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5日 星期日

MASK 東京駅おもてうら交番・堀北恵平


日本推理小說家(或應該稱之為驚悚小說家)内藤了的作品。從本書在故事結束處所標記的「……To be continued.」來看,本書應該是會被發展成系列作品。在本書故事情節的基調中還是存在著以變態的慾望與扭曲的人性為核心的敘事元素,甚至還有超現實靈異事件的橋段,但是有趣的是,這些敘事元素與橋段並沒有致使本書故事讀來會讓自己感覺不舒服、緊張或者驚悚,反而自己在閱讀本書故事時,會有種平實質樸甚至是天真爛漫的感覺。會有這樣奇妙到有點難以形容的感覺,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本書故事情節的展開其實有些平鋪直敘,沒有太多的懸疑,也沒有讓人無法預想的轉折,另一方面則可能是因為,本書故事主角的人物設定,有種像是NHK晨間連續劇女主角般的討喜感與親切感,雖然有些迂腐卻也能發揮一定程度拉攏人心的效果。
本書故事裡的扭曲人性乃是出自於,對藝術美學偏執而狂熱的追求,在與非常態的家庭組成態樣有所交集後所產生的交互作用。本書故事所言及的藝術美學,牽涉到宗教信仰與傳統文化,所以故事登場人物對其偏執而狂熱地追求,最後會踰越的界線,不僅是存在於現實與想像、論述與行動之間的界線,也包括存在於被害與加害、慾望與道德之間的界線。誘拐少年並且用殘酷的手法將之殺害後,使用少年的臉孔來製作被認為是活靈活現、甚至有靈魂住在其中的面具,故事登場人物不只是在嘗試複製,能做出究極藝術作品的技法,也是在維繫,並且也是挑戰,其所被禁錮在內的家庭關係。雖然作者很灑狗血、膚淺地僅是留下前述故事情節的異常面、獵奇面與驚悚面,但是讀完前述故事情節的讀者,如果有心的話還是可以發揮想像去腦補出自己的體悟或思考。在本書故事的不可思議與超出現實之外,不論作者是否有此意圖,讀者還是有自行深化故事所能傳達意義的自由。
本書故事主角將東京車站擬人化甚至神格化,每天都會對車站建築物行禮,甚至向其祈禱,希望能儘速偵破,少年遺體被裝在箱中並被放在車站置物櫃裡的案件。此外,故事主角與在車站中擦鞋的老人維繫著互動交流關係,並關心著睡在車站裡身體微恙的老婦人,而這些人際關係讓故事主角得以獲得破案的線索。偶然走到一個給人感覺時代有些錯置的警察派出所,遇見一位帶有神秘氣息又相當睿智的年邁警察,故事主角得到了因而得以突破案件謎團的啟發,但是不論是派出所或者是年邁警察,彷彿都不存在於現實之中,而故事主角的遭遇則比較像是南柯一夢。
前述故事情節,都是遊走在現實與幻想之間,有時候是一股勁地進入超現實的領域,有時候又透過鋪陳出一些事實性的細節來拉回合乎情理的現實。然而,不論作者打算讓本書故事有多少比重是貼近現實,其所書寫出的超現實情節,並不會給人太過壓迫的詭異感或或太過刺激的離奇感,反而給人一種稚氣天真的感覺。之所以會如此,應該是因為作者安排故事主角在面對充滿惡意與偏執的案件時,學習著變得堅強與睿智,但是在成長的同時卻又保有正向思考與積極活力。或許該這麼說,作者書寫一起醜陋與凶惡的犯罪案件,卻也描繪出一段年輕女性正向積極的成長史,兩者看似衝突與矛盾,卻在本書中激盪出還算有趣的火花。
然而,誠如前述,本書故事讀來會讓自己有種平實感,有部分原因也是因為,其情節並沒有鋪陳出太傷自己腦細胞的懸疑,也沒有曲折或複雜到會讓自己有種在迷宮中探險的驚奇感。當然,作者要描繪出一個具備積極進取形象的主角,可能就會較無暇顧忌將故事情節寫得層次繁複、結構縝密,一方面要讓人物像鮮明,就要用較多篇幅去描述細節,另一方面要讓人物心理或思維不會被迫走向陰暗負面,故事裡面的惡意、偏激、殘暴與算計,就不能太過濃厚到任誰都會失去對人性的信任。所以即使本書故事情節所涉及的案件充滿惡意與偏執,但是惡意與偏執的力道卻有被減弱,因為案件的細節是很容易一目瞭然,所牽涉到的意念或情緒也是直接簡明。
總而言之,本書因為讓扭曲的人性與進取的態度可以共存在同一個故事裡,所以讀來有種獨特的趣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