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4日 星期六

希望が死んだ夜に

日本推理小說家天祢涼的長篇小說作品。作者過往作品《葬式組曲》為2013年本格ミステリ大賞小説部門候補作,而其中收錄之〈父の葬式〉則是2013年日本推理作家協会賞短編部門候補作。自己過去閱讀《葬式組曲》的讀後感還算正面,所以當自己得知本書的出版訊息,並在看了amazon.co.jp網站上對本書的介紹後也覺得本書故事應該有可期待之處,便決定購入本書閱讀。而讀完本書後,感覺作者要走社會派推理小說家路線的意圖頗為強烈,而雖然本書可能只是作者發展多元創作風格的其中一次嘗試,但是就結果而論,自己並不覺得作者的嘗試沒有獲得預期的成果。
就一本推理小說來說,本書的敘事情節是有多重轉折的,但是本書所鋪陳出的謎團事件,以及本書透過情節轉折所製造出的懸疑感與起伏感,坦白說並不能算是表現得非常突出。一名主張自己殺害了同學的少女,卻不願意說明自己殺害同學的動機與原因;而前述謎團事件經過警察的調查與抽絲剝繭,其背後的真相有了數次翻轉,從兩人相約自殺但其中一人卻先自行了結生命,轉變成原本以為是自殺的死者,其實是被人殺害,而兇手在行兇後將現場偽裝成死者自殺。前述謎團事件相關細節隨著情節展開一一被釐清,而雖然有些事實資訊是讓人預想不到,但是由於其在情節展開中並沒有被適當地埋下線索或伏筆,也沒有被縝密地串接或構連到其他案情相關事實,所以沒有辦法讓自己讀來有種作者布局巧妙、敘事功力深厚的感覺。當然,作者讓本書敘事架構採雙軸線的型態,對自己來說或許也是個無法為故事情節加分或添色的選擇,因為兩條軸線交錯並行的敘事,反而減損了故事情節本身的起伏節奏,讓個別敘事軸線的展開都變得有點平鋪直敘,同時產生一種相互破梗的效果。
然而,本書可以引人入勝之處或不在於其推理小說的情節本身,而是其結合社會議題與推理小說情節的手法。作者在本書中探討了更不會為人所看見的城市中「貧窮家庭」問題,這些家庭無法落入「偏鄉學子力爭上游、只需要被拉一把」的刻板印象中,所以就更容易被城市看似富足舒適的「平均」生活所掩蓋。不夠社會化或者曾經有不幸遭遇的父母,常常是單親家庭,讓自己的子女無法獲得「健康で文化的な最低限度の生活」;而必須自求多福的子女們甚至必須照顧自己所依附的血親,要實現自我、追求夢想的希望其實是個奢侈而虛妄的念頭。應該要能提供協助的社會救助系統,在資源有限、社會觀感不佳等雙重壓力的夾擊下,往往無法提供這些城市中貧窮家庭所需要的援助。作者在本書中沒有探究什麼深刻或特別的理論或大道理,其只是表面地去觸及一個其實不複雜也不遙遠的社會問題,但是這樣的表面對通俗娛樂小說而言已經足夠,可以讓有點平淡的推理小說情節有了深度,也創造出讓讀者進一步省思的空間。
死者的父親在其母親死後變成單親爸爸,為了照顧女兒而必須減少工作量,但也因此導致收入減少,甚至後來成為被裁員的理由。無法忍受世俗批判眼光以及放不下自己的身段,這樣的單親家庭往往成為社會救助系統「撙節開支」的適格對象,而勉強維持一個華麗假象,只是這樣的家庭無法面對殘酷現實的逃避方法。雖然作者在本書中沒有把前述家庭的境遇描繪得很深入,也沒有去批判任何造成這樣境遇的人性或社會因素,但是這樣的深度或許就已足夠觸發同理心與省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