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9日 星期二

絶対正義

日本推理小說家秋吉理香子的長篇小說作品。作者在本書故事中可以說是很有創作企圖心地想要描繪出一個獨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並透過這樣一個人物形象去討論,正確的事並不一定總是最符合人性的事,一味講究是非曲直,只是會更突顯出人性裡必然會有的卑劣自私。
本書塑造特色人物形象的風格與手法,對自己來說其實很像是日本電視劇,其把某種特質放大到極致,放大到幾近在現實中不可能發生,藉此得到誇飾的戲劇效果,並且與現實產生可以讓人進一步思考的對比。在本書故事裡,不論事情大小,只要是違反法律或規則馬上採取告發行動的主角,總是義正詞嚴得讓周遭的人無法反駁,最後只能接受其無可挑剔的正確與正義,但是這樣的行為會對人性產生極大的壓力,而當這樣的壓力反撲時,就會讓故事情節走向悲劇收場。主角身邊的人因為主角完美無缺的正義而厭惡著主角,而與主角從高中時期就認識的四個主要登場人物,更是因為主角所追求的正義,而面臨生活被徹底破壞的危機。到最後四個主要登場人物的犯罪行為還是紙包不住火地被暴露出來,而主角的女兒隱藏在其訴諸正義之行動背後的內心真意,讓人不免想到,有光就有影,所謂的正義並非總是純淨,並非完全沒有參雜到自私或自我滿足的雜質。
作者的創作企圖心也展現在其敘事手法上。作者先鋪陳出一個讓人困惑不解的謎團事件,即應該已經被殺害的主角竟然寄邀請函給聯手殺害她的四個主要登場人物,並接著用對稱的敘事結構帶出四個主要登場人物,如何被主角所追求的正義逼迫到必須採取激烈手段來反抗。因為主角的特色人物形象本來就誇張到缺乏現實感,所以在整體故事中,即使總是會有在現實裡難以想像會發生的情節,好像也是無可厚非。
然而,因為作者要書寫的是不近人情的正義以及總是無法通過高道德標準檢驗的人心與人性,所以還是得適度地貼近社會現實,因為沒有現實做為一種尺度來丈量,就無法界定故事裡的是非曲直。因此,本書故事為了要增強敘事情節的戲劇張力而犧牲掉的現實感,對自己來說,就是到頭來還是讓通篇故事因為少了真實且可以引發共鳴的人心與人情,而只能成為一篇很有衝擊力與娛樂效果的故事。或許應該這麼說,雖然每個人都會有不想被人窺見、甚至見不得光的陰暗面,做過一些不想讓人知道的小奸小惡,但是不是每個人都有一定就算是要殺人滅口也一定要掩蓋起來的秘密,作者因為要製造出本書故事的戲劇張力,所以就讓本書故事裡的每個登場人物都有很戲劇性的人生,但是這樣的敘事手法太刻意也太匠氣,就會給人一種距離感,像是只是在旁觀,看著登場人物經歷大風大浪,卻找不到可以投射自己情感的切入點。
當然,小說本來就不能只是平庸無趣人生的鏡像,加油添醋讓故事情節有起伏與曲折是必要的。本書故事情節的轉折並非不精彩,只是其轉折是立基於故事裡的每個登場人物都有內容不一但性質類似的遭遇,也就是每個人都被主角的正義逼上絕路而必須做出困獸之鬥,這樣就會讓人讀來有種疲乏感,因為加油添醋到味道太過濃郁強烈,就會讓人味覺疲勞。作者的敘事結構太過工整,所以給了讀者一種預期心理,期待下一個登場人物的人生又有什麼樣的際遇,是即使必須殺人也要加以隱瞞,但是為了要刺激讀者感官,讓其預期心理得到滿足,所以就又必須讓四個登場人物的人生際遇不能太過簡單平凡。只是受限於篇幅與能力,作者並無法花費足夠的氣力去將每個登場人物的際遇都描述到同樣細緻與深入的程度,而這樣就會讓某些登場人物的際遇讀來感覺有點膚淺與缺乏現實感。
或許,前述的讀後感所代表的是,自己期許作者去達到一個很難達到的平衡,就是既要讓故事讀起來有娛樂性與戲劇張力,又要故事讀起來能啟發對人性與現實的反思。但是自己之所以會這樣苛求作者,是因為作者很有企圖心地想要去探討,追求正義的陰暗面這樣一個嚴肅的課題。如果自己只是把本書當成通俗娛樂小說來閱讀,可以很專注地享受作者透過鋪陳敘事情節展開所製造出的懸疑效果,則或許就可以不這麼吹毛求疵,雞蛋裡挑骨頭。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