熱情,也有著能看透謎團背後真相的理智,但是對自己來說,作者並沒有好好說明,主角為什麼會對自己這位檢察官友人懷抱這麼深厚的情誼,而即使這樣的描述會讓主角的人物形象顯得更加獨特而突出,但卻不會因此讓人更容易對主角的心情感同身受。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