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7日 星期一

人魚の眠る家

日本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的長篇新作。根據amazon.co.jp網站所揭露的資訊,本書是「作家デビュー30周年記念作品」。
不過對自己來說,本書完全不是一本推理小說,雖然本書有高潮也有懸宕,但是那是讓人想要知道書中人物最後到底會變成怎樣、書中主要事件到底會如何收場的敘事效果,而不是因為書中有什麼犯罪事件或生活謎團,必須讓某個具備過人推理能力的人來抽絲剝繭地揭露真相。而由於本書說的故事其實是個帶點科幻色彩(只有一點點)的人情劇,而不是受限於某些文體規則的推理小說,所以本書的敘事結構雖然是由一段段軼事所串連而成,但是這些軼事並不是最後會被收束的敘事伏線,其是鋪陳情緒與意念而不是把線索編織成最後的真相。因此,在自己為本書做出前述定性的情況下,自然也會轉變自己書寫本書讀後感的切入角度與價值立場。
既然是本通俗娛樂小說,便不能太多有倫理學的哲學性辯證,而是要尺度拿捏得深淺適中地、淺顯但不膚淺地、可啟人省思但不至於沉重艱深地,把一個價值衝突表現出來。從這個角度來檢視本書,本書算是有不辱作者的名聲,在不是結構很縝密嚴謹的敘事架構中,作者使用了一些時代感不是很未來的科技元素,去呈現出並層次還算適中地探討有關「腦死」與「真正死亡」的課題。
一對原本已經因為丈夫外遇而協議離婚將成定局的夫妻,卻因為成為推遲離婚並讓夫妻偽裝感情和睦之原因的女兒在游泳池發生意外,而有了際遇上的大翻轉。本來要讓女兒接受腦死判定並同意捐贈器官的兩人,卻在最後一刻因為老婆看到女兒有所動作而改變心意,並且借助科技以及不可解的天意,讓女兒在腦部沒有作用的情況下可以自主呼吸地存活下來。
在女兒存活期間,被牽扯到的人物與事件或者像是插曲或間奏,只是用來醞釀最後的敘事高潮。當貌似「存活」的女兒其實只是像是個被科技的絲線所牽動的傀儡時,這時候這個女兒到底是還活著的「病患」還是已經身亡的「屍體」,整個事件到底是場自我滿足的荒謬劇還是不願放棄奇蹟會出現的希望與信念,就是故事要表現的價值衝突。而這個價值衝突,本書寫得算是有故事性與戲劇張力,是很好消化的對立但又不至於太過二分。
總之,如果可以接受作者是在挑戰不同文體,是在擴展寫作題材與路線,則在不會硬要把本書塞進推理小說文體規則所設定框架的情況下,或者可以看出本書值得一讀,有娛樂性同時又觸發人思考之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