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9日 星期一

W県警の悲劇

日本推理小說家葉真中顕的作品,集結6篇被設定發生在同樣背景舞台並共有相通世界觀的短篇小說,各篇之間存在著相互參照與呼應,而第一篇甚至是埋下伏筆來讓最後一篇收束成令人意外的結局。本書中各篇故事所共有的相通世界觀,依據自己的解讀,或許可以說是在男性宰制之警察階級社會中的女性觀點或視野。然而,對自己來說,前述世界觀在本書各篇故事中充其量只是發揮觸媒之作用,作者並無意很嚴肅或寫實地去討論職場上的性別不平等或女警們的日常困境,而只是運用前述世界觀來讓各篇故事中的情節轉折,可以有一個解讀其意義的參照點而已。本書各篇故事的敘事情節還是偏重在製造出讓讀者感覺意外之轉折,只是說這些故事情節轉折會因為前述世界觀而有更多可以讓人為之做出合情合理解釋的基礎。
在〈交換日記〉與〈ガサ入れの朝〉兩篇故事中,作者運用了誤導的手法,前者是利用人物名字的相似性來製造錯覺,後者則是使用將動物擬人化的描述來混淆讀者對於故事中登場角色的認知。雖然誤導的手法是會讓讀者因為誤判而無法預想故事情節之走向,但是這樣的無法預想或許只會讓人感覺被誆騙或戲弄,而無法誠心地認定是故事情節的轉折巧妙有創意。或許,將左右故事情節展開的線索隱藏在敘事的諸多細節中,藉此讓讀者不易察覺或誘導讀者視而不見,這樣鋪陳情節的手法也是一種誤導。只是,就好比是在變魔術一樣,有些戲法表演起來就是能贏得滿堂彩,有些戲法表演起來卻像是江湖術士的詐騙,只會引來噓聲而非掌聲。作者所運用的誤導手法,有點像是小聰明用過了頭,對自己來說,就是在讀完後無法認為作者是布局巧妙或構思有創意,反而會認為作者就是花拳繡腿沒有真功夫,無法講述出一個讓人真正感覺有趣的故事,所以只能使出一些像是施放煙霧彈的花招,嘗試要想要魚目混珠、濫竽充數。
當然,如果只是因為前述兩篇故事的表現就斷定本書不夠有趣的話,可能還是太過以偏概全。部分篇章的故事,例如〈私の戦い〉、〈洞の奥〉等,都涉及描繪人性的晦暗與偏執,同時故事登場人物的心理或思維之所以可以被理解或詮釋,乃是因為本書的相通世界觀提供了可以參照的脈絡或邏輯。這樣的故事讀起來,對自己來說會是比較有趣的,也比較能看出作者在觀察描繪人性與鋪陳情節進展上的功力。在〈私の戦い〉中,一場稱不上誣陷、而應該說是設下陷阱讓特定警察自掘墳墓的共謀行動,讓牽涉其中的女警雖然已經看破相關人士在玩什麼把戲,卻選擇佯裝不知而讓事情發展成警局醜聞。當女警因為自己的性別而在成長歷程或職場中遭遇不當待遇、卻因為性格等因素而選擇隱忍不去反擊時,前述事件的發生成為其反擊體制與特定對象的機會,而這場對其個人而言意義非凡的戰鬥,即使粉飾得再美好,說穿了不過就是一場挾怨報復。另一方面,曾經被譽為是警察楷模的父親,其實有著與黑道勾結洩漏情資的陰暗面,對於因為傾慕父親才選擇當警察、一心想走在警察該走之正軌上的女兒來說,父親的誤入歧途是無論如何都必須要被解決的重大危機。因此,基於其所信仰的大義,身為〈洞の奥〉主角的女警選擇殺人來排除其無法接受的罪惡,並且設下圈套來誘使長官上鉤,讓所有的罪惡在警察的階級體制中被隱蔽。這樣的偏執雖然在故事所設定的情境中不是不能被理解,但是讀來卻不免仍會感覺有股寒意。
在本書中自己比較喜歡的故事是〈破戒〉,原因很簡單,是因為這篇故事對自己來說是比較貼近現實並能讓自己有較深共鳴的一部作品。為了讓父親的死亡不會被認為是觸犯宗教上的戒律,身為神職人員的兒子決定自己違反戒律來隱蔽真相,雖然最後一切的隱蔽工作仍然被從家庭回歸職場的女警所識破,但是這樣的舉動背後所涉及的家庭與社會問題,是可以讓人投射到故事情境之外的現實生活中,並觸發一些思考與想像。該篇故事中的女警選擇結婚後離開職場專心經營家庭生活,在丈夫發生意外失去工作能力後必須回歸職場,當其發現當初跟自己站在差不多位階的同期已經成為女性晉升警界高層的案例時,其所發出的感慨或許對自己來說會是很有感觸的一種情緒,畢竟人生在世很多事都是一旦選擇後就無法重來,追悔雖然無益卻又無法真的完全放下。
〈消えた少女〉是本書中作者寫得最不成功的作品,雖然只是個人見解,但是其不成功之處並非在於作者製造情節轉折的手法,亦非在於作者所構思出的情節轉折不夠特別或有創意,而是在於作者把情節轉折鋪陳出來的技巧有相當的瑕疵。可能是受限於篇幅,作者收束敘事伏線來導向轉折的鋪陳有點潦草而突兀,所以雖然其構想還算有趣,但卻讓自己不禁聯想到,因為棋藝不精所以白白浪費了一盤好棋的比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