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8日 星期日

いけない

日本推理小說家道尾秀介的作品,其中三個章節分別描述三起發生在相同區域的死亡事件,每起事件相關人物時有重複,而最後的章節則是將前述事件做一總結。
對自己來說,在本書中作者展現出相當成熟與細緻的寫作技巧,將敘事架構組織成多層次與多軸線的樣貌,並且讓其實為數不算多的登場人物,在三起彼此牽連有深有淺的事件中,發展出命運相互影響或甚至相互導引的關係。只是,這樣的敘事架構雖然讓故事情節的走向變得懸疑與引人入勝,但是在撥開作者其實流於匠氣與炫技的寫作技巧後,本書故事情節其實有點貧瘠,角色人物的形象其實很單薄模糊,更遑論所書寫出的人性其實缺乏深度與厚度。作者把每個事件都敘述得不清不楚、含混曖昧,而確實在本書中被描述的每起事件,即使讀者獲得相當多可以推論出真相的線索,但嚴格說起來都不曾在本書故事的時空中真相大白、水落石出。前述含混曖昧看似貼近現實,因為現實世界中所發生的事本來就不會有條理分明的脈絡,人類的行為動機或心理情緒本來就是複雜難解。然而對自己來說,作者把故事情節支離破碎化再重組成一個架構複雜的敘事展開,或許只是在遮掩,本書故事其實並沒有感染力也沒有想像力,其中人物的情感心理無法讓人有共鳴,行為模式有點無法被合情合理地解釋,就只是相當偏執的復仇心理、動機其實有點難以理解的偽證、以及為了掩蓋曾經做出的偽證而不斷殺人滅口而已。
在本書故事中其情感與心理有被比較細緻而深刻地描繪的登場人物,或許是在〈その話を聞かせてはいけない〉中登場、從中國跟著父母移民到日本的小學生吧!因為中文姓名而在幼稚園被嘲笑,上了小學之後被孤立而幾乎沒有朋友,父母開的中華料理餐廳在營運上好像有狀況等等,讓小學生好像被放牛吃草一樣地,有了無人聞問而空虛寂寞的自由。因為目擊了一起殺人事件而陷入危機,在危機中被搭救的小學生,與自己曾經嫌棄的朋友之間有了更上一層樓、彼此信任的友誼關係,而如果其真能放下過去所遭遇的事情,則其或許真的可以在貌似寧靜和平的市街裡過著平穩的生活。在描述這樣一段小學生的成長過程中,作者把小學生不安、困惑、孤獨、自我懷疑的情緒心理,以及尋求自我價值與生活意義的努力都寫了出來,雖然不是絲絲入扣,但是至少還算有趣。
只是為了保有貌似寧靜和平的街景,有許多的過錯或罪行都需要被掩蓋,也有許多的悲傷與憤怒需要找到宣洩的出口,或許本書故事所要講述的主要意旨就是如此。人會有負面情緒,會想不開,也會遭逢意外,會有惡意,在這樣不能總是善良美好的人生中,如果要讓世界不至於太過脫序或失衡,要讓人性醜陋或殘忍的一面不要太過張揚,則適當的掩飾工作是必要的,有些事實不能被攤在陽光下,以免一點火苗燒成燎原之火。舉例來說,利用人心的軟弱來聚集信眾的新興宗教,因為人生不可能沒有不幸發生,所以有了發展的空間,但是新興宗教的真實樣貌,卻是不能被明說或者必須被極力粉飾,不然在其中因為自覺不幸而尋求救贖的信眾,將會面臨更大的失落。曾經選擇隱藏自己或他人罪行的人們,或許在激昂情緒平復之後,或許在意識自己的一錯再錯必須有個了結的時候,會良心發現地想要坦承一切,但丟下一顆石頭讓平靜水面激起漣漪,在可能其實已經是事過境遷的當下,到底還有何意義呢?或許居住在貌似寧靜和平的市街裡,最不能做的事情就是去破壞這表面而膚淺的祥和,即使是出於良知,即使是打著伸張正義的名義。
即使是社會派推理小說,講述的是人性心理與社會現實,但是讀者或許還是會期待,在故事情節走到結局時,所有謎團得以被解開,真相可以在故事的時空中被公諸於世,正義可以某個程度地被伸張,受傷的人心可以有被撫慰或救贖的可能。作者在本書故事中,或許讓寫作技巧發揮得太滿太多,所以在像是積木被堆砌起來的敘事情節中,少了完整的起承轉合,少了不會讓讀者感覺失落的結局。至少對自己來說,當故事裡的謎團事件不是被設計得很有巧思或創意,其中所涉及的人性心理也沒有被書寫得很有深度或厚度時,作者說故事的方法即使很有技巧,可以誘導讀者想要一窺究竟,也還是終究成不了一篇好故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