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日 星期日

これはミステリではない

日本推理小說家竹本健治的長篇小說作品。自己在讀完本書後,確認了一下其他讀者在amazon.co.jp網站上所發表的評價,發現截至目前為止有3則評價,全部都是給本書5顆星的評價。這樣的結果讓自己又再度認知到,閱讀喜好真的是件因人而異的事,有時候一個人喜歡或討厭一本書的理由,對於另一個人來說就是夏蟲不可語冰,是不太能夠說明到讓對方能夠理解或認同。或許可以這麼說,真正不落入窠臼、具顛覆性格的創新寫作手法,以及無法落實創作企圖心、只能用形式上的晦澀艱深來掩飾敘事情節的內容貧乏與漏洞百出,有時候會是同一本書所得到、來自不同讀者的評價,而之所以會如此,或許是因為不同讀者戴著會過濾掉不同顏色的眼鏡,並在閱讀故事時著眼於不同的部分,所以會給出兩極化的評價。對自己來說,如果作者是很有企圖心地想要透過創作出本書故事,來突破存在於推理小說文體中、被約定俗成的敘事模式或框架,則本書故事做為其最後產出的成果,不僅是打破了框架,也捨棄了推理小說應該要有、同時也是其之所以會讓人讀來感覺有趣的特質。
首先,自己對於本書故事最無法給予肯定的部分是,其敘事情節讓自己讀來感覺很沒有節奏感與層次感,只是像是在毫無章法地拼貼一段又一段的敘述,有的敘述是在鋪陳故事中的現實,有的敘述則是在陳述故書登場人物所虛構出來的創作,有的敘述則是在描繪故事登場人物的夢境。如果這些不同層次的敘述,彼此之間是依據明確的敘事邏輯而相互連接起來,或許就能構成一個繁複但巧妙的敘事架構。然而,在本書故事中所出現的不同層次敘事,只是像是隨機而莫名其妙地並排在一起,其先後順序不是因為要讓不同敘述環環相扣、情節進展能有轉折而被決定,反而比較像是作者刻意要讓故事情節的展開在原地踏步,一直拖著不讓謎團事件背後真相被揭開,所以才不斷寫出各式各樣的敘述,讓故事情節讀來感覺很多樣、很複雜,但其實一直都沒有讓敘事情節是依循著軌道、有方向性地向前推進。
自己並不是要強求作者一定要採用線性模式、讓敘事情節有起承轉合,但是採用非典型的敘事架構跟完全沒有敘事架構,還是不同的兩件事,而自己則是認為,作者是用把故事講得好像高深莫測的方式,來掩飾自己沒有好好在講故事的事實。
舉例來說,本書故事一開始鋪陳出一個兩重層次的謎團事件,一群大學生與高中生,來到座落在湖水中央、僅以一條道路與湖岸相連的一棟建築物中,進行為成員所創作推理小說找出凶手的遊戲,而在被創作出來的推理小說中也在進行同樣的遊戲,只是不論在本書故事的現實中,或者是在本書故事登場人物所創作出來的故事裡,創作推理小說來讓其他人找出凶手的人都遇害身亡。前述設定如果被用來講述一個比擬殺人的事件,或許有點老套,但不一定會無趣,但是作者卻在讓敘事情節迂迴地進展之後,就前述兩重層次之謎團事件,給出一個相當不負責任且突兀的真相。故事登場人物所創作出的謎團事件,至少還有個凶手精心策劃、用來偽造不在場證明的犯罪手法,可以讓其他登場人物用合乎論理邏輯的方式想像出來後解釋清楚,但是發生在故事現實裡的殺人事件,其背後真相竟然是一個連續殺人犯沒有明確動機的犯罪衝動。作者寫出這樣的結局未免太不認真,或者說是因為太認真於突破與挑戰,反而不能兼顧一個說故事的人應該做到的責任與義務。
對於給予本書相當正面評價的讀者來說,作者正是用前述非典型的推理小說敘事,來表現推理小說故事情節所無法表現出的想法、概念、甚至是哲學思辨。或許本書書名已經擺明告訴讀者,本書不是推理小說,所以如果還用評價推理小說的標準來評價本書,就是沒有適當地尊重或理解作者的創作企圖心。然而,要打破推理小說的敘事框架,並不等於就可以不用把在故事中所鋪陳出的敘事軸線好好收束起來,或可以讓故事敘事情節一直繞圈子而沒有明確的進展。自己在閱讀本書時感覺無趣,或許不是因為本書是非典型的推理小說,而是單純因為本書根本沒有說出一個有趣的故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