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5日 星期四

Great House

2010年National Book Award的finalist。
四條故事軸線,由四個不同的敘事者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分成兩部分來描述他者與自己的情感糾葛與故事流變,但其間在結構上仍有變奏之設計(第一個敘事者女作家之敘事內容有大篇幅是自己的故事,最後一個敘事者在兩部分是不同的人,雖然涉及的是同一條故事軸線)。
每個軸線的主要被描述者彼此之間有某種程度的牽連,但這些牽連卻並沒有在小說中被完整清晰地交代,每個軸線有呼應之處但是又有許多曖昧不清的謎團或懸疑。簡而言之,作者精心設計的繁複結構,是讓許多點狀的主觀回憶與敘事,偏頗不全而有所缺漏地織成整個故事的網絡,而這樣的結構也是呼應著作者想傳達的主題,就是每個人都像是瞎子摸象地、從個體經驗與主觀價值出發,在生命與歷史這個大敘事中,以其特有的形式(遺忘、封閉或者戀物等)掌握並面對某個片段的記憶、情感或遭遇。
人是有隔閡的,書中的敘事者幾乎都是因為愛、而想要貼近某個被囚禁在分離個體的他者靈魂,想分享其堅守的秘密、打破其慣常的沉默、想在即使自己仍可以單向付出的情況下證明愛是雙向的、想佔有自我封閉者的過去來獲得愛的存在感。但是回憶與遭遇都是孤單的,許多點狀的資訊並無助完成一片構面,每個人都是在生命這個大房子裡,抓著某個對自己有特殊意義的記憶中的家具,來彰顯自己的存在。但是這樣的個體彼此之間又該如何交流,如何走出自己的拜物,同時不去忌妒別人的拜物並無自己的容身之處?
在一個人旅行的過程中,讀這樣探討孤獨、記憶、隔閡、自我封閉與愛的侷限等主題的小說,其感觸就會更有臨場感。只是要說這本小說的問題的話,就是它太過文藝腔,作者太強烈明顯的藝術企圖,反而顯得做作而自戀,給人一種太菁英狹隘的作繭自縛,而不食人間煙火的感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