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4日 星期四

The Garden of Evening Mists

目前是2012年The Man Booker Prize的shortlister,是始於二次大戰日軍佔領馬來西亞的虛構歷史書寫。
本書說的是記憶及其一體兩面的遺忘,人的情感就在自己片面掌握的現實中,透過從對過往經歷之記憶中所借來的意義,存在著並生活著;誠如書中有云:「Your memories are a form of shakkei(借景) too.You bring them in to make your life here feel less empty. Like the mountains and the clouds over your garden,you can see them, but they will always be out of reach」,而記憶中總是瀰漫著夕霧,其所刻印的歷史即使是切身經歷,但仍然有許多自我建築的虛構與無法確知的懷疑。
本書讀來有種隱身在雲霧中的感覺,故事的時間橫跨超過40年且敘事推展不斷跳接場景與時空,但是情節的進展卻讓人感到緩慢與沉澱,但不繁瑣枯燥也不雕琢匠氣;人物的描繪沒有太多的形象書寫,就像被霧氣繚繞一般,有的是個身分、是個故事、是種情感與記憶,但是又像是個漂浮在雲間、被借景借到小說中的景物一樣,有著無法被完全掌握,許多事情說而不明、點而不破的曖昧感。
書中主角是從馬來西亞最高法院退休的女法官,帶著她罹患而即將可能發作的認知障礙疾病回到她多年未曾踏入的日式庭園Yugiri,這是她在戰後所認識並交往、教授她日式庭園知識、自我放逐到馬來西亞高地區域的日本皇室庭園造景師所遺留給她的「遺產」;庭園造景師是個藝術家,留下一些木刻版畫作品以及在女主角背後的刺青,而其最後的行蹤是失蹤於馬來西亞的熱帶雨林中,如同墜入夕霧般不知去向。
女主角是受到英國殖民的華裔,在二次大戰時與其姐姐一起被日軍送到無法確知位置的雨林勞動營,姐姐被當成慰安婦而妹妹則成為日軍的翻譯;女主角是日軍投降後唯一的倖存者,其投身戰犯究責的法律工作而希望能找出當時勞動營之所在,替其死去的姐姐尋找安葬的可能。在被迫離開工作後女主角來到父親世交、一個南非人所開設的茶園,在對日本人懷抱仇恨的同時接觸了住在茶園隔壁的庭園造景師,在請求庭園造景師為其熱愛日式庭園的姐姐建造紀念庭園之同時,女主角成為庭園造景師的弟子,並在當時共黨紛亂的馬來西亞政治社會情境中,兩人發展出情愫。許多事情的發生堆疊成女主角的歷史記憶,而在許多年後其退休後重回Yugiri,來訪表達希望研究庭園造景師作品的日本教授原是神風特攻隊一員、在同性愛人的犧牲下免於自殘性命而苟活下來,透過其研究女主角看到她記憶中不完整的某個部分,庭園造景師與戰爭及其個人經歷的關聯性、或者有著無法考證的更深入關聯。
本書在其曖昧懸浮的文字敘述中有著繁複的情節、人際關係與情感,而許多未完全說清、依憑想像填補的留白,或者就是本書引人入勝之所在。誠如書中有云:「Are all of us the same, I wonder, navigating our lives by interpreting the silences between words spoken, analysing the returning echoes of our memory in order to chart the terrain, in order to make sense of the world around us?」,透過歷史記憶書寫的弦外之音,本書或者說了比落成文字更多的東西,也或者讓人記憶了比記憶更多的人事物,其以一種未被言說之遺忘的形式存在著,讓人明白記著自己無法觸摸或留住的曖昧幽微。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