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7日 星期日

ネメシスの使者

日本推理小說家中山七里的長篇小說作品。在以司法體系為背景的謎團事件中,加入死刑是否應該存廢以及對被害者與其家屬之正義應該如何被實踐等的論辯,本書想要藉此拉大推深其所書寫敘事之格局的企圖相當明顯。本書除了讓在作者其他作品中登場的人物出現在其敘事中外,也因為其敘事格局拉大推深的緣故,所以有看似並無太多關聯的人物出現在其中,如何收束這樣表面上有點雜亂的鋪陳,並且讓故事有層次與轉折,或者就是對作者寫作功力的一種考驗。
作者是否有成功地通過前述考驗?自己給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作者表現差強人意。雖然故事的展開是讓人意外的轉折,同時這個轉折也讓所有看似散亂的鋪陳都有所歸納,但是太多透過書中人物之口所陳述的論辯或主張,既使不能說跟本書故事無關,但是還是影響到自己在閱讀時對本書的投入,讓本書故事對自己來說有種賣弄的匠氣。
已經定讞的殺人案件,其加害者家屬被人用當時殺人案件的同樣作案手法所殺害;這個不知身分的兇嫌在犯案現場留下「ネメシス」這個傳達報復意涵的訊息,讓辦案方向被導引到調查是否為當時殺人案件之被害者家屬所為。「ネメシス」犯下連續兩起案件,案件的共通點是死者均是過去殺人案件的加害者家屬,當時案件的加害者因為犯行太過殘酷而被認為應被判死刑,但是兩案均由同樣的法官審理,其僅對犯人判處無期徒刑,並因此獲得「温情判事」之名號。透過第三起案件之加害者家屬的協助,警方成功設下圈套逮捕「ネメシス」,其真實身分雖令人意外,但更大的轉折是這個兇嫌其實有真正的報復要完成。這樣的故事本身其實算是構思巧妙,只是由於其設定是兇嫌出自恨意而透過環環相扣的計謀來遂行原本很難完成的報復,兇嫌這樣的情緒強度,以及其計謀最後能夠成功的關鍵存在太過符合其預想的「剛好」,讓自己感覺是減損了故事本身能讓人有所共感的效果。
「温情判事」在故事中從未承認自己是死刑廢止論者,其孫女被人殺害的過去經歷,讓其不對犯人判處死刑的作為看來是出自對某種道德原則的堅持。本書故事的最後,讓「温情判事」告白其做出看似量刑較輕之判決的真正理由,而這個告白顯示出人心深層的陰暗。恨意真的可以消除?看似溫厚的人是否真的毫無殘忍的一面?人的舉止行動是否真的都如同所見的動機單純?對自己來說,前述本書故事的最後橋段是拋出這樣的問題,只是雖然其可以說是收尾性質的收束故事最後一條伏線,所以並不能說是完全沒有意義,但是要說其是為故事畫龍點睛也是過譽,自己的感覺比較偏向,其僅是點綴,有放煙火的效果但是餘韻有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