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4日 星期日

カケラ

日本推理小說家湊かなえ的長篇小說作品。讀完本書後感覺作者想要嚴肅地討論甚至是批判社會文化現象,但是又想要寫出一本情節轉折讓人意想不到的推理小說,而雖然其選擇了一個或許蠻適合實踐其創作企圖心的題材,但是其所創作出的推理小說敘事情節,以及其所想探討或批判的社會文化現象,自己讀來卻感覺,兩者之間存在著無法完全縫合的斷裂。
一個拒學的肥胖少女,在接受抽脂手術後自殺身亡,其屍體旁滿是甜甜圈。為少女進行整型手術的美女醫生是少女繼母的昔日同窗,其透過逐一與相關人士進行對話,從每個相關人士的自白中,逐漸拼湊出少女自殺事件的背後真相。作者選擇使用讓複數登場人物進行假對話、真獨白的敘事形式,從與少女自殺事件較無牽連的登場人物開始,讓不同敘事者以第一人稱的視角,一個接續一個地述說著自己的人生經歷,並藉此逐漸帶出少女自殺事件的內情。前述敘事形式讓本書故事情節的開展變得迂迴而曲折,而登場人物的自白總是講述著個人的際遇或觀感,卻沒有聚焦在鋪陳出少女自殺事件的相關線索。或許作者想要製造出一個漩渦狀的敘事架構,讓讀者先在本書故事所要講述之謎團事件的外圍,不著邊際地觀看著作者想要探討的人性課題與社會現象,然後再一步一步地將讀者捲入解開謎團的高潮中。然而,作者把漩渦狀的敘事架構擴張得太過寬廣,雖然有稍微強化其探討社會文化現象的力道,但是卻也讓本書故事的敘事節奏變得有點拖泥帶水。
不過如果要說本書故事較為明顯的瑕疵是什麼,則自己會說是作者為少女為何自殺之謎團事件所構思出的內情。由於作者所使用的敘事形式,讓其就謎團事件的內情並沒有做出完整而深入的說明,只能讓每個登場人物像是瞎子摸象般地提供其所知的片段資訊,進而要讀者自己去拼湊與想像出事件全貌。而即使作者安排自殺少女在接受整型手術諮商時說出與事件有關的種種事實,但是作者還是沒有把所有細節都描述出來,而只是隱晦地要讀者從少女所陳述出的觀感與想法中,自行猜想少女到底遭遇了什麼,其又是如何應付這些遭遇,進而選擇了自己結束生命。
大致整理一下少女自殺事件的相關事實。曾經是美女整型醫生的昔日同窗、因為身材豐腴而被同學嘲弄的女子,因緣際會下成為後來自殺身亡之少女的繼母,而少女喜歡吃繼母手作的甜甜圈,也讓其體重持續上升。少女的生父在其生母罹癌住院期間便已外遇,而其生母為了報復生父,讓少女依賴後來成為其繼母的女子,並讓少女生父在生母死後,與繼母結婚來讓繼母照顧少女。少女生父長期單身赴美工作,讓繼母帶著少女回到繼母故鄉定居,而少女學校老師對於少女體重問題表示關切,並認為繼母是刻意虐待少女,用餵食甜甜圈的方式讓少女肥胖,影響其身體健康,讓其無法與同儕建立起良善的人際關係。生父返國是為了要跟繼母離婚,如此方能跟在美國的新歡結婚。少女其實並沒有因為自己肥胖而有什麼負面情緒,也不認為自己愛吃甜甜圈是需要被矯正的壞習慣,但是當自己的肥胖變成他人抨擊繼母的理由,成為強迫少女改變現有生活方式的原因,少女選擇接受抽脂手術來迎合他人對自己的期待。
雖然作者是想要傳達,強加主流的價值觀在本應各有特色的不同人身上,就可能會造成悲劇,但是其所構思出來的故事情節,坦白說讀來是讓自己感覺,登場人物們的想法與情感,有點過於獨特而沒辦法產生太多共鳴。
不過,如果不從評價推理小說的角度去切入,而是單純閱讀作者對社會現象的反思與對人性心理的觀察,則或許本書做為一本通俗娛樂小說,算是表現得不錯。雖然作者讓每個登場人物都只是說著自己的故事,表現出其本性,特別是自私或貪婪的那一面,但是即使這些個人遭遇或體悟是沒有被好好整合進去本書故事的主要敘事情節中,若將其只當成獨立篇章的故事來閱讀,或許會更為有趣。人都會有所欠缺,只是當自己的欠缺正是自己所屬群體之主流價值所無法容忍或接受時,人應該如何對抗,是改變自己還是去找到可以接納自己的容身之處,或許都只是選擇,而不必然有對錯之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