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2日 星期三

The Mask of Dimitrios

「經典推理小說探索計畫」的第四部作品。本書的另一個書名是《A Coffin for Dimitrios》,其被英國Crime Writers' Association選為「the Top 100 Crime Novels of All Time」的第24名,亦被美國Mystery Writers of America選為「the Top 100 Mystery Novels of All Time」的第17名。本書故事背景是兩次世界大戰間的歐洲,主角為英國籍並曾在大學教授政治經濟學,但後來因為投身偵探小說的創作而轉職成為專業的小說家。主角在一次因緣際會下獲知有關一名僅知其名為Dimitrios之罪犯的片段資訊,進而對該名罪犯生平產生高度興趣,於是便展開一場橫跨歐洲的調查之旅,嘗試要拼湊出該名罪犯的行動軌跡並探知該名罪犯的想法與動機。然而原本被主角認為已經身亡的罪犯,不僅仍活在世上,還改名換姓並累積相當財富,主角在與自己道德原則有所牴觸的情況下,和曾經是罪犯之販毒同夥結盟,用黑函勒索罪犯,最後雖然成功引出罪犯現身,卻也製造出一場新的悲劇。
雖然本書故事被設定發生在兩次世界大戰間,但是對自己來說,那段期間的歷史氛圍以及歐陸政局變化,並不是在本書中很突出的情節敘事元素。即使這有可能是因為自己的歷史常識並不豐富,所以無法讀出作者在字裡行間所點綴的歷史風韻,但是自己在讀完本書後,感覺其故事主軸是在描述一名有相當智慧與操控人心能力、性格陰暗且未背負太多良知包袱的罪犯,如何順應情勢並利用所有可得資源,在不同國家境內從事不法勾當或犯下各種罪行來滿足其掌握權勢、掠奪金錢的慾望。
作者透過本書主角的跨國調查之旅,來鋪陳出該名罪犯百密一疏、未能澈底消滅的犯罪行為痕跡。這樣的敘事手法有製造懸疑的效果,讓圍繞在該名罪犯身上的謎團顯得深不可測。但除了製造懸疑的效果外,前述敘事手法亦產生了另外一種層次的效果,即透過曾涉及該名罪犯之犯罪行為的當事人向主角所陳述的事件內容,讓該名罪犯的人物像被側寫與勾勒出來,而這個邪惡、令人畏懼、會為一己私利構陷他人的人物像,雖然很鮮明地浮現,但卻又不是那麼明確而實在、完整而細緻地被描繪。這樣的敘事手法製造出一種引人入勝的朦朧美與距離感,雖然不是很特別或嶄新的手法,但是作者的運用與實踐卻也讓本書所獲讚譽並非浪得虛名。
然而,本書畢竟是在1939年所出版的作品,所以即使當時的時局是動盪不安,但是民風或許是「淳樸」的;更正確地說,或許在當時所發生的犯罪行為,是殘忍、非人道,但卻也是直接而原始的。殺人後讓人頂罪、密謀政治暗殺、毒品販賣、人口販運等等這些本書故事所描述的犯罪行為,其凶惡與泯滅人性都是沒有曲折而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其違反道德的程度都是可以明確被判定的。簡單來說,本書主角所追蹤調查的罪犯,就是智能甚高的一匹狼,遊走於國境之間,不對任何人或犯罪組織帶有感情或忠誠,只是被慾望驅使著,透過強取豪奪而壯大。對自己來說,當前世界的犯罪已經不再只是如此簡單,或更精準地說,當前世界的善惡已經不再只是二分,所以作者筆下的「頂級」罪犯,就是一個毫無良知與道義的個人黑道,其犯罪行為並沒有太值得自己去省思之處,也觸發不了太多的想像。或許就是因為這樣,本書讓自己感覺有種陳舊感,有種故事裡的時間與世界離自己有段距離的感覺。即使距離有時是種美感,但是這次距離就是一種距離,本書故事寫一個好像天生就該是罪犯的人,其沒有掙扎或抗拒地就成為了罪犯,而這樣的人性對自己來說或許有點片面而淺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