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0日 星期三

愚者の毒

2017年第70回日本推理作家協会賞長編および連作短編集部門受賞作。在閱讀本書時,自己一直聯想到英國女作家Sarah Waters的《Fingersmith》,並非因為兩者故事情節有何雷同或重疊之處,只是同樣使用分成三部的敘事架構以及從兩名命運交纏之女性角色個別視角來對照敘事的寫作手法,讓自己沒有任何根據地想像,本書作者或者有些微程度地受到前述英國小說的影響吧!
本書第二章的內容讓自己比較有感觸。並非是因為其故事情節有多麼曲折或高潮迭起,亦非是因為其所描述的人物角色有多麼深刻到發人深省,而是該章故事本身所描述的時空背景,除了濃厚的時代感外,更帶著讀者去審視一種情況,即明明整體社會的經濟在持續高度成長,卻仍有一塊社會角落是發展的耀眼陽光所無法照亮的陰濕與晦暗。作者在該章故事中時而透過敘事者來述說兩個世界的對比與隔閡,並描述在陰濕晦暗角落中被貧窮與悲慘命運翻弄的人們,因為想要向命運反擊的野心而走上了犯罪一途。
然而,雖然作者使用分成三部的敘事架構以及跨越三個年代與地域的複數敘事軸線來書寫複數犯罪事件,但是其所營造的謎團氛圍其實有點膚淺,真相對讀者來說並不難預想。只是,即使作者所構思的犯罪事件並不懸疑,甚至有點淺白到讓人可以不用太過傷腦就猜想出來,但是既然作者寫的是犯罪小說,是從犯罪者的視角出發去剖析其犯下罪行的動機與心理,事件是否懸疑,是否是個需要抽絲剝繭推理、有著精細設計的謎團,好像也不是那麼重要了。
本書中的律師角色,也讓自己聯想到《Fingersmith》中被稱為「Gentleman」的角色,同樣是密謀操弄書中人物來遂行野心,並彷若魔鬼般有著表裡不一的雙面性,同時兼具聰穎機敏與冷酷無情。
由於本書是從兩個女性角色的視角出發來敘述通篇故事,所以男性主角一直處於被描述的狀態。男性主角不僅因為性格設定的關係而話量少,所以沒有太多在故事中自我表述的機會,更因為其情緒與想法多半是透過敘事者的詮釋而被間接傳達給讀者,所以其行為動機與思考邏輯對讀者而言永遠存在曖昧性與距離感。只是即使男性主角在書中的人物角色側寫無法讓人感覺深刻或立體,對自己而言卻有一種微妙的共鳴感,像是一個空蕩的山谷,雖然一眼望去視野開闊而單調,但是對之呼喊一聲卻可以引起回聲。也就是說,男性主角是個誘使人自己去填空的留白,雖然曖昧而有距離,卻也讓人可以自行從中找到自己所能想像或有所觸發的面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