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9日 星期日

ワトソン力

日本推理小說家大山誠一郎的作品。本書收錄7篇作者曾發表過、基於同樣設定所發想出的短篇小說,然後再加上作者新創作的〈プロローグ〉、〈インタールードⅠ〉、〈インタールードⅡ〉與〈エピローグ〉,這些新創作的篇章書寫一起發生在各篇故事所描述事件後的事件,藉以串聯並收束各篇故事的敘事,讓本書整體讀來有連貫性,並為之後發展成系列作品開啟變動設定的可能性。

本書主角擁有一種其自己命名為「ワトソン力」的特殊能力,其雖然沒有過人的智慧,可以在遭遇謎團事件時推理出真相,卻可以如同華生醫生協助神探福爾摩斯一樣,稱職地發揮助攻功能,讓在案發當時出現在其身邊的人,產生對案情進行推理的熱情,並且在推理能力上大幅提升。這樣的設定讓本書各篇故事的敘事架構有了某種模式或體例,即讓登場人物各自陳述其推理結果,然後進行論辯攻防,進而讓不同的可能性被提出、被質疑而後被推翻,藉以製造出敘事情節轉折。

前述模式或體例雖說是在各篇故事中不斷被複製,但卻也一直在變形甚至進化,例如:真正的凶手刻意說出誤導眾人思考方向的推理;原本未參與推理論辯的登場人物,卻中途主動加入並陳述自己意見;原本嫌疑人好像僅限於推理論辯的參與者,但後來真正的凶手卻是不在現場的某個人等等。而推理論辯的進展方式,也並非都是在完全否定前一個登場人物所提出見解後提出完全不同的見解,而是會以前一個登場人物所提出的見解為基礎,擷取其突破盲點的部分,然後再發展出更接近真相的見解。由於登場人物受到主角特殊能力的影響,雖然可以提升推理能力卻不保證其所做出的推理結果就是正確的,所以推理論辯的進展會比較像是一個嘗試錯誤的過程,登場人物們像是在腦力激盪,一個人拋出點子來讓其他人檢視,然後逐步將錯誤排除並導出正確答案。

必須說前述設定是有趣甚至可以說是很有創意的。只是,作者雖然很有企圖心地探索前述設定的各種可能,並不斷嘗試書寫出各種變形,但是讀來卻讓自己感覺有種華而不實的感覺。之所以會這麼說的原因是,作者很努力也還算成功地,沒有讓一再被複製的敘事模式或體例變得僵化而一成不變,甚至還可以說是一直在翻出新意,但是這些變化是發生在敘事架構上,而不是在故事情節實質內容上。也就是說,作者或許把推理論辯的過程描述得很有趣,但卻沒有設計出一個精緻而具巧思的謎團事件,所以雖然在故事中登場人物接連做出不同推理讓敘事情節不斷翻轉,但是敘事情節在翻來覆去之後所到達的結局,即使讓自己讀來感覺不在意料之中,卻也感覺不夠紮實、細膩、縝密與合情合理。或許可以這麼說,作者花比較多的心思在為「ワトソン力」的設定變出新花樣,但是卻忽略了要將謎團設計得再細緻一點,雖然在形式上作者有讓敘事情節不斷轉折,但卻把情節轉折處理得有些淺薄而粗糙,讓人讀來雖然感覺有趣,卻也感覺過於浮誇甚至荒謬。

舉例來說,在〈雲の上の死〉中,一起發生在飛機上的殺人事件,被害人之所以被殺害,只是因為其隔壁座位沒有坐其他乘客,所以讓凶手在下手時可以免除被他人目擊的風險,而凶手犯案的動機,則是因為其與在目的地負責驗屍的法醫共謀,需要一具屍體來藏匿其所偷來的贓物,藉此逃避海關的查緝,並讓共犯可以在驗屍時把贓物取出。這樣的敘事雖然在閱讀時不太能夠預想得到,但是也未免有點太過異想天開與超出現實。〈雪の日の魔術〉則是描述出一個條件配合得太過剛好的謎團,雖然是不能說是完全不可能發生,但是作者為了讓剛好得以產生而刻意將條件整備出來,這樣還是會讓人讀來感覺有點勉強。或許作者是要鋪陳出讓讀者無法預想得到的故事情節轉折,但是太想追求語不驚人死不休,而沒有腳踏實地地將每個敘事環節好好雕琢一番,可能就無法讓讀者感受到原本想製造出的戲劇張力。

當然,也不是每一篇故事的敘事情節都太過浮誇。在〈求婚者と毒殺者〉中,共犯兩人積極參與推理論辯,並非是受到主角特殊能力的影響,而是其為彼此脫罪之計謀,這樣的敘事情節或許就讓人讀來感覺頗具巧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