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6日 星期二

A Judgement in Stone

「經典推理小說探索計畫」的第三部作品。本書被英國Crime Writers' Association選為「the Top 100 Crime Novels of All Time」的第39名,亦被美國Mystery Writers of America選為「the Top 100 Mystery Novels of All Time」的第89名,雖說排名並非名列前茅,但至少是躋身經典,能被列入百大或便有其可看之處。
本書是本犯罪小說,側重在描述犯罪事件發生的原因與經過,以及刻劃犯罪者的心理與人格特質。對自己來說,本書可以躋身經典的亮點在於,其用可以說是工筆的技法所描繪出的人性野蠻殘酷,以及透過將這樣的人性野蠻殘酷投射入社會階級的矛盾衝突中,來檢視階級矛盾衝突下的道德教養,其實是種夜郎自大的無知,在絕對的暴力與冷血之前不堪一擊。犯罪者身為文盲或者因為自覺不堪而必須去掩蓋自己身為文盲的事實,或者都並非犯罪者必須犯下殺害四人之重罪的真正起因。犯罪者的「野性」必須被束縛與馴化,其「粗鄙」被誤解成可以教育或矯正,所以當犯罪者並無法接受這樣帶有上下階級意涵的外來限制時,強烈的反抗心理加上薄弱的道德意識,便導致出其冷血無情的犯罪行為。當犯罪者殺害四人後,其沒有受到任何良心苛責,也不是選擇坦承自己的罪行,反而是偽裝成無辜的目擊者,試圖用假證詞為自己脫罪。這樣的動作讓人不免感覺,犯罪者並非全然的「粗鄙」,其「野蠻殘酷」背後有著「機靈」與「聰敏」,只是這些特質都脫了序、不在正軌上而已。
因此,本書並無意圖製造懸疑,反而是希望能透過一種近似社會寫實的筆觸去營造出一種驚悚的氛圍。然而,對自己來說,本書的角色人物塑造有點過於嚴肅,所以必須很認真地去想像甚至去檢視分析,這些角色人物的特質以及其所身處的現實環境。這當然不是說,作者沒有做好其描繪特色人物的工作,反而是說其因為做得太深入、太有社會意識,所以讓自己無法單純只從享受閱讀樂趣的角度,把本書當成一本具娛樂性的犯罪小說來看待。本書讀完會有讓人感覺沉重的餘韻,但是其並非只是來自,因為讀到殘酷冷血的犯罪而感到不悅與驚悚,而是包括因為看到人性的陰暗與殘暴、做作與自大,所以感覺有去反芻省思之必要的壓力。
不過,雖然只是占據短短篇幅,但是對殺人事件發生後警方調查過程的敘述,在自己看來其實是有點畫蛇添足。當然自己無從判斷,讓故事結束在事件發生後,會有什麼樣的效果,但是如果可以僅是用幾段文字簡單交代,犯罪者如何被繩之以法、個別關係人的後續發展如何等等收尾性質的情節,或者會有不一樣的敘事效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