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7日 星期五

名もなき星の哀歌

日本推理小說家結城真一郎的長篇小說作品,為2018年5回新潮ミステリー大賞受賞作。根據amazon.co.jp網站所揭載之一則カスタマーレビュー所言,在前述文學獎的評選過程中,委員之一的伊坂幸太郎給予本書高度評價,但是另一位委員貴志祐介卻不以為然。這樣的對立觀點或許反映出兩位作家歧異的創作理念與喜好風格,但是讀完本書的自己,坦白說是比較支持貴志祐介的評價與見解。簡單來說,本書故事看似可愛討喜的填充玩偶,但實際抱在懷裡卻發現沒什麼重量感,只是虛有其表而已。
對自己來說,作者在本書故事中所書寫出的核心主題是,記憶代表一個人的存在,所以當記憶可以被買賣、抽出置入甚至完全改變的時候,選擇把所有記憶抹去並換上全新記憶的人,等於是親手殺死原本的自己,或者說是協助原本的自己「自殺」。雖然改寫記憶並非太過新穎的敘事元素,不過把改寫記憶的敘事元素與青春小說的題材做結合,或許還是可以讓人有所期待,邊讀邊想著好像是會讀到一篇有趣的故事。然而,平淡無奇的青春小說題材加上沒有製造出新意的敘事元素,並無法負負得正,讓故事擺脫讓人讀完會感覺平淡無奇且了無新意的命運。或許應該這樣說,本書故事像是畫了大餅或吹了牛皮,在一開始的時候給了讀者過多的期待,但是虎頭蛇尾的結局,即使有將顯示出作者企圖心過強之繁雜敘事軸線做了收束,卻是轉折幅度不夠,渲染或刺激的力道亦不足。
在本書中,作者好像有很多讓故事情節展開變得更峰迴路轉的可能選擇,也好像有很多可以很用力描述人性晦澀或陰暗面的機會,但作者卻選擇不浮誇,不讓故事情節曲折到會讓讀者感覺太過意外,也放棄書寫惡意或慾望,而只是聚焦在青春微微苦澀、微微心酸、微微哀傷的小情小愛上,並且把故事情節的氛圍營造成讓人感覺惆悵卻又溫暖正面。雖然本書故事的核心情節,即主角為了自己年少時的初戀對象,決定以形同自殺的方式賣掉自己所有的記憶,再為自己編寫一組全新的記憶,以一個全新的個體身分活在世上,其實不能說是相當合情合理,甚至讓自己感覺牽強或離奇,但是如果將之當成較為偏激的人性與情感,或許也還可以勉強接受。然而,作者在敘述前述情節時,沒有書寫主角做出決定的掙扎、矛盾或焦慮,也沒有書寫主角周遭的人嘗試阻止主角行動或抗拒配合演出,彷彿主角的動機並不偏執或者不讓人覺得難以接受,主角做出這樣的選擇就像是在日常生活中選擇吃飯一樣平常或簡單。或許說穿了,自己就是根本上無法認同作者在本書故事中所做出的各項情節設定,例如,對自己來說,作者對記憶買賣之商業行為的描述其實邏輯有點亂、漏洞也很明顯,而彼此之間羈絆很深很強的純愛,既無法說服自己也無法打動自己。
總而言之,自己讀完本書是有一種期待落空的空虛感,畢竟自己一開始也有被本書故事的起頭勾起好奇心而對後續展開感到興趣,但是本書故事的結局卻無法回應自己的期待,讓自己有種看戲看到被草草收場的負面感覺。舉例來說,在地方上聲望很高的醫生,全家喪命於一場火災中,而倖存者是家中的麻煩人物,並被懷疑是為了鉅額遺產而起了歹念。這樣的情節展開會讓人期待,這起事件與記憶買賣、主角年少時經歷等橋段之間,會被以具衝擊性或意外性的方式牽連在一起,而雖然這起事件的確與主角年少時經歷有關,但是作者卻讓這個關係對讀者而言的意外性是發生在其實這個關係並不深入也不複雜,而事件背後的黑幕,也因為跟主角之間的純愛沒有直接關係,所以就被簡單幾筆帶過。本書故事的情節展開,像是帶著讀者在地下迷宮中探險,途中有遭遇到一些奇景或妙事,但是在繼續進行探險後卻發現,這些奇景或妙事原來不是在探險行程中應該被關注的重點,而探險行程的真正目的地則是會讓人感覺有點平庸與無聊。
自己之所以會對本書的表現不太滿意,或許也是因為自己在購入本書閱讀時,是比較期待讀到一本推理小說,但本書卻比較像是讓推理小說文體與其他類型小說混血。而這樣混血後便造成彼此稀釋的效果,結果就是讓自己覺得,本書如果被當成一本推理小說來閱讀,則其表現並未達一定水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