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3日 星期二

その可能性はすでに考えた

2016年本格ミステリ大賞小説部門的候補作。本書為日本推理小說家井上真偽的第二部作品,其在2014年獲得由講談社所主辦的メフィスト賞,並在次年因為前述受賞作的出版而正式出道成為作家。做為一名試圖保持相當神秘感的新銳推理小說家,作者樹立風格的企圖心顯現在其積極探求各種書寫論述推理的創新手法,並將之結合在小說故事情節中。
作者在本書中企圖書寫出一場透過否定所有可能性來證明奇蹟存在的推理論戰,所以其所描述的推理論述並非是鋪陳出相當證據來證明唯一真相是如何,而是從一團看似複雜難解的事實中找出蛛絲馬跡來想像出各種可能性,但這些可能性充其量只是可能而已,並隨即會被從事實所找出的其他蛛絲馬跡所推翻。或許可以這麼說,本書所操作的是所謂證實與證偽的差異,書中偵探要做的事不是推理出並證明事件的唯一真相是如此,而是針對嘗試說明事件真相的各種推理提出質疑並證明其均不具備實際發生的可能性。作者以自己所設計的謎團事件為基礎,安排三名人物向偵探提出挑戰並敘述出三種嘗試說明謎團事件的可能性推理,再由偵探從事件發生當時的情況中找出一些環節來論證這樣的可能性並不存在;而後作者再安排大魔王登場,指出偵探否定三種可能性的論理本身存在矛盾,所以其無法一次全部否定三種可能性,但偵探指出矛盾的存在只是因為其接受三種可能性所分別預設的前提,所以當前提本身被否定時,矛盾也就不復存在。這樣反覆來回、曲折翻轉不斷的推理論辯,是本書故事的主要賣點。作者發揮其創意巧思來鋪陳出推理論辯的攻防過程,而如果僅以作者所展現的想像力來評斷,則雖然有其匠氣與誇張之處,但整體表現應可獲得正面評價。
然而,本書故事不能也不會只是推理論辯攻防過程的描寫而已。作者嘗試給書中偵探一個鮮明獨特的特質,並讓故事情節發生在有黑道與宗教勢力活動的背景情境中,這些作為均是要讓本書故事可以不只是邏輯論理的文字描述,而能有更多敘事元素來製造出故事的戲劇效果與娛樂性。只是,不知是否是作者要展現其博學多聞,其在本書中使用許多中國文化的典故與詞彙,但對自己來說,這些典故與詞彙其實沒有產生什麼為故事加分或增色的效果,因為謎團事件本身是涉及過著集團生活的新興宗教團體,與中國文化並沒有什麼關聯,而在故事中登場、靠著不法手段累積財富與權勢的中國女性,其不需要是中國出身也能發揮同樣的角色功能。作者安排來向偵探下推理對決戰帖的人物具備不同的身分背景與年齡性別,讓每場推理論辯的攻防在不同場所進行,並讓偵探面臨不同的危機,但是因為這些情節橋段沒有被細膩地設計,所以其反而讓整體故事變得凌亂、淺薄且浮誇。
最後作者還是安排書中偵探就謎團事件提出自己的推理見解,當然這或許是必要的動作,因為推理小說沒有讓謎團有個解答就好像沒有結尾一樣。只是,因為作者不可能真的否定所有的可能性,但是其也無法讓偵探所提出的推理見解完全無懈可擊,所以作者最後所安排出來的結局就顯得有點虎頭蛇尾,會讓人讀來不免質疑,如果偵探可以做出這樣的推理,那為何需要搞一整齣透過否定所有可能性來證明奇蹟存在的戲碼?不過,作者對於前述質疑還是有安排一個可以自圓其說的回應,也就是作者讓偵探最後的推理是立基在先前否定各種可能性之論述上所架構出來,所以通篇故事就比較像是在描述偵探發展並完備其推理的過程。
總而言之,作者書寫本書可以說是下了步險棋,而且是藝高人膽大地充分展現其創造力與想像力;只是過分炫技的結果是,敘事的瑕疵無法被粉飾,說出好故事的基本條件無法完全被滿足。

沒有留言: