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6日 星期二

アメリカ最後の実験

現為2016年山本周五郎賞候補作,雖然在自己購入本書閱讀時,該賞的候補作品名單尚未公布。自己之所以會閱讀本書的原因,是因為自己之前便曾閱讀過本書作者的其他作品,特別是其先後被選為直木賞候補作的〈盤上の夜〉與〈ヨハネスブルグの天使たち〉。
做為一個1978年出生的新銳科幻小說家(這個歸類不盡精準,會如此歸類只是因為其作品有獲得日本SF大賞而已),作者樹立創作風格以及開拓敘事新境地的企圖相當強烈,誠如出版社對於本書的介紹所言,「ここではないどこか、誰も書いたことがない世界を書きたい――気鋭の作家の新感覚小説」,在本書中,作者的確是描繪出了一個雖然依存在現實存在國家的地理環境中,卻盡是迷離虛幻的超現實幻想世界,而這樣的世界及其氛圍,或者真的可以說是沒有其他人可以建構出來、不在當下而在某處的情境。
對自己來說,本書的確是本「新感覚小説」,因為即使出版社的介紹將之說成是本「サスペンス長編」,但是要說本書有多懸疑,還不如說本書是揉合瘋狂、荒謬、極端、迷幻、妄想的散文詩。本書雖然是在說故事,但卻也是不斷地在表述感覺與想像,而其中時序與軼事的跳接,讓整體敘事更有種浮游且失去具體結構的非現實感。其實之前自己所讀過的作者其他作品,這種挑戰敘事結構必須清楚縝密的書寫風格便已浮現,但是在本書中,作者更明白地宣示了,其不打算明確區分敘事元素與獨白意識的創作企圖,所以作者便可以在三言兩語地交代人物的背景與經歷後,便開始書寫如同感懷、如同批判或者如同想像的獨白,而這樣的敘述也是故事的一部分,甚至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即使其並未讓情節走向更高潮迭起或明確發展。
當然這並不是說本書中沒有敘事。主角到美國西岸的一間爵士音樂學院接受其非常規的入學測驗,其中一個目的是想知悉當年父親失去音訊的真相。主角因為接受測驗的關係,結識了另外兩位同樣想要入學的音樂人,並且獲得了其父親當年使用的特殊樂器(其實是一台合成器)。而後在測驗進行之時,學院內發生了殺人事件,兇手的留言引發了之後一連串模仿的殺人事件,而在最後的事件中,故事的謎團被交代清楚,雖然這個謎團並不是一開始就被清楚設定出來。
在書中作者是這樣描述主角:「脩は偽物を好む。それはおそらく、自分に確固たるものがないと感じるからだろう」。而在書的最後一句話,作者是這樣寫著主角的心情:「自分を偽物たらしめてくれる、すべての本物が」。這樣的書寫讓自己頗有感觸,或許是因為自己有可以投射其中的人生困境吧!只是自己並不如主角般幸運,自己並沒有可以用來確認自己虛偽存在的真實對照,自己的空洞與懸浮並無從被辯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