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8日 星期二

Endless Night

「My Agatha Christie Project」的第三部作品,首次出版於1967年,算是Agatha Christie的晚期作品(她死於1976年)。本書並非「Poirot系列」亦非「Marple系列」,而可以說是說沒有偵探登場的犯罪小說。
書中人物的死亡直到本書敘事已經走過篇幅的三分之二後才發生。一位繼承祖父鉅額遺產的年輕美國女子,在英格蘭邂逅一名工作不穩定、崇尚自由的俊俏男子(亦為本書故事的第一人稱敘事者),兩人一見鍾情墜入愛河,在女子過了可獨立的年紀後,兩人結婚並定居在位於英格蘭、由男子認識的建築師為他們量身打造的宅邸中。原本應該幸福的新婚生活,卻瀰漫著一股讓人不安、甚至令人不寒而慄的氣息。女子鉅額財產的信託管理人、沒有血緣或關係相當疏遠的繼母與親戚們、讓女子言聽計從的閨密,每個闖入前述婚姻生活的「不速之客」,都讓人感覺可疑,甚至是心懷鬼胎。更重要的是,主角兩人的新婚宅邸,建築在一片有著不祥傳說、被認為是受到詛咒的土地上;宣稱具有預知能力的吉普賽老婦人,警告女子不要接近這片土地,否則會招來不幸甚至是殺身之禍。在恐懼與不安蠢動的幸福中,女子摔馬死亡,但是直接導致其死亡的原因是什麼已無從查證。
沒有偵探登場,事件到了故事後段才發生,本書故事的敘事置重點在於,主角兩人貧富差距甚鉅的結合所導致的狀況。作者在這樣的敘事置重點中,輕描淡寫了一些社會觀察與人性省思,讓本書故事從一開始就看似是個帶著社會寫實風情的愛情故事,也吊著讀者的胃口,要讀者自己去瞎子摸象,猜測之後到底會發生什麼事情。從此角度來看,一直醞釀著的詭譎不安氛圍讓讀者知道必然會有事件發生,而事件遲遲沒有發生的懸宕加深了讀者對故事走向的好奇,這樣的技巧作者運用得相當成熟,也成為本書會獨樹一格的原因之一。當事件的真相被揭露在讀者面前時,第一人稱敘事者的人物設定也走向了類型化:貪婪而慾望無窮,並沒有成就一番事業的野心而是鮮少有罪惡感的道德意識低落,在表面充滿厭惡與嫉妒但實質為共謀的關係裡,一種讓女人著迷的費洛蒙成為其誘捕獵物的武器。一場不在計畫內的死亡讓第一人稱敘事者的罪行曝光,而從作者對敘事者聽聞前述死亡時之反應所做出的描述,「It gave me a very nasty jolt. Two people - within a fortnight, killed in a riding accident. It seemed like an almost impossible coincidence」,可以看出作者埋入伏筆的手法高超。
女子財產的其中一名信託管理人其實知道閨密與敘事者之間是彼此認識的關係,而敘事者的母親,甚至是建造宅邸的建築師,其實都看到了敘事者的陰暗面,卻沒有人可以阻止事件的發生。如果說敘事者的故事結局是無盡的夜,那麼讓他走到這個結局的原因或契機是什麼呢?敘事者的自問自答沒有答案,而人的複雜不正是如此?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