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31日 星期五

ファーストラヴ

第159回2018年上半期直木賞的受賞作。總結來說,自己讀完本書後最直接的感想是,對本書為何能夠獲獎之原因感到困惑不解。
一開始作者鋪排出一個敘事進展方向之可能性很多的起頭,即一名努力想當上主播而正在從事相關求職活動的女大學生,用菜刀刺殺與自己其實沒有血緣關係的父親,但卻不肯說明為何殺人的動機,而一名女性臨床心理師受出版社的邀請,打算找出前述事件背後的真相並將之撰寫成書出版。這樣的故事起頭讓人會有所期待,想看看作者可以發展出什麼樣的敘事情節轉折、可以側寫出什麼樣的幽微人性心理。然而,閱讀本書故事到了後半段,開始察覺作者寫出的不過是個平庸淺薄的故事,既不夠煽情灑狗血,又不夠嚴肅深刻,其只是在書寫女大學生在父親絕對霸權的支配下,遭受了不當的對待並因而發展出自殘的習慣,而作者透過這樣的故事要探討或刻劃的人性心理,只是空洞、膚淺而破碎,不僅無法引起共鳴,甚至有讓人無法理解或接受之處。
本書故事的敘事架構亦稱不上工整或縝密。作者在前述描述女大學生弒父事件的主要敘事軸線外添加了一條敘事支線,即女性臨床心理師跟女大學生的辯護律師其實曾在大學時期發展出曖昧的關係,但是女性臨床心理師後來卻嫁給了辯護律師的哥哥,且兄弟兩人雖然感情深厚而融洽,但是其家庭關係卻有著複雜的一面。前述敘事支線跟主要敘事軸線之間並沒有產生任何相互牽引的相乘效果,也沒有因為有著什麼可以讓人相互參照的呼應情節、而讓人在閱讀時可以延展出更多的想像或觸發。更重要的是,敘事支線所描繪的三角關係既不深刻也不貼近現實,要從看肥皂劇的角度切入來看一段複雜激烈的情感糾葛是沒有,要從探討人性心理的角度切入來從中找出可以讓人一窺一個人過去經歷對其當下心情所產生之作用的蛛絲馬跡也是沒有。自己在讀完本書後所想問的問題是,作者寫這樣的故事到底是想帶給讀者什麼呢?情節不夠起伏曲折,更遑論有任何可以觸發人省思的廣度或深度,敘事節奏製造不出太多的懸疑感,人物形象也缺乏立體感,很難想像這樣的閱讀經驗可以讓人有什麼收穫。
自己在閱讀本書故事的前半段時,還一度幻想著,作者會在結局丟出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事件真相,並在情節鋪陳的過程中,透過描述女性臨床心理師為探知真相而對事件所進行的抽絲剝繭,來製造出懸疑而引人入勝的戲劇張力。只是,伴隨自己的閱讀逐漸走到本書故事的後半段,自己漸漸認清本書從來都不是一本推理小說,其敘事情節的平鋪直敘讓自己了解到、自己曾經錯得離譜的事實。
當然,本書的故事並不是無趣或無聊到讓人無法閱讀下去的程度,只是因為其得了獎,所以讓自己有了過高的期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