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日 星期日

瑕疵借り

日本推理小說家松岡圭祐的作品,是其未曾在其他刊物上連載或發表過的全新創作。
塑造出可以讓其固定登場的特色人物,並圍繞著前述特色人物架構與延展出、可以一直被操作與演繹的情節元素、題材風格與世界觀,或許是發展出系列作品的一種手法。在本書所收錄的四篇故事中,均存在一個固定登場的特色人物、一項貫穿全書的關鍵情節元素、以及一種反覆出現的事件態樣,所以可說是具備了發展成為系列作品的條件與基礎。只是對自己來說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問題是,雖然作者的構思頗具創意而新穎,但是其是否能被持續操作與演繹來不斷產生不會落入窠臼的變化,或讓人存疑。
以台灣通用的概念來闡釋,在本書各篇故事中反覆出現的事件態樣是,如果一個不動產物件是曾經在裡面死過人的「凶宅」,則不動產管理公司為了要免除必須向後來的租屋者說明其為「凶宅」的義務,就會找個人頭租屋入住,藉以拉開與曾經發生過事故或案件的「過往」間相隔的時間,同時不讓該不動產物件荒廢過久。這個被安排入住的人頭就是本書所稱的「瑕疵借り」,而在本書各篇故事中固定登場的「瑕疵借り」是個謎樣男子,其無業、來歷不明且幾乎不會展現任何情緒,面對登門來訪、詢問之前房客遭遇什麼事的各色人物,其最後都能探究並推理出發生在之前房客身上的事件真相。
作者在本書中並不打算創作出充滿惡意或邪念的暗黑故事,反而是集中心力在撰寫能體現人性溫暖或帶給人正面力量的暖心故事,所以本書中沒有為了金錢或感情做出錯事的罪犯,死亡的原因也不是被謀殺,而是病死、自殺或事故。或許因為作者不想把故事寫得太像一般的推理小說,所以在本書的「凶宅」中所發生的謎團事件既不是讓人匪夷所思的密室殺人事件,也不是情節曲折或離奇的滅門血案;作者讓本身就是個謎團的「瑕疵借り」去探究的謎團是,自殺的人為何要尋死的動機、失蹤的人到底發生什麼事、其他人要隱匿跟死者相關的什麼資訊等等。不過,或許就是因為如此,所以本書各篇故事少了點懸疑與起伏,情節有點流於平淡,感覺是很努力地想要描述出有著濃厚人性情感的社會寫實劇,但是寫實的力道與深度不足,所鋪陳出的人性情感也不夠深刻或讓人可以產生共鳴。
自己在讀完之後比較有感覺的故事是〈保証人のスネップ〉。一名男子為了錢出賣自己的身分,當了一名女子在租屋時的保證人,而當女子失去聯絡並積欠房租時,男子必須負起清償責任,同時也出自怨懟的情緒而開始著手調查女子的下落。女子是因為遭遇意外而身亡,其所遺留、感謝男子幫其找到重生機會的一封信,成為鼓勵男子下定決心脫出現狀的契機。故事情節雖然缺乏明顯的起伏轉折,但至少所描繪的情感還算真誠,讓人可以有所共感。另一篇故事〈百尺竿頭にあり〉則是雖然死者自殺的動機還算出人意料,但是背後的情感卻有點偏激而非常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