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日 星期一

The Murder of Roger Ackroyd

「My Agatha Christie Project」的第五部作品。
本書被英國Crime Writers' Association選為「the Top 100 Crime Novels of All Time」的第5名,亦被美國Mystery Writers of America選為「the Top 100 Mystery Novels of All Time」的第12名,因此本書可以說是作者最被人讚譽的代表作之一。
自己在少年時期曾讀過本書的少年讀物翻譯版本,當時就對真兇出人意表的真實身分留下深刻印象,但是對故事細節則因為時間久遠而僅有模糊的記憶。這次重新閱讀原文版本,深深折服於作者可以將一個顛覆偵探小說敘事框架的概念,亦即是「華生醫師是兇手」,用如此細膩精緻且簡潔工整的敘事架構予以實踐出來。
本書簡潔的架構並非只是線性敘事,本書故事中仍然存在複數事件,其交錯形成了多重敘事軸線的推展,並增加故事的複雜與層次,藉以混淆讀者的認知與推理。本書精緻的架構則是在於,作者完美精準地讓做為故事第一人稱敘事者的兇手,在陳述故事的同時,並未太輕易地透露出自己就是兇手的「破綻」但又完整地拋出所有破案線索給讀者,因此在符合推理小說要求「偵探與讀者必須資訊對等」之規則的情況下,本書讓讀者只能毫無挑剔地接受,作者是成功地達成一項推理小說創作的艱難任務。
透過讓事件關係人每個人都有秘密、每個人都沒有完全說實話的設計,作者編織出一張偽裝罩,遮蔽謀殺案件的真相,並讓偵探與敘事者間的對話有了一種攻防感,因為畢竟本書最大的秘密是來自敘事者本身,所以敘事者在描述自己與偵探之間的對話時,其變成一方面要規避洩漏太多資訊給偵探,並提防偵探的試探性問話,卻又必須扮演好敘事者的角色,讓作者可以透過其敘述向讀者交代故事的情節內容。當然自己因為先前讀過少年讀物翻譯版本,所以在閱讀過程中都很清楚知道真兇是誰,也就可以去挑出那些作者放在偵探與敘事者間對話中的細膩伏筆,但是如果自己在不知道結局的情況下閱讀本書,則一路被欺瞞、到最後只能對故事結局拍案叫絕的可能性相當大。
對自己來說,真兇的姐姐是個活靈活現的丑角,其包打聽、隨時蒐集與身邊人事物相關之所有資訊並隨時能對八卦事件做出推論甚至評析的人物形象,相當生動鮮明到可以說是本書中最為立體的一個人物角色。這樣的角色存在於本書中,淡化了本書故事所可能會帶給讀者,理智到過於僵硬、所有登場人物都像是作者掌中戲偶而僅有平面淺薄之性格特質的負面觀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