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0日 星期六

殺戮の狂詩曲

日本推理小說家中山七里「御子柴弁護士シリーズ」的新作。曾經在未成年時期犯下殺害女童案件的系列作品主角,在回歸社會後竟然當上律師,並且以為黑道等聲名狼藉之被告辯護、為求勝會採取有爭議性之辯護策略等特質為人所認知。

總是好奇作者的想像力到底能支撐其將前述設定發展到什麼樣的境界,因為主角必須要去涉入凶惡或甚至駭人聽聞的案件,方能讓其惡名昭彰在敘事展開中製造出戲劇張力,但是如此一來,鋪陳出太過凶惡的案件,便又會壓縮到創意發揮的空間,而無法設計出真相並非如表面所見的敘事情節轉折。對自己來說,作者在本書中並沒有將前述兩難問題處理到一個適當的平衡。雖然從死亡人數與擾動社會輿論程度來看,本書故事所描繪的案件,即使是虛構,是能刺激到讀者感官並觸發其想像,但是作者為這樣的案件所設計出的真相,亦即是要讓讀者感覺意料之外的敘事情節轉折,則有點生硬、勉強與漏洞百出。

或許最大的問題在於,描述行為人是因為被洗腦、才犯下如此駭人聽聞案件的敘事情節。為了繼承姊姊的遺產而想要把外甥女殺害,並利用外甥女會需要在照護機構接受醫療照護的狀況,持續接觸特定照顧服務員並長期對其從事思想灌輸,最後再布局將外甥女送到該照顧服務員所任職者之照護機構,並煽動照顧服務員基於荒謬淺薄之政治主張,動手殺害包括外甥女在內的九人。前述計謀的實行,存在太多成功機率其實不高的環節。在無法確保每個環節都能扣上、最後結果能一如預期的情況下,透過長期灌輸他人思想來教唆其犯罪,手段未免太過迂迴,而就算事成後能撇清責任,但若未能成功,一切都是白搭。會構思出並選擇實行如此不確定投資是否能回收之手法的人,好像就也不會城府不夠深到可以看出前述手法的破綻百出。

此外,被灌輸思想的人,即使真的變成偏激觀點的狂熱信徒,但是要從信仰虔誠,變成認定只有透過殘害他人生命才能表達意見的恐怖分子,可能還需要來自其他環境因素的影響。盲目地相信某種政治理念或意識形態,就像是很狂熱地愛著一個偶像,但是這樣的信念或熱情,要讓人泯滅良知而變得殺人不眨眼,或許還有許多其他條件必須同時成立才行。在本書故事中殺了九個人的凶手,從一開始真的天真地以為其是替天行道,到之後因為真相被主角所揭露而深切懊悔其荒唐行徑,即使這個認知與心境的轉變被描寫成是從惡魔變回人類,但是前後狀態過於兩極化、轉變太過直接沒有曲折,還是讓自己讀來感覺作者的書寫過於潦草而粗糙。

雖然或許是系列作品必須要有的敘事元素,即主角選擇辯護的被告都跟主角有些關係或牽連,但是作者在本書故事最後,說明為何主角即使被所有人反對還是選擇為殺了九個人的人辯護的原因,對自己來說卻是讀來感覺有些畫蛇添足。即使主角為其找出真相但還是被判處死刑的登場人物,是主角過去友人的弟弟,而主角最後感嘆力有未逮,雖然可以讓友人弟弟重拾人心並真誠懺悔其罪過,但是卻無法阻止其被社會判斷為需要用其生命被剝奪來讓正義被伸張。或許主角的人生讓其有不同於常人的情感與價值觀,但是其到底是因為背負著什麼樣的道義責任,才會讓其即使與所有人為敵也要挑戰勢必會失敗的任務,作者所給出的解釋,其實並不充分,甚至有些牽強。

讓無法在家照護的家人,住進收費昂貴的照護機構並接受所謂頂級的照護服務,但卻遭逢超出常識可預想範圍外的事故,除了憤怒與悔恨外,是否還會有更多與更深的省思與體悟呢?因為是泯滅人性的犯罪,所以很容易讓人找到可譴責的標的,但是否也正因為如此,所以人會忽略一些也需要被審視的結構性問題?作者或許想要針砭些什麼,但是卻好像被埋沒在有點譁眾取寵的敘事情節展開中而沒有留下太多痕跡。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