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3日 星期日

文豪芥川教授の殺人講座

日本推理小說家前川裕的短篇小說集,共收錄5篇作品。在本書各篇故事中登場的偵探是專長領域為日本文學的大學教授,其同時也是一位推理小說家。前述人物設定讓在本書各篇故事中所發生的事件,幾乎都是發生在校園裡,或至少是與教授身邊的人有所牽連,而一名大學教授能碰到這麼多起讓人感覺不愉快的犯罪事件,或許就讓本書各篇故事讓人讀來會有種出自天馬行空之想像、不太對應到社會現實的感覺。

或許作者本來就無意書寫,其對社會現實的觀察或認知,而是比較想透過書寫明顯是虛構出來的妄想,去連接一些出自日本經典文學作品的理論或觀念,進而描繪隱藏在社會化表象下的深層人性心理。然而,雖然作者的創作企圖心值得肯定,發想也算有創意,但是其實際產出的成果,也就是本書各篇故事,卻讓自己讀來感覺有點失望。會感覺失望的原因在於,對自己來說,本書各篇故事所描述的事件與所引述的經典文學作品之間,即使作者嘗試著要讓兩者產生相互參照與相互牽動的關係,但是結果卻還是讓人讀來感覺兩者只是被拼湊在同一篇故事裡,故事所描述事件的內容與所涉及的人性心理,其實跟故事所引用經典文學作品的思想或哲理,並沒有太多可相互參照之處。

舉例來說,在〈天才と変態の芸術概論(入門編)〉中,作者安排登場人物去討論「不浄観」的概念,但是該篇故事所描述、在女廁放入竊聽器的事件,其實只是學校的行政人員為了滿足自己獨特的性幻想,要與自己的外遇對象在女廁中尋歡,為了阻止閒雜人等突然進入女廁所採取的行動而已。即使前述事件最後發展成,讓外遇對象懷孕的行政人員,在無意離婚後負起責任的情況下,起了殺意但殺人未遂,但是這樣的情節展開,跟「不浄観」並無什麼關聯,而就算最後登場人物們點出一個讓讀者自行去探究的開放性課題,即如果天才也具備變態的特質,是否能因為其是天才就接受其變態的一面,但是這樣將故事情節收束起來的手法,並不會增加故事的深度或廣度,因為故事所描述的事件就是一場庸俗而粗鄙的鬧劇,牽涉其中的人性其實並沒有太多值得去省思或體察的地方。

〈心中の現象学ー純愛か殺人かー〉則是從大學教授的妻子在國標舞教室裡遇到人際關係的問題開始,講述到大學教授曾經關注過的前輩作家,在年輕時代所遭遇到的一起可能是殉情未遂、也可能是殺人的事件。而當前述人際關係問題與疑似殉情未遂事件之間被隱藏的交集曝光時,前輩作家的外遇關係為其帶來了殺身之禍,而大學教授妻子所遇到的人際關係問題不過是更濃烈之愛恨情仇的冰山一角而已。然而,即使前輩作者過去遭遇到疑似殉情事件的地點是許多有自殺意願的人會選擇結束自己生命的地方,但是登場人物對於該地點所為的介紹與說明,以及所討論到出現在文學作品中的殉情橋段,或許並沒有被緊密地構連到,該篇故事所鋪陳出的謎團事件上,也因此對於該篇故事的主要敘事情節沒有產生太多搽脂抹粉的效果。

或許應該這麼說,在本書各篇故事中,理應是要發揮偵探角色功能的大學教授,其實稱不上稱職,其即沒有積極地調查與整理線索,也沒有展現過人觀察或分析能力,針對個別事件指出讓人無法看清真相的盲點,或破解隱蔽真相的障眼法。大學教授在各篇故事中比較像是一個說書人,只是把自己所遭遇到的事件講述出來,然後加上自己的評論與解讀。如果作者是將大學教授設定為謎團事件的旁觀者而非解謎者,或許也能寫出風格獨具的推理小說,例如大學教授總是從獨特的視角去詮釋謎團事件的意義,並做出辛辣而一針見血的評論,讓各篇故事不再只是鋪陳出謎團事件的解謎過程,而讓讀者有機會從經典文學作品中汲取養分,來對謎團事件所涉及人性心理有一番新的體悟或認知。然而,本書各篇故事並沒有產生前述效果,一方面或許是其所鋪陳出的事件不具備能讓人進一步省思的深度或廣度,也或許是因為作者所放入、援引自經典文學作品的敘事元素,與描述事件的情節橋段之間,並未發生相互參照的作用。一言以蔽之,本書各篇故事像是放入很多素材一起拌炒的料理,但是素材並沒有相互提味,所以品嘗後感覺味道也還是普通與一般。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