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4日 星期日

最後の鑑定人

日本推理小說家岩井圭也的作品,為收錄4篇故事的連作短編集,且為2023年第76回日本推理作家協会賞長編および連作短編集部門候補作。對自己來說,本書做為連作短編集並沒有特別吸睛,原因是在其故事中固定出現的登場人物,特別是主角,並沒有被塑造出讓人讀來會感覺獨特或鮮明的形象、性格或特質。依據鑑定結果提出符合事實之主張的鑑識人員,在主張未被採納且無法阻止警方抓錯人的情況下,辭去在公部門鑑識機構的工作,創立民營鑑識機構來接受私人的鑑識委託。冷靜到近乎冷酷、敏銳而正直到會給人壓力、相信科學不會說謊卻也認知到依據科學來解讀現象的是會說謊的人,本書故事的主角擁有這樣的形象,自己讀來則是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又或者說彷彿看到其他連作短編集的主角們的影子。

在本書各篇故事中,主角做為技術高超的科學鑑識專家,接受來自律師、法官、甚至是警察之各種強人所難的鑑識委託,並得出其他鑑識機構因為種種原因而沒有辦法做出來的結果。這個部分的敘事,自己讀來並不會感覺特別精彩,原因是其轉折總是會有一點僵硬勉強,讓自己不免懷疑,為何主角能掌握到別人所掌握不到的關鍵線索,以及為何只有主角能做到別人做不到的鑑識等。自己反而比較偏好作者在每篇故事中鋪陳完鑑識結果與案情後,轉換敘事視角來讓犯人敘述其犯案之心路歷程的部分敘事,因為其展現作者對人性情感與社會現實的深入觀察,會讓人讀來有所體悟或省思。

舉例來說,在〈遺された痕〉中,律師帶著嫌疑人父親登門委託,希望主角幫忙重新鑑定相關證據,藉以幫嫌疑人平反。當Y-STR分析被言及時,自己便隱約猜測到,或許真正的凶手會是嫌疑人父親。然而,即使自己對於故事結局沒有感到太過意外,但是在讀到真凶的自白時,卻在腦海中對該名登場人物浮現還算鮮明的形象。一個性格說好聽是謹慎、但實則是對變化或不確定感到膽怯、只會照別人期待行事的人,一直以來都不曾認知到其內心真正想望或期待,直到遇見其兒子的女友,方才讓自己失控的情慾宣洩出來並導致悲劇發生。一個在其他人眼中是循規蹈矩的平凡人,其實或許只是不知如何展現個性、又或是自我扼殺個性的可憐人罷了。

同樣地,在〈風化した夜〉中,罹患糖尿病的流浪漢宣稱在路上襲擊上班族,而在凶器上確實也留有其指紋,但最後卻發現流浪漢其實有不在場證明。自己有猜想到,流浪漢是因為想要獲得免費醫療資源而想要入監服刑,但是真凶的身分則因為線索太少而無從猜測。隨機傷害案件的犯人不只一人或許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敘事情節轉折,不過更讓自己讀來有所感觸的部分則是,讓流浪漢為其頂罪的青年,在自白後被主角點出,其不記得被害人的姓名,甚至不曾關心過被害人家人如何應付其所造成的傷害,方才讓其真正面對並懺悔其過錯。即使有著許多環境所迫,但是人對其所作所為還是無法完全卸責,因為總是會有些被波及的人,其傷痛需要被撫平。

〈愚者の炎〉講述一名外籍勞工縱火燒毀其居所,卻堅持不說出縱火的原因。經過主角鑑識灰燼成分與勘驗現場被火焚燒的痕跡,發現外籍勞工是被雇主逼迫參與製毒,過程中因為個人疏失而失火,為了湮滅證據而二次縱火。縱火的責任無法不被追究,而漠視外籍勞工遭遇與處境的狀況,則需要整體社會的自省。〈死人に訊け〉則是講述科學鑑識或許可以幫助人們找到謎團事件的背後真相,卻不能幫忙釐清或影響牽涉在事件中的人心。只有人可以對於事件做出詮釋與理解,而且這個詮釋與理解還會因人而異,反映出價值觀與性格的個人差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