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6日 星期四

The Memory of Love

2011年the Orange Prize for Fiction的shortlister,一個放置在西非國家獅子山共和國的歷史與內亂中、書寫人性與存在的故事。本以為會是個流於俗套的刻板複製,但是漸入佳境的閱讀卻讓自己逐漸反轉自己的刻板印象。
愛上有夫之婦的上一代主角,在其回憶的敘說中,面對暗戀者的丈夫所抱持的政治理想,可以想見應該會是朝向背叛與出賣的方向發展其情節;來自英國的心理醫生,以及在醫院經歷內亂殘暴經驗的當地醫生,這樣一開始的角色設定,有讓自己擔心故事會不會就這樣平淡而可預期地走到結局。
然而當內亂戰爭的經驗開始透過不同的故事軸線被交織出來,中後段才出現的下一代「女主角」把所有主要角色的關係逐漸串聯起來,這本小說的富厚以及深度便逐漸被醞釀出來。
當這個國家所有的人都有著創傷後症候群,有著無法說明或者逃避記憶的醜惡經驗時,選擇宿命論似乎是必然的生存之道。有人「有幸」跳出(但最後結局是他的回歸,雖然這完全不是故事的重心,所以無法揣測作者是否有意道破所謂美國夢的虛妄),有人嘗試逃避(沉重的歷史以及個人的經歷)卻最後仍選擇在當下安身立命,有人用自己敘述的故事版本來詮釋自己行為的意義,而來自西方的主角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當地人的特別與常態,而最後回到英國帶著他自己的memory of love。
在小說中真正在行進的敘事,是平淡而帶有意識流抽象的不確實感,就像是一個現實的日常生活,因為生活細節的瑣碎平庸、因為人的情感有其共通之處,所以經歷其中的主角並沒有外顯的戲劇效果,而只有似幻似真的情緒流動;但是在小說中被人物所述說的經歷與歷史,卻是張力十足且沉重壓迫的重口味情節,暴力血腥與非人道,情感糾葛的背叛與出賣,像是用放大鏡凸顯了內亂與政治迫害中最鹹濕與駭人聽聞的片段,而對比出經歷過這一切之後的人的求生之道與存在方式。
上述的對比或者是這本小說讓自己喜歡且閱讀起來進入佳境的原因之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