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3日 星期一

君が手にするはずだった黄金について

日本小說家小川哲的作品。本書故事看似是作者在自述其成為專職小說家前後的生活經驗,甚至看來像是其很寫實地在剖析曾有過的自我懷疑與內在矛盾。但再仔細一想或許就會認為,作者其實是透過虛構出一個用第一人稱在敘事、貌似作者分身的年輕小說家,並讓其述說可能某種程度再現作者自身經歷的生活點滴,來探究小說家虛構故事的行為,是否與杜撰、說謊、詐騙、偽造、剽竊等行為間存在某種共通性。意義模糊而曖昧的詞彙並無法真正貼近或捕捉現實,就像是「小說家」到底是在指稱什麼樣的職業與工作內容,而一個人又該如何呈現其自身的「特質」,是否有以及有著什麼樣的「才能」等。作者講述著其實好像人人都曾遭遇過而能有所共鳴的經驗,並從反思其身為一個小說家到底意味著什麼的角度去切入,辨證人類不真誠使用語言來與現實互動之行為的意義。

在書名同名作中,本書故事的主角幾次與高中同學碰面,在彼此關係並沒有變得更熟稔的狀況下,旁觀著這位同學從在社群媒體上炫富與教人投資理財,到因為從事投資詐騙而被追究責任。主角嘗試理解為何同學會傻到去從事注定會失敗的投資騙局,得出的推論是一路走來跌跌撞撞的同學,求學就業都碰壁,為了拉近與同世代之間的差距,就算賠上未來也要追求一瞬的輝煌。或許是自欺欺人,想要讓別人看到一個功成名就的形象,但是所有的裝飾終究會褪色或老舊,真正的本質無法被永遠遮掩。

〈偽物〉講述主角結識一個曾經因為其頗具創意之創作手法而小有名氣的漫畫家,後來漫畫家卻因為佩戴假錶而飽受抨擊,即使其解釋是為了觀察人性所刻意為之的行為,仍無法平息爭議,甚至之後還被爆出其所畫漫畫都是他人代筆的醜聞。讓漫畫家成名的創作手法是其會去參加陌生人的同學會,在席間蒐集有趣的軼事來做為繪製漫畫的題材。當漫畫家被多方批評與抨擊時,曾經讓其成名的前述創作手法,就變成是剽竊他人故事而毫無原創性。這讓主角去反思,小說家到底要如何去區別原創與抄襲,當其作品中總會有從觀察別人生活中所得來的蛛絲馬跡?

主角也因為接觸到算命師的話術,而重新審視身為小說家從事創作之行為到底具備什麼樣的特質與屬性。算命師其實只是誘導來算命的人將心聲說出來,然後再把這個心聲包裝成占卜結果說給來算命的人聽,算命師其實沒有表達任何主張或加入任何想法,只是謊稱這一切都是因為其通靈得來的訊息。很真誠地面對所說出口的謊言,算命師演得很逼真,彷彿真的相信其不是只是把別人說過的話拿來重新說一次,而小說家不也是如此?書寫著虛構的故事,卻很真誠地想要告訴讀者,這些虛構都是貼近現實,是小說家真的想要說的話。〈小説家の鏡〉的敘事讓讀者去思考,讀小說是否也跟去找算命師一樣,只是個人的心情被所閱讀文本誘導出來,但其實小說家根本沒說什麼。

主角在〈受賞エッセイ〉中提問,什麼樣的門檻或條件可以讓小說家自稱是小說家而不會心虛或尷尬?是得了一個文學獎?是可以專職寫作、靠賣書維生,而不需要其他業外收入?還是要有一定的知名度?一旦下筆就是在創作的路上,但只是寫興趣的就好像不能自稱是小說家而不被質疑或嘲諷。〈プロローグ〉講述主角放棄求職的心路歷程,看似是其無法把其對自我的認知塞入履歷表所設下的框架中,但其實或許是其在抗拒接受畫地自限的社會化過程。〈三月十日〉則是講述,主角感覺好像應該要是特別的一天,因為在那天世界上發生了重大事件,但其實主角在那天的生活,跟其他日子相比卻是相對平淡無奇。主角隱約記得,或者誤以為,在那一天應該會因為外在環境的驟變而有什麼樣特別的際遇,但其實人的記憶並不可靠,而人與世界的相互牽引或許也沒有那麼緊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