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0日 星期日

ジャッジメント

日本推理小說家小林由香的短篇小說連作集,亦是其出道作品。本書收錄五篇故事,其中同名作《ジャッジメント》獲得2011年第33回小説推理新人賞,而《サイレン》則是2016年第69回日本推理作家協会賞短編部門的候補作,雖然之後並未能獲獎。自己之前曾閱讀過收錄在〈ザ・ベストミステリーズ2016 (推理小説年鑑)〉中的《サイレン》,當時自己的感想是「作者誠意十足而讀者少了點滿足」,不過這次讀完本書後,覺得前述感想必須有所修正,應該是「作者有誠意而讀者也能有所滿足」才對。
本書的虛構背景設定是,在兇惡犯罪難以遏止的情況下,日本通過「復讐法」,讓被害者遺族親屬可以選擇,要讓加害者受到法院依據既有刑法所判決的刑罰,或者依據「復讐法」由自己來執行對加害者的復仇,亦即是親手讓加害者受到與被害者一樣的惡行,而這往往等於是被害者遺族親屬要親手殺害加害者。這樣的設定本身就充滿了戲劇性的人性衝突:自覺讓加害者依既有法律承擔刑責無法洩憤,但是選擇復仇就等於讓自己變成與加害者一樣兇惡的惡魔;即使是加害者也有被矯正後回歸社會的可能,而以牙還牙的復仇不過是進一步侵害人權,賦予被害者遺族親屬合法殺人的權力。
然而,在這樣的虛構背景設定中,本書中各篇故事最讓自己覺得深入而細膩的探討是,在被害者遇害後,遺族親屬如何在痛恨加害者之外,嘗試從過往記憶中找出蛛絲馬跡可以解釋事件為何會如此發生,並透過選擇復仇來逃避或面對自己其實也是造成事件發生一環的內疚自責。特別是本書有兩篇故事,其中被害者、選擇復仇的遺族親屬以及加害者之間其實是具有血緣關係的同居家人,因為涉及家暴、控制欲、疏於養育照顧等家庭中醜惡的陰暗面,所以可以製造出的戲劇張力自然更為強大。
此外,作者並非只是在前述設定中反覆套用同樣的情節架構,而是用心地嘗試在前述設定中翻出新意,探索各種敘事的可能。例如《フェイク》這篇故事便是講述一個宣稱有預知能力的新興宗教教主,其影響力甚至滲透到警界與司法界中,當這名教主成為適用「復讐法」的加害者時,其狂熱信徒開始威脅甚至迫害選擇復仇的被害者遺族,而其也透過事後調查找出被害者遺族的醜惡行為,並以此逼迫該遺族放棄復仇而選擇自殺。雖然並非故事的重點,但是作者對於新興宗教的反感與批判可見一斑。
因此,閱讀本書中的各篇故事,除了猜想個別個案中選擇復仇的被害者遺族親屬到最後會如何面對加害者及其罪行外,亦可以觀察到具備肥皂劇之娛樂性但又比肥皂劇多一些深度的人性矛盾與衝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