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5日 星期三

The Lowland

2013年英國The Man Booker Prize的shortlister以及美國The National Book Awards在Fiction類的finalist。
一對年紀差距一歲多的兄弟,出生並成長於印度加爾各答(Calcutta,現名Kolkata)的Tollygunge地區,成績表現優異而成為父母親的驕傲。隨著年齡漸長,兄弟之間的差距逐漸浮現,外放積極的弟弟對比內斂壓抑的哥哥,弟弟選擇涉入了當時在印度擴散發展的階級鬥爭運動,而哥哥則是選擇負笈美國求學。弟弟與透過參與運動活動認識之友人妹妹結婚,並因為被警方懷疑涉及暴力犯罪案件而被當時的戒嚴法律執法者從家裡搜出並處決,但家屬卻始終沒有尋回其遺體。弟弟的遺孀肚中懷有其遺腹子卻不見容於婆家,返國奔喪的哥哥在美國結束一段關係後,提出與其弟妹結婚並成為弟弟遺腹子父親的提案,希望藉此帶弟妹逃離當前困境,卻也因此與父母關係產生變化。
到了美國居住生活在Rhode Island州,遺腹子順利出生成為哥哥與前弟妹、現任妻子之間的女兒。現任妻子一直無法找到自己在如此家庭關係中的情感投射與定位,並受到先前與弟弟間回憶與罪惡感所糾纏,也無法在感謝與被束縛的感覺外真正愛上哥哥。在重新投入哲學研究之同時,其疏離了現任丈夫與親生女兒,並在丈夫帶女兒回印度奔父喪並探望母親之際,拋下丈夫女兒離開美國東岸,接受位於西岸加州的教職並從此不再與丈夫女兒連絡,過著疏離人群、孑然一身的生活。
女兒度過了被母親拋棄的黑暗期後開始發展出自己獨特的性格與信念,其投身環境生態與農業在地產銷等社會活動令人想到其親生父親的積極運動性格。而後女兒未婚懷孕並回到父親家中生活,被父親告知了自己的身世;有了第二春機會的父親重新與母親取得聯繫並尋求結束兩人有名無實之婚姻關係,母親意外到訪讓女兒爆發出多年來累積的憤怒。母親以弟弟妻子身分所犯下的罪行,雖然不為人知也未受制裁,但卻成為其沉重的十字架,讓其必須走向孤獨的自我囚禁。
本書的情節橫跨了七、八十年的時間以及印度、美國兩地的背景,在故事軸線細節繁複且人物情感與意念被細膩刻劃描述的同時,敘事進展卻讀來不失緊湊節奏、結構綿密緊實而沒有紊亂散漫,足見作者說故事的功力與架構敘事的火侯。幾個重要人物的個人故事與糾結情緒被絲絲入扣且工筆純熟地描繪出來,情感的感染力相當強烈。更重要的是,歷史事件與其情境雖然只是背景卻是相當有重量的存在,其不僅讓整個故事有了發展的理由,也活化突顯了主要人物的纖細情緒,讓其選擇有了可被讀者感知的質感與深度。
好看的小說,不枉自己在這個甲午馬年的六天舊曆年假中一鼓作氣地將之讀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