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7日 星期五

The ABC Murders

基於自己任意規劃之「My Agatha Christie Project」所閱讀的第二部作品。本書雖然是作者的著名作品之一,但是並非是網路上多家諸如「the top ten Agatha Christie novels」之類選書清單的當然入選作品;原因自然是因為,每個挑選者的個人喜好必定是見仁見智,但是或許也可以從此窺知,本書與《And Then There Were None》相比還是有水準上的差別。
自己閱讀後的觀感是,本書的詭計設計得過於迂迴曲折,一場把樹葉藏在樹林裡以及羅織他人入罪的戲碼,要說只是出自於真兇的「冒險性格」與「童心未泯」,便拖這麼多無辜的人下水,費這麼大功夫牽線布局,可能還是難以說服自己這樣對人性比較有固執定見的讀者。不過書中神探的推理論證過程有一點讓自己頗有啟發,就是當所有事情的串接方式並未指向正確的方向時,可能顯而易見的跡象或甚至是證據就會被忽略或排除,但是只要方向對了,那許多事實也就一瞬間清楚明白地浮現在眼前;用自己的比喻來說,就是見樹不見林的時候,便看不見有人行走在森林中所留下的足跡,而一旦當視野被拉開、可以看見整片森林時,所有曾經發生過的事所遺留下來的痕跡,或許就不是那麼難以被發現。
作者的縝密細緻之處在於,其如何讓神探的推理可以突破真凶所設下的重重障蔽,而得出揭開事件背後真相的結論。在本書中,神探透過一連串事件中的蛛絲馬跡,逐漸拼湊出真兇的人物側寫,包括其應該具備的性格特質;當代罪羔羊出現時,其與前述人物側寫的差距過大而讓神探確信代罪羔羊不是真兇,而後神探掌握到正確方向,便逐漸整備出可以指向真兇的資訊與證據。神探對於自己人物側寫的自信自然不在話下,不過當情境證據與物證都指向代罪羔羊時,神探強調應回歸犯罪者這個行為主體本身去思考,怎樣的人才會以及才能犯下這一連串的兇殺案,這個突破盲點的切口,既言之成理又顯出神探過人的智慧。
第一次好好地透過文字(而不是透過影集中的演員詮釋)認識Agatha Christie筆下的Hercule Poirot,感覺作者所描繪的神探形象,其實不脫作者那個年代主流的偵探角色框架。不過對自己來說這是一件具正面意義的事情,因為那種回歸正統以及飄著淡淡懷舊氣味的感覺,正是閱讀像本書這種經典偵探小說應該有的韻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