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30日 星期五

犬の掟

日本推理小說家佐々木譲的長篇新作。自己是因為看到最早出現在amazon.co.jp網站上的評價是五顆星所以才購入本書閱讀,不過之後的兩則讀者評價卻分別是四顆星與三顆星,雖然個別評論內容並沒有負評。太衝動相信第一則評價的自己,在讀完本書後的確也有給不出太高評價的窘態,甚至會想表達一些批判性的意見。
然而必須先說明的是,本書有著戲劇化且衝擊性高的轉折發展,其中犯下連續殺人案件的真兇也可說是讀者始料未及的意外人選,所以就推理小說來說,懸疑、故弄玄虛與挑戰讀者預想的效果是有被做出來。
作者安排了兩組警察,從不同的推論方向與目標設定切入事件的調查,一組聚焦游離幫派分子被殺害事件的調查,另一組則是受命調查在過去曾發生有著相同細節的一連串案件背後是否有警方內部的人員涉入。作者交錯地敘述兩組警察的調查過程,並累進地擴張涉案人物與事件。兩組警察中各有一人是同期,而其中一人曾經在過去的一次逮捕挾帶人質逃亡之犯人的行動中救了另一人,而這個行動成為後來連續殺人案件發生的觸媒。在這樣的敘事結構下,故事進展的節奏明快,而複雜的鋪陳也吊足讀者胃口,引人想讀下去獲知結局真相。
不過,雖然結局出人意料,故事中人物眾多而情節龐雜,但是當兩者在本書中被結合時,卻有流於匠氣且過於做作的問題。
隨著調查進展,事件變得越發複雜,提供證詞的登場人物也越來越多,而雖然自己會想讀下去知道真相究竟為何,但是坦白說,讀著讀著還是有種疲累而不耐煩的感覺,因為部分細節太過瑣細,敘事軸線也過於枝節,擾亂讀者耳目的情節讓人有點眼花撩亂。
而除了前述問題外,對自己來說另一個更大的問題是,真兇犯案的動機實在是牽強到匪夷所思,虛幻到不切實際。不管是導致真兇轉變的事件是如何觸發真兇的轉變,還是真兇用什麼理由去說服自己跨越道德的藩籬,作者的交代都是淺薄又不清不楚,甚至像是作者就是寫到中途決定說真兇就是這個人物,所以從下一頁開始他的性格就要驟變,開始像是吃了迷幻藥般地殺人也不會有罪惡感。為了語不驚人死不休,作者放棄了好好地把人物寫深、寫得性格一致、寫得有血有肉,所以即使最後結局是出人意表,但是過於戲劇性的轉折卻反而讓人無法毫無保留地拍案叫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