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5日 星期六

竹林の七探偵

日本推理小說家田中啓文的短篇小說連作集。之所以會購入本書閱讀,是因為其設定引發自己高度興趣,雖然在購入當下自己也已經隱約預想到,本書故事內容應該不會太有趣,甚至可能會有點荒誕不經。竹林七賢以安樂椅子偵探的姿態,在飲酒清談的同時,就各自所遭遇到的謎團事件進行推理與解謎,藉以展現個人智力並相互品評。自己在讀到本書內容說明時是如此認知本書故事內容的基本設定,然後實際閱讀本書後,發現前述認知是有些錯誤。例如真正負責解謎的登場人物是在竹林裡生活的謎樣女子而非竹林七賢中的任何一人,而最後謎樣女子表明自己的真實身分,竟是住在月亮裡的人。前述會讓自己想到竹取物語的敘事橋段,坦白說自己讀來是會感覺有些莫名其妙。此外,雖然自己對於魏晉南北朝當時的政治局勢或社會生活型態並沒有任何背景知識,所以自己並不能很有信心或有憑有據地論斷,本書故事內容是否忠於史實,但是本書故事的部分敘事情節,還是會讓自己讀來感覺很疑惑,甚至感覺作者並沒有很認真地看待考據這件事。

撇開是否忠於史實、或是否參雜太過超現實之奇幻小說敘事元素在其中等問題不論,本書各篇故事之敘事情節,在構思新穎性、敘事流暢性、情節轉折之張力與意外性等面向上,或許表現得都只能說是差強人意的平庸。例如,在〈尸解仙〉中,作者先是稍稍賣弄了一下其對於修道成仙這件事所整理出來的相關知識,而這些知識做為之後作者所要鋪陳出之謎團事件的背景資訊,卻沒有為該篇故事之謎團事件增加太多離奇或懸疑的色彩。該篇故事會讓自己讀來感覺平庸,或許是因為其所描述出、誤導目擊者以為自己見證了一場人死後成仙之奇蹟的障眼法,其實很像是一場廉價而老套的魔術,觀眾很難不預想到其所可能用到的手法。趁著目擊者注意力被移開時,詐死的當事人離開其棺材,讓目擊者以為當事人是從棺材中消失,而刻意被放進棺材的遺物,其實是誤導目擊者相信當事人已成仙的偽證。作者安排當事人用這樣的計謀製造出假象並欺騙目擊者,其實並沒有讓人讀來感覺非常匪夷所思,而即使之後真相被點明,也不會讓人讀來感覺結局不在想像之中或太出乎意料。

另一篇故事〈老子はどこへ行った?〉則是書寫出兩個謎團,一個是歷史之謎,即當年老子西出函谷關之後到底去了哪裡,另一個則可以說是日常生活之謎,也是作者所虛構出來的謎題,即竹林七賢之一的山濤,在選擇適當人選來擔任官職時,為何會挑出一個以為是適任的人,但這個人卻在任職一天後便辭職。對前者的敘述並未占該篇故事太多篇幅,而作者也只是透過在竹林裡生活之謎樣女子來提供一個可能的解釋,但是這個解釋讀來卻讓自己感覺還算有趣。然而,雖然作者用該篇故事的大半篇幅來鋪陳後者,卻讓自己讀來感覺作者只是在賣弄,其針對道家與儒家思想所做出、不能說是非常深入的比較與分析,而沒有發揮太多巧思或想像力在設計謎團事件本身。前來謀職的人積極展現出自己的某個面向,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其真正的意圖是什麼,真正的本性又是什麼,或許對初次見到謀職者的面試官來說,做出每一個判斷都是場冒險。作者筆下家境富裕的謀職者費盡心思地迂迴布局,卻只是為了讓面試官拒絕自己,這樣大費周章的行動或許只有紈褲子弟才會想到與做得出來,而作者的設定雖然可以自圓其說,但是卻也因為很符合想像而流於平淡無奇。

〈酒徳頌〉可以說是在本書中最像短篇推理小說的一篇故事,因為在故事裡有人被殺害,而在現場的每個人都看似不可能犯案。然而之所以人在現場的凶手能擺脫嫌疑,是因為目擊者做出錯誤的證詞,其因為飲酒過度而影響到知覺與判斷,所以誤以為自己身在高樓,但殊不知這樣的錯覺是被人所誤導。這樣的計謀稱不上是讓人想像不到或拍案叫絕的巧思,而凶手非尋常的行動,也會讓人懷疑其行動背後是否存在不良意圖。〈竹夫人〉其實是一篇靈異故事,但是作者沒有營造出應有的氛圍,讓人讀來不會感覺離奇、驚悚或恐怖,而這樣或許算是作者的敗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