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6日 星期五

天下人の茶

2016年上半期直木賞候補作。作者用自己的觀點去解讀一個歷史之謎,即豊臣秀吉為何下令要千利休切腹自殺的原因。不過作者在切入前述謎團之前,先是講述了幾個千利休弟子的故事,並透過添加虛構故事情節在實際存在之歷史人物身上的手法,從旁側寫並構築出其所欲建立的千利休人物像。
作者筆下的千利休是非常權謀而工於心計的,其利用其在文化上的霸權以及對其弟子的影響力,支持豊臣秀吉在政治上的霸權。千利休運用其所建構出來的茶道,透過闡述茶道背後的哲理,來影響向其求教茶道者的人生選擇;於是,千利休的茶道不再只是種生活文化,也不再只是種實踐哲學,其變成是一種政治上的運籌帷幄,是種可以操控人心的權謀之術。
當豊臣秀吉和千利休意氣相投時,前者進入後者的茶道世界,而這就像是前者進入後者所建築出來之意識型態的天羅地網中,並因此受其左右。所以即使後來前者抱持著狂妄的野心,並且因為其野心而致生出無窮慾望,讓其與後者產生分歧甚至決裂,但是前者所建構出來的自我意識卻再也無法逃脫後者的影響,像是後者綁在前者身上的操偶線永遠無法被剪斷一樣。後者彷彿是已經看透事情的所有可能發展一樣,對每個來學習其茶道的人施了法術,所以即使其肉身已死,精神與意識卻透過其他人的行動而彷彿殘留在人世間,繼續發揮影響力。
當然,本書的重點不是書寫千利休如何蠱惑人心或者操控他人意識,而是在描述書中個別人物如何去應對千利休對其人生的影響,以及如何在其內化某個觀念或道理後,做出受到這個觀念或道理所影響的人生選擇。書中的千利休其實幾乎只是個背景,他的心理、思緒與舉動,其實幾乎都是透過他人的眼睛所觀察、並經由他人的描述與解讀後才呈現出來。千利休在書中象徵的只是一種時代的道德氛圍與論理邏輯,在茶道與政治已經密不可分的同時,透過實踐茶道所體察出來的道理,其實也就反映出當下政治的權力架構以及資源分配。
書中的個別人物所採取的行動,表面上像是其解讀千利休所講授之道理後所做出的實踐,但其實是其基於對當下政治現實的認知與判斷,嘗試著要去遂行其自我意識的實現,只是這些人物的自我意識仍不免受到時代的道德氛圍與論理邏輯所限制或制約。所以要說這些人物的行動是被千利休所左右,不如說在一個時代中的個人,不可能會有完全的自我與自由,因為都是背負著當時的社會文化在做出選擇並據以採取行動。
從這個角度來看,在本書故事中千利休被描述發揮出的影響力,真的是他自己的自我意識所製造出來的效果嗎?或許千利休也是個時代產物,其提供了當權者維繫政治權力所需要、在文化與精神面上的意識型態,卻也無法阻止,自己被時代演進之歷史巨輪輾壓而過的結局發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